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金星山之北 , 大红门之南 , 有一座耸立300多年 , 历经两次大地震未伤分毫的建筑 , 它的名字叫做“孝陵石牌坊” 。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

石牌坊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 , 既有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作用 , 也有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 , 兼有祭祖的功能 。 清东陵的孝陵石牌坊 , 为康熙初年康熙大帝为其亡父顺治皇帝所建 。

这座建筑在历经300多年的沧桑后 , 依然如霞光玉影般地点缀在整座陵寝建筑群的起始处 , 使悠长的神路 , 以及那些造型各异的陵寝建筑在它的身后逶迤延展 , 势若雕龙偃卧 , 玉蛟守门 。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

做为进入清东陵的标志建筑 , 它采用仿木结构的手法构造了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结构建筑样式 。 石牌坊高12.48米 , 面阔31.5米 , 单论面阔可称全国现存古迹中石牌坊之最 。

孝陵石牌坊的建筑原料全部采用青白石料 , 外部轮廓错落有致 , 变化丰富 , 挺拔高耸 , 又空透轻灵 。 它的构图与造型 , 重在外部表现 , 颇具匠心:

牌坊顶部有5间殿顶 , 有主楼、次楼、边楼 , 间以夹楼 , 高低有差 , 错落有致 , 很有韵律美 。

五个正楼全部采用了等级最高的庑殿顶构造模式 , 殿顶各有五条脊 。 正脊两端各雕一只龙吻 。 四条戗脊雕戗兽、龙、凤、狮 。 两个边楼是半个庑殿顶 , 正脊同样雕龙吻 , 戗脊、垂脊雕垂兽、戗兽及龙、凤、狮 。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

四个夹楼则雕琢成硬山顶式 , 正脊两端雕龙吻 , 垂脊雕垂兽、龙、凤、狮 。 仔角梁头雕套兽 。 各楼屋面雕筒瓦、板瓦 。 檐头雕勾头、滴水 。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

正脊、垂脊、螭吻、垂兽、跑兽、瓦垄、勾头、滴水 , 全部用青白石仿琉璃件雕琢 , 雕工精巧逼真 。

殿顶下是椽、飞、檐桁 , 再往下是斗栱 。 正楼殿顶下采用的是七踩斗拱 , 边楼、夹楼施五踩斗拱 。

夹楼两侧及边楼靠高拱柱雕云牌搏缝板(或称坠山花) 。 斗拱下为平板枋 , 再下为龙门枋、大额枋、小额枋 。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

额枋及柱子上部立面浅雕旋子彩画 。 大小额枋间摺柱、花板 , 均雕捆草图案 。 小额枋下两端为云墩雀替 , 插栱上托三幅云头栱 。 柱子下端围以方形夹杆石 。 夹杆石上依然布满精美的雕刻 。

明间夹杆石顶端前后圆雕卧麒麟 , 次、梢间夹杆石顶端前后圆雕卧狮 。 明间夹杆石四面浮雕海水江崖云龙戏珠;梢间夹杆石四面浮雕双狮戏绣球 。 而最奇特的是次间夹杆石上雕刻的象鼻、龙头、蛇身、卷翎凤尾两足之怪物 。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清东陵的这座建筑上竟然藏有清王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秘密// //

说起这种怪物 , 有的专家称其为草龙 , 有的称之为夔龙 , 也有一种说法 , 说它是摩羯龙 。

你或许不知 , 这座洁白的石牌坊不仅是清东陵这座陵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起始建筑 , 它通体的精雕细刻 , 极尽华美的纹饰中还蕴含着大清朝的一个惊天的秘密!

清王朝皇室从偏安中国东北一隅的一个小部落 , 靠着杀伐之勇入主中原 , 遭中原士子的强烈反对 , 到一统华夏 , 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靠得是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千古一帝康熙为其父亲修建的这座石牌坊上的建筑密码——

首先 , 这座石牌坊在建筑时大量地采用了儒家的思想中关于“礼”的文化元素 。 如 , 做为祖陵的起始建筑 , 它本身就具有礼制性建筑的功能 。 做为刚刚入关的第二代年轻帝王 , 康熙在继位之初就能积极倡导儒学 , 在祖陵的石雕作品中采用蕴含儒家思想的元素 , 是同样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朝所不能及的 。

其次 , 这座建筑上还雕有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符号——龙 。 龙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皇权的象征 , 还是炎黄子孙的图腾 , 自上古时代 , 龙就被先民当做祖神来敬奉 。 在孝陵石牌坊的石雕艺术中 , 龙不仅仅代表了墓主人的统治地位 , 也表达出了满族统治者对华夏文化的包容 。

第三 , 这座石牌坊大量采用了中原民间文化元素 。 如夹杆石顶端前后用圆雕卧麒麟周成的“寿与山齐”、垂兽等 , 这些都是蕴含着中原百姓企盼国泰民安 , 企盼生活幸福吉祥的文化符号 。 将它们融入到皇陵建筑之中 , 已经十分明确地表明康熙皇帝对中原民间文化的包容与吸收 。

第四 , 清东陵的建筑选址、建筑布局以道家的风水学理论为依据 , 追求“乾坤聚秀、阴阳汇合、形势理气 , 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 。 石牌坊做为清东陵陵寝建筑群的起点 , 更是将“配合山川之胜势 , 典礼之规范”“惟于大者、远者之中求其小者、近者 , 于小者、近者之外求其远者大者 , 则势与形胥得之矣”等理论运用到极致 。 如:在石牌坊的北部240米即千尺之内 , 布置着大红门 , 是陵区的总门户 。 这两座建筑面阔皆在百尺上下 , 高则石坊未逾四十尺 , 大红门则更低些 , 都依“百尺为形”控制 。 作为陵寝建筑序列的起点 , 它们的构图与造型 , 匀相呼相应 , 相济相登 。

第五 , 石牌坊的华美纹饰中也大量保留了萨满教的文化元素 。 萨满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多种崇拜的原始宗教 。 满族皇室及其先祖皆有信奉萨满教的风俗 。 在石牌坊依稀可见的彩绘中的花草等图案皆属萨满教的文化符号 。

第六 , 在这座建筑上还引入了佛教文化符号 。 如夹杆石上的莲花座等均是统治者对佛教文化包容与认同的历史印记 。

孝陵石牌坊上这些丰富的文化符号 , 充分表明了康熙年间 , 清朝统治者大量学习和吸收影响华夏几千年的汉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同时 , 竭力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长的这一历史史实 。 也正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 才促成了我们中华多民族大一统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