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巨石被封为“盘固侯”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那块巨石被封为“盘固侯”后
|
|
书名:《汴京之围》 作者:郭建龙 天地出版社2019年7月 |
那块巨石被封为“盘固侯”后// // |
由天地出版社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汴京之围》近日出版上市 。 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 , 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 , 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 , 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 , 以大量翔实的资料 , 还原“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 , 细致解构帝国内外的危机根源 , 深度发掘历史反思的现代启示 。
《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 , 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著有“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 郭建龙以媒体人特有的客观、求真的职业态度 , 搜集大量史料进行对比、分析 , 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与解读更加独立与公正 。 《汴京之围》就是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 , 打通北宋末年军事、外交、经济的综合之作 。
除了桥之外 , 汴河还经常从城市中通过 。 北宋时期的许多城市都有水道 , 让河流穿城而过 , 在城墙上专门开有水门供船只通过 。 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运送城内的物资 。
但城市的水门也往往只有几米高 , 依然无法通过巨石 。
到底怎样才能保证石头的运输呢?这一点并没有难倒朱勔 , 他可以动用整个中央帝国的人力、物力来保证任务完成 。
根据史料记载 , 由于船太重、汴河狭窄 , 朱勔动用了数千民夫在岸上拉纤 。 经过桥梁时 , 将桥梁拆除 , 到了城市的水门 , 将水门上的城墙扒开豁口 , 保证船通过 。
几个月后 , 这块巨大的太湖石终于在“百折不挠”的精神下被运到了北宋首都汴梁 。
当时的汴梁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帝宫城(也叫大内) 。 内城在外城的中央 , 而大内又在内城的中央 。 汴河从外城穿城而过 , 经过两个水门 , 分别是西水门和东水门 。 从西水门到东水门外七里的地方 , 一共有十三座桥梁 , 其中有三座桥是虹桥 , 可以通船 , 其余的都是平桥 , 无法通船 。 因此 , 到了汴梁城外 , 必须从船上卸下巨石 , 依靠畜力运送进入首都 。
石头进入首都时 , 恰逢北宋首都汴梁的一个建设高峰期 。 在位的皇帝宋徽宗是一个爱好艺术的人 。 大内本来是皇帝的宫殿和帝国官僚的办公区 , 但宋徽宗却总感觉大内不够用 , 于是开始大面积挤占内城的区域 。
宋徽宗对于建筑的喜爱与道教有关 。 他刚即位时缺乏男性继承人 , 一位叫刘混康的道士告诉他 , 这是因为京城东北角太低了 , 需要稍微垫高一点 。 宋徽宗照着做了之后 , 突然间男丁兴旺起来 。 这片垫高的地方 , 就成了一片皇家园林 。 从此以后 , 在道士们的影响下 , 加上他本人对建筑的喜爱 , 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
八年前的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 , 在大内正北方 , 内城之内 , 落成了一个大型的宫殿群延福宫 。 在建设这个宫殿群时 , 宋徽宗采取了竞争性做法 , 让五位宦官同时负责建造 , 他们互不隶属 , 争先恐后地尽一切努力叠山垒石 , 将延福宫打造成了人间仙境 。
延福宫落成后 , 宋徽宗对宫殿的需求更大了 , 于是继续扩大建设 , 将另一个宫殿群上清宝箓宫与延福宫打通 , 扩建京城、修缮诸王府邸 。
到了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 宋徽宗最野心勃勃的工程终于上马了 , 这个工程叫作艮岳 。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二月 , 艮岳建成 , 它立刻成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峰 。 即便后来的颐和园、圆明园等虽在规模上取胜 , 但艮岳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和精雕细琢的用心 , 仍然是无法超越的 。
艮岳原名万寿山 , 在内城的东北角 , 北宋汴梁人口稠密 , 但内城的东北区域却清理出了一片周长十余里的区域 。 区域的中心是几座人工的小山 , 山上怪石林立、古树参天 , 亭台楼阁移步换景 , 珍禽异兽前所未闻 , 没有一寸土地不是精心打造的 , 堆满了从全国各地运送来的珍贵观赏石材 。
朱勔运送来的那块巨石移入园区后 , 被放在水中浸泡 , 将土皮泡掉 , 露出本来的面貌 , 在巨大的孔洞中还专门放了雄黄和炉甘石 , 因为雄黄可以将蛇蝎驱走 , 而到了阴天时 , 炉甘石可以制造出云雾缭绕的效果 。
石头立刻成了艮岳园林的中心 , 它被放在山丛中的一片平地上 , 皇帝甚至专门给石头修建了一座亭子 。 大石如同一个巨大的君王在睥睨着世界 , 周围还有上百块小一些的石头 , 如同臣子一般围绕着它 。
园林之中除了石头之外还有许多古树 。 宋代人最喜爱的树种之一是桧树 , 园子里最著名的两棵桧树就在大石旁边:一棵高耸 , 所以叫“朝日升龙”;另一棵横卧 , 叫“卧云伏龙” 。 这也是朱勔帮助皇帝从外地运来的 , 其中一棵可能来自浙江 。
现在浙江海宁著名的安国寺(宋时属于盐官县)内 , 宋代时曾经有两棵桧树 , 是唐代出使西域的高僧悟空大师栽种的 。 朱勔打听到这两棵树之后 , 经过察看制订了移植方案 , 他决定那棵大一些的树用海路运输 , 小一点的走河运 。 不幸的是 , 走海运的大树由于遭遇风浪 , 和船一起沉没了 , 只有小一点的到了京师 。
巨石旁的两棵树都挂了用玉做成的牌子 , 牌子上的字是用金填的 。 至于大石头 , 待遇比两棵树更高 , 皇帝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昭功敷庆神运石” 。 皇帝还不满意 , 又给它封了个爵位 , 号称“盘固侯” 。
石头封了侯 , 皇帝也没忘记送石头的人 。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六月 , 皇帝正式给朱勔加官晋爵 。 朱勔被封为宁远军节度使、醴泉观史 。 宋代的节度使已经不像唐代那样是独霸一方的诸侯 , 却也是只有有功之人才能获封的大吏 。 一个人因为运送石头而被封节度使总有些说不过去 , 但皇帝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刚刚灭掉了辽国 , 将燕云十六州中最重要的城市幽州(即燕山一带 , 现在的北京)还给了北宋 , 皇帝借口朱勔参与了收复幽州的行动 , 所以封官 。
不仅朱勔被封官 , 就连他的子孙也都有封赏 。 他的几个儿子里 , 汝贤封为庆阳军承宣使 , 汝功封静江军承宣使 , 汝翼封朝奉大夫、直龙图阁 , 汝州封明州观察使 , 汝楫封华州观察使 , 汝明封荥州刺史 , 儿子汝文和弟弟朱绩封门宣赞舍人 , 就连孙子辈都受到了封赏 , 分别封为门宣赞舍人或者门祗候 。 一家人大大小小全是官 , 这在流行荫庇制度的宋代也都属于少有 。
巨石获封盘固侯时 , 恰好是北宋疆域最大之时 , 在当时被鼓吹为盛世 。 与其他朝代不同 , 北宋的北方边境上 , 由于被辽国(契丹)占去了燕云十六州 , 一直没有稳固的边境线 , 各位皇帝都耿耿于怀 , 却由于军队战斗力不强而不敢发动战争 。 但这一年 , 宋徽宗却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收复了燕山以南的幽州 , 达到了王朝边境的极致 。
宋徽宗叫这块石头“神运石” , 也反映了皇帝对于老天眷顾的感激之情 , 与收复幽州的运气相比 , 拆掉了多少桥梁 , 毁掉了多少城墙 , 都是不重要的 。
宣和五年的北宋也是一片盛世 , 歌舞升平 , 人民仍然生活在一片灯红酒绿之中 , 军队和官僚沉浸在收复幽州的狂热里 , 皇帝为自己的丰功伟绩接受着恭维 。
宰相蔡京将社会的繁荣概括成了一个词:丰亨豫大 , 用来形容北宋末年的盛世景象 。 他说的并没有错 , 即便南方因为朱勔、蔡京、童贯等人的压榨出现了一些反抗 , 但整个北宋社会仍然是繁荣的 。 汴梁朱雀门外的夜市还是那么发达 , 大相国寺的市场一如既往车水马龙 。 从官员到普通民众都生活在一片和乐之中 , 仿佛这样的盛世还会持续万年 , 没有危机 , 没有贫穷 , 有的只是欢乐与舒适 。
然而 , 这种盛世景象并没有持续太久 。 给石头封官加爵之年 , 已经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 此时 , 距离北宋灭亡的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已经不满四年(实际上只有三年半) 。
当帝国一百多年的敌人辽国消失时 , 北宋的君臣拍手相庆 , 在他们看来 , 敌人的消失也是盛世的标志之一 。 辽国消失后 , 刚刚兴起的女真人占据了北方 。 这个民族与相对更文明的契丹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 也不需重视 , 由于北方太贫穷 , 他们仰仗着北宋每年的“岁赐”苟且活着 。
但三年后 , 出乎所有人意料 , 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女真政权利用斩首行动攻陷了汴梁 , 一切戛然而止 , 北宋灭亡了 。 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了三年时间 。
那么 , 在这三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让一个盛世瞬间灭亡呢?那些庆祝盛世的官僚和百姓又是如何面对茫茫的未知?本书的目的 , 就是考察这短短的历史一瞬 , 寻找背后的历史细节 , 剖析可能指导当下的经验与教训……(完)
- 张衡的地动仪,真能预测地震吗?它为何被移出了教科书?
- 关山东麓小城5000年制陶史,多次被外族劫掠,博物馆盆盆罐罐说事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辽朝敲响丧钟,皇帝被金人马踏如泥
- 美髯公朱仝:对国家忠心却无奈被迫上梁山的好汉
- 掌管梁山钱粮的李应:被宋江骗上梁山的大富豪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
-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 王献之和哪些书法家一起被称为“书中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