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中国历史上的夏王朝 , 终结了自尧舜以来的禅让制 ,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 夏后启最终还是继承了禹的大位 , 世袭的体制正式形成 。 但是要一下子改变这天下的味道 , 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 必然有挑战 , 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 与夏后启同属夏族的有扈氏 , 是一个实力很强大的部族 , 史书上记载有扈氏对启违背禅让机制(也就是通过联盟议事会来推选贤者)而践登王位非常不满 , 不承认启为天下共主 , 并且起兵去攻打启 。

《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以尧、舜举贤 , 禹独传子 , 故伐启 。 ”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

夏启(图片来自网络)

而启此时初登大位 , 政权是很不稳定的 , 有扈氏应该是那些对夏王朝心怀不轨的部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 , 所以对夏后启来说 , 与有扈氏的战争决定了自己的权力能否延续下去 , 胜了 , 那就是杀鸡儆猴 , 败了 , 搞不好就是身死国灭 。 但是一开始 , 显然有扈氏是有备而来 , 夏朝军队吃了不少败仗 , 夏后启痛定思痛 , 决心修德尊贤 , 攘外必先安内 , 首先要提升内部的凝聚力和军队的士气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之后 , 启终于发动了对有扈氏的决定性一战:甘之战! 最终平灭了有扈氏 。

《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夏后启与有扈战於甘泽而不胜 。 六卿请复之 , 夏后启曰:“不可 。 吾地不浅 , 吾民不寡 , 战而不胜 , 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 ”於是乎处不重席 , 食不贰味 , 琴瑟不张 , 锺鼓不修 , 子女不饬 , 亲亲长长 , 尊贤使能 。 期年而有扈氏服 。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

甘之战

甘之战的详细过程 , 史书上目前无从考证 , 但是夏后启在这场 生死大战之前的那番慷慨激昂的誓师词倒是流传下来 。

《尚书:甘誓》: 大战于甘 , 乃召六卿 。 王曰:“嗟!六事之人 , 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 , 怠弃三正 。 天用剿绝其命 ,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 “左不攻于左 , 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 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 , 汝不恭命 。 用命 , 赏于祖;弗用命 , 戮于社 。 予则孥戮汝”

古文大家韩愈曾说“周《诰》、殷《盘》 , 佶屈聱牙” , 讲的就是《尚书》的文字很难懂 , 不好解释 , 比如这篇《甘誓》不到九十个字 , 但由字义训诂和考证上的争议所衍生出来的文字恐怕九千字也不止 , 呵呵 。 但是大概的意思还是还是很明确的 , 那就是有扈氏不尊天命 , 不守天道 , 我们是正义之师 , 要替天行道来惩罚和消灭他们! 大家要齐心协力 , 各司其职 , 奋勇作战 , 我夏后启自当赏罚分明!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

甘誓(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战争动员令说得很清楚 , 那就是我们对有扈氏的这场战争是正义之战 , 是顺应天命 , 合乎道义的战斗 , 也就是义战!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当然没这么简单了 , 夏后启的言下之意就是我继承禹之位是天命所归 , 是人心所向 , 所以有扈氏不服从和反叛夏朝就是不义之举 , 我们讨伐有扈氏的军队当然就是正义之师了 。 其实天命 , 天道这些不过是托辞罢了 , 根子里面还是权力的争夺 , 在这个意义上说 , 所谓的“义”也不过是王权的遮羞布而已 。 尧不传位于子丹朱 , 以舜为贤者而传之 , 舜也不传位于子商均 , 以禹治水有功而传之 , 至禹之时 , 先是想传位给东夷族首领皋陶 , 结果皋陶早死 , 又决定传位给伯益 , 而此时大家却都拥戴启即位 。

《史记?夏本纪》:十年 , 帝禹东巡狩 , 至于会稽而崩 。 以天下授益 。 三年之丧毕 , 益让帝禹之子启 , 而辟居箕山之阳 。 禹子启贤 , 天下属意焉 。 及禹崩 , 虽授益 , 益之佐禹日浅 , 天下未洽 。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 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 是为夏后帝启 。

而《古本竹书纪年》上则说:益干启位,启杀之 。 《韩非子·五蠹》上也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 看来不管真相如何 , 启登上夏王之位应该不是温和平静的 , 夏族和东夷族应该对联盟首领的位置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 而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

大禹

但是启对禅让制的破坏却成为了同族的有扈氏造反的理由 , 有扈氏也觉得自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 因为禅让制或者说选贤制是氏族社会推选首领的传统制度 , 自己去讨伐启也是师出有名 , 不过这个所谓的禅让之义也是很勉强 , 实际上早在禹执政之时 , 有扈氏就可能和禹交恶了 , 禹在位之时就接连攻伐共工 , 三苗等部落联盟 , 与相邻的有扈氏发生冲突也不足为奇 。

《庄子.人间世》中说:昔者尧攻丛枝、胥敖 , 禹攻有扈 , 国为虚厉 。

好不容易盼着禹死了 , 结果还是他儿子启即位 ,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 不过有扈氏终究在实力上还是处于相对弱势 , 而且随着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 旧的氏族社会必将被阶级社会所替代 , 这种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使得有扈氏举着的那杆旧道义小旗显得弱不禁风 , 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

《逸周书》上说:有夏之方兴也,扈氏弱而不恭,身死国亡 。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甘之战——披着义战外衣的权力之争// //

甘之战灭有扈氏(图片来自网络)

甘之战发生在启即位不久 , 是夏族内部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 本质上也不是什么义战 , 但双方却都打着“义”的幌子 。 对于有扈氏的“义” , 《淮南子.齐俗训》上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 , 知义而不知宜也 。 其实“不知宜”倒还贴切 , “知义”就未必了 。 有趣的是 , 对于夏后启破坏禅让的举动 , 一向推崇禅让精神的儒家却认为这也是符合天道的 , 孔子说:“唐、虞禅 , 夏后、殷、周继 , 其义一也 。 ”

不管怎样 , 甘之战作为夏王朝开国时期的一场关键之战 , 夏后启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大胜 , 消灭了部落联盟中的异己分子 , 巩固了王权统治 , 实现了“天下咸朝“的目标 , 但是权力斗争的阴霾并未散去 , 之后的武观之乱 , 太康失国接踵而来 , 内忧外患此起彼伏 , 夏王朝一直到少康复国之后才相对稳定下来 。

~水木论战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