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决定好人和坏人的结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是什么决定好人和坏人的结局


是什么决定好人和坏人的结局

是什么决定好人和坏人的结局// //

【缘木求鱼】

要想让“好人不长命 , 坏人活千年”的说法失效 , 恐怕还是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

木木

中国有句俗话——“好人不长命 , 坏人活千年” 。 一句很成问题的俗话 。

一是很不“政治正确” 。 无论是从世道人心的角度 , 还是从劝人向善的角度 , 这句俗话多多少少都带了消极色彩 。 二是似乎也没有经过统计学意义上的锤炼 , 没人真正关心结论得出的过程 , 反正就这样约定俗成地说 , 虽是很个体的感受 , 但言之凿凿 , 仿佛就是真理 。

虽然有问题 , 但这句俗话也不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 , 否则 , 绝无流传下来的可能 。 据说 , 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 , 可见人类面临的问题 , 许多时候也都差不太多 。 不过 ,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 , 外国人一般比较爱较真儿 , 什么事都要“走流程” , 只有在流程清晰、要素齐备的情况下 , 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

网传芬兰的某个卫生组织 , 搞了一个调研 , 选取45岁至65岁的1200人 , 按照生活习惯和性格特质分成人数平均的两组 , 一组人 , 严格自律 , 不抽烟、不喝酒 , 生活一丝不苟 , 另一组人就比较随意率性 , 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 , 狂放不羁 ,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15年之后 , 前一组有十多个人死亡了 , 而后一组里 , 个个都活得好好的 。 后来 , 这种现象被日本人命名为“芬兰综合征” 。

有了这样的论证 , 还有了专属名称 , “好人不长命 , 坏人活千年”的说服力当然就强了一个档次 。 不过 , 这个“网传”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 , 像这种无名无姓、语焉不详、让人无处查证的所谓“科学调研” , 基本可以肯定是编造出来的 。

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是瞎编出来的 , 但逻辑倒也不是完全讲不通 。 其实 , 只要循了医学的基本逻辑 , 也不难得出类似的结论 。 “好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 , 活得太累 , 身心俱疲之下 , 免疫系统大概率会出问题 , 寿命肯定受影响;而“坏人”呢 , 心里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 , 做事、做人不管不顾 , 没心没肺 , 精神状态就放松 , 免疫系统出问题的概率相对而言就比较小 , 寿命长一些也不奇怪 。

可见 , 问题的一个关键 , 就是面对压力的态度 。 格外在意内外压力和不拿内外压力当回事 , 导致的结果肯定有所不同 。 如果“好人”能做到无惧压力、无视压力 , 甚至变压力为动力 , 寿命的长短 , 肯定就能摆脱压力的束缚 。 古人说“仁者寿” , 大概就含了这样的道理 。 反之 , 如果“坏人”干点儿坏事之后 , 总也摆脱不了被抓住、被严惩的压力 , 整天担惊受怕 , 就肯定也有早死的风险 。

面对压力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 , 这虽然有性格因素 , 但社会因素发挥着更重要的影响力 。 “好人不长命 , 坏人活千年” , 之所以能够“一论永流传” , 直接原因显然还是坏人做坏事没有受到足够的压力 , 如果外部压力足够大 , 再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堪一击 。 直接原因背后 , 是在标定坏事、惩罚坏事的制度上还有很大的缺失 。

比如 , “上市公司影视作品提前点映算不算内幕信息”还有待标定 , 就足以证明相关制度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提前点映”导致一小部分人买卖股票行为的“提前”发生 , 这和得到内幕信息之后“提前”买卖股票的行为 , 难道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如果这种行为还需要年复一年地等待定性 , 也难怪股票市场中的一些人 , 总也没有压力了 。

又比如 , 相关部门近日下发政策文件 , 有要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控人承诺 , 在被确认欺诈发行后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的内容 。 这样的政策安排 , 初衷是让权益受到损害的投资者得到补偿 。 但与此同时 , 也需要配合其他惩戒措施 , 让欺诈发行的公司付出更大的代价 , 因为欺诈发行在本质上 , 与诈骗、偷窃、甚至抢劫没有区别 , 窃贼返还赃物 , 不能免除牢狱之灾 。

所以说 , 要想让“好人不长命 , 坏人活千年”的说法失效 , 恐怕还是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 否则 , 这句话还会一代接一代地一直传下去 。

(作者系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作者: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