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选人用人之道(图)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雍正皇帝选人用人之道(图)
一
雍正式用人
清雍正帝胤禛带着巨大的争议走进了历史 , 但他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独特方法和驾驭大臣的能力 , 在有清一代皇帝中首屈一指 。
在雍正十三年的执政时间里 , 其在选人用人管人方面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 在其所能掌控的范围内 , 在其整体布局下 , 雍正将各级官员治理得井井有条 , 打造了一支执行力超强的官僚队伍 。 可以说 , 正是因为雍正亲力亲为的选人用人 , 才将一系列政治改革推向深入 , 为全面形成“康、雍、乾”繁荣打下了重要基础 。
在选人用人方面 , 首先 , 雍正高度概括用人在政治中的极端重要性 。 他在给大臣鄂尔泰的批示中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 , 其余皆枝叶事耳 。 ”这话不仅仅和近臣鄂尔泰说 , 在给署理江苏巡抚尹继善的奏折回复中批示:“朕之责任 , 不过擢用汝等数员督抚而已 。 ”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位为吏部 , 这种简单而又直白的自喻 , 形象表明了雍正对官员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视 。
其次 , 雍正不按常理用人 , 能够量体裁衣 。 基于对大清朝的责任感 , 他认为官员的存在本身就是办事 , 因此要尽最大限度避免养闲人 。 雍正站在权力的塔尖 , 并未有所膨胀 , 相反他非常清醒权力和责任的对等 , 即位的第二年就对一品的总督和七品的知县接连下发批示 , 告诉他们为官的要务 。
魏晋时期的司马昭给官员提出“清慎勤”三字后 , 成了历代帝王尊崇的用人圭臬 , 雍正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巡抚一官 , 原极繁难 , 非勉能清、慎、勤三字便可胜任也 。 用人虽不求备 , 惟至督抚必须全才 , 方不有所贻误 。 ”于此他甚至深情地说道:“朕待天下臣工惟大公无我一语耳 。 ”
最后 , 雍正考核官员的标准非常务实 。 他经常和地方督抚沟通工作和想法 , 频繁互动 , 告诫他们要通过自身的清正廉洁起到表率作用 。 雍正以官员工作的实际效能作为考核标准 , 在给湖南巡抚王国栋的考核里说:“王国栋心有余而力不足 , 清、慎、勤三字朕皆许之 , 然不能扩充识见 , 毫无益于地方 , 殊不胜任 。 ”这个“殊”字表达雍正对他的极端不认可 , 于是将他内调虚职 。
直隶巡抚李维钧考察吴桥县令常三乐 , 认为他“操守廉洁” , 但“懦弱不振 , 难膺民社之寄” , 拟将他调离虚职 , 上报吏部审核 。 吏部认为既然常三乐“生性怯懦 , 必有废弛实迹” , 而李维钧又没有进行纠参 , 不予批准 。 李维钧对此认为 , 常三乐没有违法乱纪行为 , 就是个人能力不足 , 不能再予以重任 , 于是上书雍正 。 雍正批示说 , 这事好办 , 就照他“居官罢软 。 殊属溺职 , 相应革参” , 这样不作为的官员虽然没有贪污违纪 , 但本质上和违法乱纪的官员并没有太多区别 , 根本就不能再进行任何使用 。
与此同时 , 雍正打破了清代的一些人事规章制度 , 他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 , 从不拘限成例 。 ”他认为官员的使用在于做事 , 只要能够完成工作 , 不论所谓的论资排辈 。 大臣田文镜深得雍正信任 , 负责从地方推荐人才充实官吏队伍 , 雍正向他交底说:“朕从来用人 , 不悉拘资格 , 即或阶级悬殊 , 亦属无妨 。 ”那时候敢于提出满汉资格无妨的 , 有清一代除了雍正再无第二 。
二
雍正用的人
雍正用人如同织网 , 究其帝业十三年 , 在他手中倒下一批 , 同时又培养了一批非常有才能和人格的官员 , 为全面推动雍正时期的政治事业起到了极大作用 。
雍正早期所用班底意在稳定政局 , 所用之人多是迫不得已 。 此后几年 , 权力稳固后 , 他所使用的人逐渐得心应手 。
雍正对科甲出身的官员历来素乏好感 , 认为他们说得多 , 做得少 , 做事迂腐欠通 。 他曾对此说过:“国家用人 , 但论其贤否 , 不当限以出身……自古以来 , 名臣良辅 , 不从科甲出身者甚多 , 而科甲出身之人 , 亦屡见有荡检逾闲者 。 ”可以说 , 雍正用人的确做到了“五湖四海” , 他破格提拔了田文镜、李卫等敢作敢为的大臣 。 雍正性格多面 , 选择用人更是多面 , 对他知心不给他丢脸肯干事的人 , 雍正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真性情 , 让后人读到相关批语 , 还能感受到一种温暖 。
田文镜在路过山西目睹当地严重被隐瞒的灾情后 , 毅然决然上报雍正 , 这一举措挽救了七八十万灾民的生命 。 雍正感慨道:“如此能干之人 , 为何至今未闻一人赞许?”在此后持续任用田文镜后 , 雍正号召所有人都要向田文镜学习 。
田文镜有时强力推进的整治措施引起官民的反弹 , 雍正也是劝勉说:“徐徐尽力为之 , 朕自有照鉴 。 诸务从容办理 , 毋过于猛 。 ”有时对田文镜会提出批评:“但近日以来 , 每闻人论尔有任性尚气之疵 , 当深自省察 , 切以为戒 。 ”田文镜也非常卖力 , 在河南推行的一系列政策 , 让雍正非常满意 , 称其“巡抚中第一人” , 并把其作为“模范疆吏”标杆 , 在全国进行表彰奖励 。 雍正在给田文镜的批奏里说:“卿之是即朕之是 , 卿之非即朕之非 , 其间有何区别?”雍正七年 , 得知田文镜得病 , 雍正非常细心地批语道:“当于温暖室中安居静摄 , 加意调养 , 须待平复如初 , 方可出户行动 。 ”
鄂尔泰四十二岁这年写了一首感叹仕途不顺的话:“揽镜人将老 , 开门草未生 。 ”又在《咏怀》诗里写道:“看来四十犹如此 , 便到百年已可知 。 ”此时他任职于康熙时期内务府员外郎 , 这时是康熙六十年 。 他不知道 , 雍正的接位 , 迎来了他政治上的春天 。
在雍正没继位的时候 , 二人已经有过一个插曲 。 当时的雍正还是“四阿哥” , 要鄂尔泰为他办事 , 没想到 , 鄂尔泰以“皇子宜毓德春华 , 不可交结外臣”的理由给顶了回去 。 就这样 , 鄂尔泰给雍亲王留下了非常特殊的印象 , 认为他原则性强 。 雍正继位后 , 特意召见鄂尔泰说:“汝以郎官之微 , 而敢上拒皇子 , 其守法甚坚 , 今命汝为大臣 , 必不受他人之请托 。 ”此后鄂尔泰的政治仕途经历多次火箭提拔 , 三年升任广西巡抚 , 但雍正仍然认为大材小用了 , 在鄂尔泰上任途中 , 雍正命令调整其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 , 此后更是一步步重用 , 甚至后来西北用兵失利情况下 , 迅速调其督巡陕甘 , 经略军务 , 后又巡视北路军营 , 风光一时无两 。
雍正对鄂尔泰寄托了很高的期许 , 曾在《谕旨》里动情地说:“鄂尔泰在朕前不过数日 , 朕每念之不置 , 偶阅伊奏折 , 辄为泪下 , 岂亦君臣宿世缘分耶!”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
田文镜、鄂尔泰都不是科举出身 , 而张廷玉则是科举出身并且始终得到雍正的眷顾和认可 , 其被雍正器重的程度 , 为有清一代最高 。 雍正在他的遗诏中 , 给了张廷玉有清一代汉族大臣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殊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 , 抒诚供职……其功巨甚 。 大学士鄂尔泰志禀忠贞 , 才优经济……洵为不出世之名臣 。 此二人者 , 朕可保其始终不渝 。 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 , 以昭恩礼 。 ”
张廷玉可以说是整个清代做秘书最成功的一个 , 由于雍正为政细致繁琐 , 巨大的工作量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分担 。 张廷玉谨小慎微、不事张扬 , 深合雍正意 。 有一次张廷玉生病 , 病好后进宫 , 雍正说:“我前两天对近侍们说 , 我连日臂痛 , 你们知道吗?他们惊问其故 。 我说 , 大学士张廷玉患病 , 此人如朕手臂 , 这不就是我臂痛吗?”
雍正随时都有召见的可能 , 张廷玉一日晋谒三次 , 更是家常便饭 。 张廷玉忙到坐在轿中看文书 , 入紫禁城骑马 , 随从随时递进工作 。 傍晚回到家 , “燃双烛以完成本日未竟之事 , 并办次日应办之事 , 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就寝” 。 有时候张廷玉已经躺下 , 惦记没写完的文书 , 马上披衣 , 一直到天亮写完呈给雍正 。 雍正说他和鄂尔泰二人“办理事务甚多 , 自朝至夕 , 无片刻之暇” 。
张廷玉回家探亲 , 行前雍正赐其玉如意:“愿尔往来事事如意 。 ”几天后雍正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 , 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 , 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 , 我和你本是君臣 , 但情同密友 。 ”雍正曾明确表示了张廷玉得到持续重用的原因:“遵旨缮写上谕 , 悉能详达朕意 , 训示臣民 , 其功甚巨 。 ”一个“悉”字 , 表达了雍正对张廷玉秘书工作的高度满意 。
三
雍正的温厚和刻薄
在雍正的视野中 , 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能像张廷玉这样幸运 。 雍正属于典型的完美主义人格 , 这样性格的人相当难伺候 , 终其一生能够得到其认可的大臣屈指可数 。 对于位置一般以及和雍正关系一般的人 , 有的被雍正感动得热泪沾衣 , 有的则被骂得狗血喷头 。
雍正用人的重要标志即是忠诚可靠 , 在他面前耍花招儿的 , 往往被揭穿 , 被冷嘲热讽 , 不再重用 。 雍正说有人攻击他“权术御下” , 他解释说:“君臣之间惟以推诚为贵 , 朕与卿等共勉之 。 ”然而在他看来 , 所有的人都要在其掌握范畴之内 , 稍有不效忠 , 则用权力之仗打击 。 而对于实干的人 , 他不吝破格 , 奖惩分明 。
君臣温暖的互动
情商极高心思又细的雍正 ,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 尽管是一国之主 , 有时却能放下架子像朋友一样和臣工们沟通 , 经常给臣下及家属赏赐医药 。 在给臣下的请安折上 , 他用非常亲切温和的口气批写道:“朕躬安 , 尔好吗?”或“朕躬甚安 , 尔可好 。 ”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请安折上朱批:“朕躬颇安 , 尔等都好么?官员乃至兵丁、跟役等都好吗?”给山西巡抚诺珉的请安折上写道:“朕躬甚安 , 尔好么?新年大喜!蒙天地神佛保佑 , 尔之合省雨水调匀 , 粮食大收 , 军民安乐 , 万事如意!”富于人情味儿、做事细腻都属于雍正的御下风格 。
给两江总督的折子里 , 雍正说:“送一匣清茶房干果与尔 , 怎比得上尔南省的果子呢?再 , 干羊肉朕食其味甚美 , 一并赏送于尔 。 ”不但赏赐东西 , 顺便还风趣地开了一个玩笑 , 雍正的洒脱风趣一目了然 。
此外 , 雍正劝诫官员不要喝酒 , 告诫说:“若奉此旨后 , 仍不戒酒 , 则辜负圣恩 , 成为无用之辈 。 ”知道大臣鄂尔泰总是熬夜工作时 , 雍正放心不下 , 让人传话说:凡夜晚办事 , 最是伤人 , 务教他(鄂尔泰)善体朕谕 , 以仰副垂注至意 。 都统苏丹在军营因潮湿导致伤口复发 , 雍正在谕旨中表示非常揪心:“尔之年岁已非如此奋勉之年龄 , 尔所作所想 , 朕实是赞许而同情……尔如此赤胆忠心 , 将无甚关心 , 必受苍天眷爱而好转 。 著好生调养身体 , 努力为朕多效力几年 。 ”雍正通过如此温暖的话语与臣下互动 , 的确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 以至雍正去世后 , 一些老臣想起旧事 , 依旧感动得热泪盈眶 。
嬉笑怒骂式的鞭策
与一些臣下温情脉脉外 , 剩下的还有暴躁和辱骂 。 面对庞大的官员队伍 , 素质、能力、人品良莠不齐 , 雍正脾气本就暴躁 , 对臣下要求极高 , 对有失误而又让他不满意的官员动辄痛骂讥讽 , 轻则斥之为糊涂、无知、可厌 , 重则骂为不是人 , 死人、狗 , 甚至上升到辱骂人格 , 平素修为的风度荡然无存 。 有时遇到看不起的臣下 , 雍正就要讽刺一番 , 在给佟吉图的谕旨里这样嘲弄他说:“知人则哲 , 为帝其难之 。 朕这样平常皇帝 , 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在给胡凤翚的评语冷嘲热讽地说:“多赏你些 , 好为你夤缘钻刺打点之用 。 ”
雍正为人极其聪明 , 但凡有的大臣与他玩文字游戏 , 总是被他揭露 , 并能迅速指出要害 。 他非常厌恶臣下的阿谀奉承之言 , 同时 , 如果有的人在他面前表现得过分卑躬屈膝、自轻自贱 , 也会让他非常反感 。 江西布政使李兰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后面写道“皇上洪福” , 雍正朱批说:“朕深厌此种虚文 。 ”福建布政使赵国麟总是强调自己“一得之愚” , 雍正恰恰看出他的虚伪:“你写自己愚蠢的字太多了 , 我岂能把一个愚蠢的人安排到藩司岗位?”
有一次 , 热河总管奏报发放官兵钱粮 , 雍正怪他们不体谅自己日理万机 , 赶上心情不好 , 朱批道:“此乃报部之事 , 何须折奏……尔等空闲 , 无聊一奏 , 竟不顾朕日理万机 , 何有闲暇阅览尔等此数而仁慈无用之文 , 纯属一群不如畜生之辈 。 ”荆州将军吴纳哈报修缮坍塌城墙琐碎 , 雍正看得心烦 , 批道:“此等未成之事 , 何以渎奏 , 为尔之差事 , 而不顾朕有无空暇 , 毫无体谅之心 , 此乃何臣之道?真是老糊涂了!”
说俏皮话 , 挖苦讥讽 , 说反话 , 戏弄人 , 在雍正与臣下互动环节屡见不鲜 。 兵部右侍郎奏请修复堤坝 , 雍正认为他办事心思不纯 , 想在工程款中贪污 , 故而讽刺说:“大买卖来了 , 偿还之份力图加倍索取 。 倘不足 , 朕再遣数名妥靠富人给尔 。 ”
雍正极好面子 , 也要求臣下顾全脸面 , 因为他们的任用都是雍正的意图 , 如“朕之脸面乃尔之性命 , 是否好自为之 , 或行不是 , 全在于尔 。 ”
在左都御史尹泰的几份奏折上 , 雍正骂人以至到了难堪、低俗地步:“尹泰 , 尔以前干什么来着 , 该死的老畜生”“放老狗屁” 。 责骂臣工来自于封建帝制对臣下的不尊重 , 也体现了雍正感情直率、爱恨分明和任性随意的一面 。
雍正自诩“朕非庸懦无能主” , 算是自己中允定位 , 他又说 , “朕就是这样汉子 , 就是这样秉性” , 可以窥见一种洒脱和坦率 。 尽管死后背负重大争议 , 但不能否认的是 , 雍正是批写奏折最勤、最多、最生动 , 接见各级官员最勤、最多、最认真的皇帝 , 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他在任用人才方面鲜活的生动场景 。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辽朝敲响丧钟,皇帝被金人马踏如泥
- 雍正帝最钟爱的皇子:并非乾隆帝,他若不死,皇帝可能是他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这个神仙很特别,在民间威望高,由老百姓自行选出
-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 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赏
- 浅谈曹操用人选才的问题:标志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大改革
- 汉朝这位太监有多厉害?不但拥有皇帝称号,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