【记者再走长征路】红色大别山 英雄万万千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红色大别山 英雄万万千
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 “巍巍大别山 , 英雄万万千 。 ”这里堪称“红军摇篮、将军故乡” 。 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 , 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
“三支半枪闹革命 , 二十六将出乘马 。 ”在麻城市北部 , 有一个乘马岗镇 , 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 。 开国大将王树声、上将陈再道等将军都是乘马岗人 。 这里可谓将星闪烁 。
“1927年春天 , ‘麻城惨案’发生 。 在武昌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同志 , 派出200名学生军驰援麻城 , 一举击溃地主武装 , 推动了麻城农民运动的发展 。 ”在当年学生军指挥部的旧址——乘马会馆内 , 担任“小小讲解员”的乘马中学学生夏慧 , 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讲述了乘马岗的红色历史 。
1927年“八七会议”后 , “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 , 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的革命战争大幕 , 红色风暴席卷鄂豫皖3省26县 。 “一九二七年哎 , 共产党大发展哎……红旗插遍大别山 , 土地革命把身翻哎呦 。 ”这句当年的革命歌谣 , 生动记录下当时的情景 。
“当年 , 乘马岗成为麻城的红色中心 , 建立起了乘马苏区 。 乘马苏区拥有13个乡苏维埃 , 在500余平方公里土地上 , 8万人中有2.9万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 , 1000多人参加长征 。 ”乘马会馆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丁坤锋说 。
“红军长征并没有从麻城经过 , 但从这里走出了红军队伍 。 麻城一共走出了3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 在红军长征乃至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 ”麻城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敏告诉采访人员 。
红军离开鄂豫皖后 , 麻城到处是白色恐怖 。 “乘马、顺河两大苏区原有18万人口 , 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统计人口时 , 只有40564人 。 13万人在战乱中或死难 , 或流离失所 , 部分妇女儿童被贩卖到外地 , 在册的革命烈士达5938人 。 麻城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 ”李敏说 。
漫漫长征路上 , 走出鄂豫皖的麻城人 , 经受着另外一番考验 。 “天是被、地是床 , 雪水拌干粮 。 征程百里无炊烟 , 皮带、草根充饥肠 。 风雪寒侵岩石裂 , 红军战士更刚强 。 风雪吓不倒英雄汉 , 胜利在前方 。 ”这是来自乘马岗的开国少将赵炳伦在1936年4月率领部队第三次过雪山时 , 即兴编的一首歌《过雪山》的歌词 。 歌词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红军战士们 , 最终他们胜利翻越雪山 , 进入山脚下的四川道孚县城 。
79岁的麻城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史瑞林 , 曾采访过多位麻城籍开国将领 , 他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讲述了长征故事 。 “1987年 , 我在北京见到陈再道将军 , 他说起长征时 , 用了3个‘最’:最苦的是过草地、最难的是爬雪山、最怕的是战士受伤生病 。 过草地时 , 陈再道让战士们每人准备一根棍子探路 , 用弓腰前行、拉开距离的办法 , 顺利过了草地;爬雪山时 , 他们在衣服外披着一层草袋 , 腰上再扎一圈草绳 , 用铲子铲雪开路 。 虽然备有干粮 , 但以防万一都舍不得吃 , 以吃雪和冰块充饥的办法爬过了雪山 。 在艰难过雪山草地时 , 红军队伍舍不得丢下伤病员 , 用担架抬、用马驮 。 后来 , 多亏了老百姓用土办法治好了不少官兵的伤病 , 减少了部队伤亡 。 ”史瑞林说 。
“永远跟着共产党 , 崭新世界我们开 。 ”在麻城 ,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 , 都在讲述红军的故事 。 红色基因 , 流淌在麻城人的血脉中 , 也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 当年的革命歌谣 , 依然激励着麻城人 ,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吴浩)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视频//【雪石朗诵】刘辉《我是曹操》
- 视频//【雪石朗诵】刘晖《我是曹操》
-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曹宝麟:学好书法,我有十条建议
- 【预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 【云堡党建】2020新春慰问抗战老兵
- 【伯乐荐文】如何发现有潜力的员工,而不是现在最好的员工?
- 【寒假巩固】部编版:七上历史《寒假作业(一)》
- 【视频】袁世凯想称帝,为何一定要拉拢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