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央视网消息:1935年11月 , 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 , 瓦窑堡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 中央红军在这里得到人员和物资的极大补充 。

自1935年10月19日进入陕北 , 中央红军先后在吴起镇和直罗镇打了两场战斗 , 在彻底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之后 , 于1935年12月来到了瓦窑堡 。 此时的红军在一年多的长征途中历经艰难困苦 , 落脚瓦窑堡后急需休息整顿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

今年65岁的王铁牛老人告诉我们 , 他奶奶党玉兰给他讲过很多当年的红军故事 。 1935年12月正值冬天 , 看到红军战士们身着单衣难以抗寒 , 瓦窑堡的老百姓就纷纷捐出自己的棉衣 , 支援红军 。 王铁牛的奶奶党玉兰还成为“缝衣大队”的队长 , 带头组织村民给红军缝衣做鞋 。

为红军缝衣做鞋 , 男女老少齐上阵 , 当时王铁牛的父亲只有9岁 , 也跟着一起帮忙领布料、送衣服 。 据后来不完全统计 , 在短短20多天 , 全县百姓给红军赶制出5000多套棉衣、5000多双棉鞋 , 并捐了大量粮食 , 为红军落脚休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

作为当时中共中央和陕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 瓦窑堡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 百姓拥护红军 , 红军爱护百姓 。 我们在子长县城探访了一位红军老战士 , 他叫白成宝 , 今年已经96岁了 , 13岁就加入了陕北红军谢子长的部队 , 1939年被分配到延安保卫团成为一名勤务兵 , 1946年因病退伍回到子长老家 。 虽然时间跨越了80多年 , 但只要说起当年中央红军来到瓦窑堡的场景 , 白成宝老人就会神采奕奕地给我们讲起那段峥嵘岁月 。

红军老战士 白成宝(96岁):老百姓热烈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来 , 中央红军可苦了 , 老百姓尽量招待 。 老百姓拥护中央红军来 , 中央红军战士给老百姓担水、扫地 , 对老百姓可热情 。 老百姓不拥护红军能站住脚?站不住 。 红军来自老百姓 , 为老百姓服务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瓦窑堡百姓:缝衣做鞋 拥护红军// //

来自老百姓 , 为老百姓服务 。 红军长征的胜利 , 正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胜利 。 实际上 , 在中央红军来到陕北以前 , 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陕北红军就一直坚持深入群众 , 跟陕北人民建立了血肉深情 。 我们探访了子长县城的另一位红军老战士王养江的家 , 虽然王养江老人两年前已经去世 , 但是我们在他的日记本里 , 看到他生前写的这么一段话让我们感动不已 。

红军老战士王养江的孙子 王卫星:任何一个党的干部 , 任何一个革命者 , 在任何时候 , 凭自己的党性 , 凭自己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 为人民做好事 。 所谓改造主观世界 , 就是加强党性锻炼 , 树立全心全意的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中共中央在瓦窑堡的半年时间里 , 子长全县有近3500人加入红军队伍 , 平均每两户就有1人参军 , 百姓纷纷做衣捐粮 , 让红军迅速得到休养补充 。 来自群众 , 服务群众 , 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 最终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