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若把人生比作一场棋局 , 那么史书中满是输输赢赢的“胜负手” 。 尤其是那些个落败的人 , 身死名灭 , 甚至累及家族 , 令人嗟叹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就讲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 智氏家族最终出局 , 被灭族清零 。 都说他们输的原因 , 就是最后的接班人智伯“不行仁义” 。 而我却觉得 , 智伯没有输在“仁”上 , 而是输在了“人”上 , 也就是在“用人识人”上眼拙心塞 , 没有洞悉危机 , 没有听进诤言 , 实在对不起那个“智”字.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要谈仁义 , 诸侯卿大夫们没几个经得住推敲的 。 孟老夫子说了——春秋无义战 , 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 “仁”早就被战火烧得干干净净了 。 “仁”或“不仁” , 大家半斤八两 , 谁的屁股也不干净 , 谁也别笑话谁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先看看谁比谁不仁 。 智伯本来姓荀 , 叫荀瑶 。 由于祖上在智邑(今山西临猗)发家 , 所以称他们为智氏 。 智伯又叫智襄子 。 史书中的确描述了智伯的一些不仁的细节 , 比如借自家人智果的嘴说他 , 这也好那也好 , 就是一样不好——不仁义啊!比如说“智伯之亡也 , 才胜德也”(《资治通鉴》) , 说“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泰族训》) , 说“夫智伯之为人 , 阳亲而阴疏”(《战国策》)等等 。 还有 , 就是在和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聚餐时 , 智伯酒喝大了 , 在席间调笑韩康子和他的大臣段规 。 如此种种 , 仿佛智伯真是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其他人又如何呢?我们来翻翻老账 。

晋国实行六卿管理制度以来 , 本来是六家分掌大政——智、韩、赵、魏、范、中行 。 分着分着 , 赵简子实力渐渐增强 , 把矛头指向范和中行 , 联合智、韩、魏 , 先灭了这俩倒霉蛋儿 , 分占了他们的土地 , 六家变四家 。 这说不上“仁”吧?可大家对这事儿一拍即合 , 谁也没犹豫啊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后来 , 大权旁落的晋出公心里不爽 , 想请齐国、鲁国帮忙讨伐四卿 , 四人干脆起兵攻打晋出公 , 晋出公死在逃亡路中 。 这更说不上“仁”吧?弑君之恶名 , 恐怕要四人共担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可见 , 成王败寇 , 输家总是要背各种锅!智伯真正要背的锅 , 只是在用人识人上 。

智伯用人和赵简子差距太太 。 赵简子很注意选拔人才 , 识人很准 , 用人不疑 。 手下集聚了张孟谈、董安于、尹铎、傅傁、郵无正、行人烛过、史黯、窦犨等一大批文武良才 , 治理政事得心应手 。 甚至敢于任用阳虎 。 这家伙在鲁国策划政变失败逃到晋国 。 孔子最恨阳虎 , 还预测说 , 赵氏收留阳虎很危险 。 然而 , 由于赵简子的充分信任和监督到位 , 阳虎发挥了“正能量” , 对赵氏坐大居功至伟 。 反观智伯 , 身边谋士只有智果、浠疵了了几个 , 本就良才不足 , 还因为智伯不善于听从劝谏而纷纷离他而去 , 人才凋零 , 刚愎自用 , 怎能不出问题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赵简子

智伯对人心的判断严重走偏 , 把家臣的提醒当作耳旁风 , 把敌人的迷魂汤当作知心话 。

前面提到的那次聚餐 , 智伯调笑了韩康子和段规 , 智国听说了赶紧提醒智伯 , 说你喝大了不要紧 , 韩康子一定会记仇的 , 一定要抓紧防备祸乱 。 可是智伯满不在乎地说 , “有没有祸乱全在我的掌握之中 , 我不发难就算不错了 , 谁还敢兴风作浪!”而事实证明 , 智国说得没错 , 韩康子最终从盟友变成敌人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后来智伯联合韩康子、魏桓子攻打赵简子 , 智伯想出毒计用大水把赵简子困在晋阳一年多 。 一拨人来来回回斗智斗勇 , 智伯又是不辨真伪 , 导致满盘皆输 。 水灌晋阳的时候 , 智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一起查看水灌效果 , 智伯在左侧“雅座” , 魏桓子在中间亲自驾车 , 韩康子在右侧陪着 。 看到“城中巢居而处 , 悬釜而炊 , 财食将尽” , 智伯洋洋得意地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听了智伯的话 , 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 , 韩康子也轻轻踩了踩魏恒子的脚背 , 两人心照不宣 。 絺疵在一边看得明白 , 回来提醒智伯 , “韩、魏必反矣 。 ”智伯还一头雾水呢 , 絺疵说 , 眼看着晋阳就要拿下 , 韩康子和魏桓子不仅不高兴 , 反而忧心忡忡 , 肯定是要反了 。 因为 , 他们今天看了你水灌晋阳 , 一定想得到 , 会有一天 , 你引汾水灌安邑(魏国都) , 引绛水灌平阳(韩国都)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这番话说完后 , 絺疵万万没想到的是 , 智伯居然转天就把他说的话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 俩人一听赶紧表忠心 , 说这一定是赵简子请他游说 , 想离间我们啊 。 我们不是您的对手 , 造反根本玩不起 。 这里战事马上就会结束 , 轻轻松松就能分到赵氏土地 , 我们怎么会放着便宜不拿 , 去做根本干不成的事儿呢?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絺疵恰好碰到了从智伯大帐离开的韩魏二人 , 他进去对智伯说 , 你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那俩人呢?智伯还装糊涂 , 絺疵说 , 我看他们仔细端详我又急匆匆地走开 , 有惧臣之心 , 因此我知道您一定说漏嘴了 。 智伯却笑着说 , 我刚才跟他们俩一起酹酒起誓 , 互相不再猜疑 , 你别再说了 , 免得自伤和气 。 絺疵退下后长叹:“智氏命不长了!”

由此可见 , 智伯对人心的把握和身边的谋士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 , 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没有读到对手的“真心” , 终于酿成大祸 , 功亏一篑 。

这么说 , 智伯是不是智商不足啊?那倒不是 , 从智伯谋事的角度看 , 他的智商一直“在线” , 不可小觑 。

举几个例子 , 佐证一下 。

其一:送钟通路 。 智伯准备攻打仇由(今山西盂县东北) , 但是那里交通不便 , 他的“机械化部队”——战车战马无法通行 。 智伯想了个妙计 , 为仇由铸造了一口大钟 , 钟的口径大小和战车同宽 。 然后请仇由国国君派人拉回去 。 仇由国君屁颠屁颠地过来 , 一边修路一边运钟 。 等钟拉到了自己国家 , 智伯大军也尾随而至 , 轻松灭了仇由 。 能让敌国主动为自己开通灭国之路 , 真是智伯的神来之笔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其二:巨船藏兵 。 智伯上任没多久 , 吴国派使臣赤巿去晋国祝贺 。 该返程的时候 , 智伯让人造了一艘巨大的船 , 准备载着赤巿沿江归吴 , 其实是在巨船里藏了晋军 , 想在途径卫国时 , 干掉卫国 。 也不知道智伯是不是看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 受了特洛伊人木马计的启示 , 想出个这么诡异的计策 。 要不是赤巿看破 , 装病不动身 , 卫国早就凉了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其三:护子流放 。 还是对付卫国 , 智伯脑洞大开 , 对外宣称嫡长子智颜犯了错误 , 要把他流放异国 , 但是流放的路线图中 , 卫国是必经之路 。 智伯为流放智颜准备了很大排场 , 暗藏了一个“整编师”的兵力向卫国开拔 。 不过 , 卫国有个南文子洞若观火 , 提前让国君防备 , 使得智伯的完美计划再次落空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虽然后面这两次计谋没有实施 , 但可以看出智伯的智商绝对超群 。 包括他想出的水灌晋阳的绝招儿 , 也是开了古代战争以水攻敌的先河 , 被后人无数次模仿 。 要不是最终被盟友暗算 , 身死族灭 , 不知道他还会有多少奇思妙想 。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两千多年前的智斗 , 他不是输在“仁”上而是输在了“人”上// //

所以 , 综合看来 , 智伯谋事无与伦比 , 智商一度碾压群雄 , 但谋人识人却大失水准 。 人 , 是军事、政治中最活跃的因素 , 对人研究不透 , 对人心把握不准 , 谋划的再好 , 也挡不住横生枝节、功败垂成 。

为智伯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