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论三国良将 , 首谈蜀国五虎、魏国五子 。 而蜀国五虎首先是以好战勇猛、武力卓绝扬名万世 , 魏国五子良将更令人深刻的却是统兵作战、作战谋略而闻名九州 。 而世人却不知道 , 五子良将也并非只知战法谋略 , 虽武艺不及五虎 , 但勇猛程度比之却丝毫不落下风 , 尤其是存在感最低的哪一位 , 更是骁勇非常 。 这人就是乐进 。

于禁最号毅重 , 然弗克其终 。 张郃以巧变为称 , 乐进以骁果显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 , 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

查遍史书 , 记载寥寥

为什么我要说乐进在五子良将中的存在感最弱?因为事实显而易见 。 五子良将中:张辽有合肥之战 , 逍遥津八百勇士坡孙坚之大功;张郃有街亭护国 , 大败马谡退诸葛之大功;徐晃有襄樊豪勇 , 立敌关羽护中原之大功;而于禁虽没有如此这般惊世骇俗的战绩 , 却也是曹操最为看重的外形将领 , 作为曹操口子更胜古之名将的存在 , 还是曹魏第一个加封四方将军的存在 , 更是曹魏唯一一个有过假节戎权柄的外形将领 , 更曾有独自带领三万大军出征的记录 。 反观乐进 , 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几乎是没有印象的 , 大概也唯独只知道一个五子良将的名头 , 以及合肥之战辅助张辽取胜东吴的记录 。

而查遍史书 , 对于这位明明在五子良将中排名高达第二的乐进 , 也是记录最少的一位 。 而众所周知 , 陈寿写《三国史》时 , 记载的最少的就是蜀汉 , 而魏国因为有鱼豢编纂的《魏略》和王沈编纂的《魏书》 , 给了陈寿很大的参考资料 , 导致陈寿这个蜀国人写出的《三国志》对于说魏国人物的记载反而是三国里面最为详细的 。 可饶是如此 , 乐进的传记也只有仅有六百字左右 , 因为陈寿在为乐进作人物传记时 , 意外的发现关于乐进的记载 , 并不是很多 。 作为曹魏最有地处的武将 , 在史书里只有这样的存在感 , 不得不说低的可怜 。 就算是后来的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 , 也未能为《乐进传》补上一个字 。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 , 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

最早良将 , 魏国元勋

通过《三国志》记载乐进本是阳平卫国人 , 隶属东郡管辖 。 又载“遣还本郡募兵 , 得千余人 , 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 "可见乐进是在早期就已经跟随曹操的一员将领 , 大概应在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左右加入曹操阵营 。 而且乐进极有在曹操军队参与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的战役时就已经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大将 。

按《三国志》记载 , 190年(初平元年) , 讨伐董卓联军进军失利 , 曹操的部队曾因为受到董卓军伏击 , 损失惨重 。 因此 , 曹操因兵少 , 不得不在扬州募兵 , 曹操“遣还本郡募兵" , 要求乐进回到家乡所属的阳平郡进行募兵以补充部队损失的兵员 , 乐进成功募得千多人 , 这一千多人属于曹操早期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这之后在与曹操河内会合后 , 才被曹操升任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

而由此也能看出 , 乐进也是五子良将中最早加入曹操阵营的 , 于禁则是在192年(初平三年)由鲍信推荐才得以加入曹操阵营 , 至于其他几位 , 则更晚 。 徐晃是在曹操攻打杨奉之时 , 投归曹操 , 张辽是在曹操大败吕布之后 , 被曹操所俘方才投降 , 张郃更是在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时才投如曹操阵营 。 可见

乐进不仅仅是五子良将中最早跟随曹操的一位 , 更是唯一一位不是因为投降或者换主 , 而是曹操亲自一手培养提拔上来的存在 , 完全是曹操最早的班底人物 , 也是最有资格称为曹魏开国元勋的存在 。 这可能也是乐进明明作为五子良将中名气最小的一位 , 却能够位列五子第二位的一大重要原因 。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 , 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

战绩丰富 , 可圈可点

通过对《三国志——乐进传》对他本人的描写 , 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的理解 。 我们可以发现 , 在史书上记载如此之少 , 显得如此没有存在感的乐进 , 显然并不是如此简单 , 相反 , 他的战绩和经历完全可以用可圈可点来形容 。

哪怕在史书的记载如此之少 , 在后世人心中的存在感也十分的低 , 完全无法和三国时代的很多其他一流武将相比 。 但是实际上的乐进 , 在那段李时珍 , 战场上的存在感却是极高 。 乐进这个人虽然外貌比较难看 , 但是非常有胆量且性子烈 , 向来以勇猛著称 , 每次打仗 , 必然身先士卒 , 自己做箭头 , 带着队伍向敌军发起冲锋 。

乐进跟随曹操击吕布于濮阳 , 张超于雍丘 , 桥蕤于苦县时 , 一直都是率军冲锋 , 有陷阵之志 , 也是因为得到了曹操的看重 , 被曹操封为了广昌亭侯 。 官渡之战对决袁绍时 , 乌巢之时乐进也是一马当先毫无畏惧的杀入敌阵 , 率先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 。 曹操也亲口称赞乐进为"武力强大 , 计谋周全 , 品性忠正 , 操守高洁 , 每次征战 , 身先士卒 , 勇猛顽强 , 无坚不摧"之辈 。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 , 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

《三国志——乐进传》里面 , 虽然没有详细记载记载乐进是怎么一步一步被提拔上的 , 但是《魏书》里却也有说曹操“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 , 行陈 , 可见乐进并不是什么士家大族出身 , 而只是普通的行伍出身 , 可见他完全是在战场上凭着自己实打实的战功 , 从底层一步一步成长上来 , 直到最后成为当世名将 ,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 而底层将士想要凭着战功成长的如此地步 , 任何人都能想到其中的艰难 , 必定是需要勇猛无比 , 奋勇杀敌 , 才有一丝机会可以做到 。 足可见乐进是如何勇猛 , 在军队中的存在感又是如何之强 。

作为从基层滚打起来的将领 , 乐进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 , 只能真正靠一刀一枪打下战功 , 以完成晋升 。 最早他只是曹操账下的基层官吏 , 之后逐步升为讨寇校尉、代理游击将军 ,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被封为折冲将军 , 才真正有了将军的名号 。 《三国志—乐进传》虽然只有寥寥六百字的描述 , 不过也记载了其曾前往参与了濮阳之战、宛城之战、下邳之战、官渡之战、河北平定战、荆襄平定战、合肥之战等诸多大小战役 。 绝对算得上是身经百战 , 战绩标榜 , 少有人可比 。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 , 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

作战勇猛 , 常胜将军

哪怕《三国志—乐进传》中的描写基本都把乐进的战绩描述为“击某某于某地 , 破之 。 " , 不过从这简单重复的话语中 , 无疑更能看出乐进的战绩之丰富 , 取胜之随意 。 乐进打的仗 , 全部都战果斐然而鲜有败绩 。 唯一一场让乐进不能迅速取胜 , 只得相持不下的战役就只有与高干拉锯的壶关之战 。

当然 , 作为一员猛将 , 肯定不只是要有领兵能力 , 单挑的武力值也同样很重要 , 乐进也有斩杀敌人大将的战绩 ,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有以下两位:一是袁谭、袁尚的大将严敬 , 二则是著名的袁绍大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 。 这些都足以证实乐进之勇猛 。 简直是一位常胜将军 。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乐进:三国时名气和存在感最低的他 , 确是战场上最为勇猛的那一位// //

名将点评 , 后世评曰

对比其他曹魏将领 , 不难发现 , 乐进不是存在感低 , 而是因为他通常喜欢少说话多做事 , 是一位沉默的大将 。 不难想象可能就是因此 , 后世在评价曹魏诸将时 , 才会选择性的遗漏或是忽略乐进的存在 。 但是作为名将 , 在勇猛和存在感上面 , 乐进完全不输于其他任何一位五子良将 , 这位曹魏元勋的一生 , 虽然沉默但却一样是不平凡的 。

后世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 , 志列于张辽后 , 其勇悍猛迅 , 当亦其侪也 。 惜史书不详 , 便松之不得益一字 。 遍观其传 , 如日记行述 , 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 。 所得者 , 唯别传不见之名有数 , 如管承、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