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办学的门道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四百零四):心地干净 , 方可读书学古 。 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 , 闻一善言假以覆短 , 是又藉寇兵而济盗粮矣 。

在北洋史上 , 军阀混战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普罗大众食不果腹 , 但是教育也在清末之后却迎来了一段黄金时期 , 各种观念风起云涌 , 兼容并蓄 , 各方俨然“诸侯”的军阀 , 也出于种种原因 , 慷慨解囊 , 对于高校的捐赠也是出手阔绰 , 其中张伯苓的“南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清朝末年的甲午战争 , 清廷的海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 也毁灭了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毕业生张伯苓的海军报国梦 , 他转而做起了教育之梦 。 22岁时 , 他受雇于严修 , 教授严家5位子弟 。 民国六年 , 他创办的“南开中学”已经有学生千名 。 到民国二十五年 , 他60岁之际 , 南开已有三千学生 。 南开中学的毕业生也是人才济济 。 如梁启超、梅贻琦、陈省身、吴大猷等 , 只是其中的部分佼佼者 。


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办学的门道

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 , 办学的门道// //

但是 , 南开作为私立学校 , 主要收入为捐赠和学费 , 公费之补助最多时也仅占学校全年收 入 的三分之一 , 办学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 从经费筹措、校址选择、校舍兴建、设备购置 , 无一不经过张伯苓的精心筹划 。 他甚至有这样的气魄:“教育机构的账上应该是赤字 。 任何学校当局若在年终银行账上有结余 , 证明他是一个守财奴 。 因为他没有能利用这些钱办件好事 。 ”军阀混战、办学经费竭厥 , 处境维艰 。 在筹办大学时 , 学校有时经费无着 , 不得不暂时停课 。 但张伯苓从不灰心 , 自言:“南开南开 , 越难越开 。 ” 他注重提升自己学校的师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 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 获得社会的认可 , 从而成功募得社会捐赠 。 在此过程中 , 严修对他帮助甚大 。


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办学的门道

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 , 办学的门道// //

严修和张伯苓二人不辞劳苦四处奔走 , 游说各地 , 筹措资金 。 他们奔赴京畿、山西和江苏等地 , 向达官显贵和巨绅富贾募捐他们巧取豪夺而来、用以挥霍享乐的巨额资财 , 转用到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 。 严修则开导说:“盗泉之水不可饮 , 用它洗洗脚总不失为一有益之举 。 ”张伯苓也说:“这好比用脏水浇花 , 水虽然是脏的 , 浇出来的花却是鲜艳的 。 ”与此同时 , 张伯苓也通过校友总会开展募捐活动 , 其中一次活动募得600万元巨款 , 而且在8位中枢掌舵人之中 , 有4位以私人名义捐款资助过南开 , 这在当时任何一所私立学校都是绝无仅有的 。


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办学的门道

张伯苓的“南开”越难越开:军阀的慷慨 , 办学的门道// //

以至于在当时 , 私人捐助南开成为风气 。 截止民国十六年 , 各界捐助南开大学达120万元 。 从民国二十年至此后的三年 , 南开大学的总收入来看 , 各种捐助将近三分之一 。 这对 南开大学的创办、发展 , 是很重要的资金支持 。 张伯苓说:“我虽然有时候向人家求见捐款 , 被其挡驾 , 有辱于脸面 。 但我不是乞丐 , 乃为兴学而作 , 并不觉得难堪 。 ”当然 , 这种办学谋经费的门道 , 也是建立在当道之北洋军阀的慷慨基础上 , 毕竟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草头王” , 通过这种捐赠办学的方式 , 既是有攀文附雅的小算盘 , 也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救赎 。

参考资料:《菜根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