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1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 50岁的老秀才陈振龙决定 , 要干一件大事 。

与西方人从中国偷盗蚕种和茶树不同 , 陈振龙准备要干的这件大事 , 是从菲律宾将一种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来的神奇植物 , 偷运进入中国 。

这种植物 , 后来被叫做番薯 。

陈振龙出生于福建福州长乐县 , 年轻时曾经考取过秀才 , 但随着明末人口的剧增和科举的艰难 , 在考取举人不第后 , 陈振龙跟随着东南各省浓厚的经商风气下了南洋(东南亚)经商 , “往来于闽省、吕宋(菲律宾)之间 。 ”

当时 , 征服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常患粮米不足” , 于是便在菲律宾引入了一种从南美洲移植而来的植物 , 这种植物亩产高峰可达4000多斤 , 低的也有2000多斤 , 相比于明朝时国内亩产仅有两三百斤的小麦和水稻来说 , 这无疑是一种超级农作物 。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 , 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 , 从此改变历史// //

▲中国番薯之父陈振龙(约1543-1619年)

尽管只是个改行经商的秀才 , 可陈振龙心中 , 依旧涌动着强烈的传统知识分子情怀 , 遥想到故乡生齿日繁 , 依旧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父老乡亲 , 陈振龙决定无论千辛万苦 , 也要将这种超级植物带回中国 。

然而 , 西班牙人很精 , “珍其种 , 不与中国人” , 并且在海关层层盘查 , 在历经多次偷运失败后 , 1593年 , 在通过贿赂当地土著、得到番薯藤后 , 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 , 混过关卡后 , 最终历经七昼夜的颠簸航行 , 从菲律宾回到福州 。

在历史的庞大叙事中 ,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 这一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大军 , 与援朝作战的明朝大将李如松所率领的明军在平壤展开激战 , 最终明军将士拼死击败日军 , 但正史没有记载的是 , 这一年 , 卑微的福建秀才陈振龙 , 拼死从菲律宾为中国带来了番薯这件神奇宝贝 , 并将在此后几百年间 ,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拯救亿万国人性命 , 同样贡献上不朽的力量 。

开辟者的功劳 , 常常被历史轻描淡写 , 但这并不影响 , 他对后世的丰功伟绩 。

2

陈振龙生活的明朝末年 , 中国当时的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亿人 , 以陈振龙生活的福建为例 , 在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后 , 早已无力承载人口的过多繁衍 , 当时 , 福建“隘山阨海 , 土瘠民贫 , 赐雨少愆 , 饥馑存至 , 偶遭歉岁 , 待食嗷嗷” 。

以福建惠安县为例 , 由于人口剧增、地产不足 , 仅仅隆庆五年(1561年) , 这个区区一万多户人口的蕞尔小县 , 每年就“须输入米粮约七万石(约合当代1300万斤)” , 才能养活全县人口 。

为了拯救父老乡亲 , 陈振龙认定 , 番薯这种耐旱易活 , 生熟可食 , “六益八利 , 功同五谷”的超级农作物 , 一定可以拯救苍生百姓于水火之中 。 在将薯种偷运回到福州后 , 陈振龙和儿子陈经纶马上草拟了一份禀贴 , 送呈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 , 陈述引种番薯的利害所在 。

在回国四个月后 , 陈振龙第一批引种的番薯成功繁殖 , “小者如臂 , 大者如拳 , 味同梨枣” , 福建巡抚金学曾获知后振奋不已 , 马上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 , “虽曰人事 , 实获天恩” , 随后开始在福建全省推广引种番薯 。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 , 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 , 从此改变历史// //

▲小小的番薯 , 却将剧烈地改写中国史

当时 , 北方小麦亩产仅为300斤左右 , 且每年只能种一季;在南方虽然可以种两季水稻 , 但全年亩产也不过就五六百斤 。

而番薯不仅可以种植两季 , 其中春薯亩产可达4000多斤 , 夏薯亩产可达2000多斤 , 全年产量可达6000多斤 , 尽管口感不如水稻和小麦精美 , 但对于长期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中国农民来说 , 这种从南美洲辗转引进的超级农作物 , 无疑是上天恩赐给中国人的超级礼物 。

这场由陈振龙偷运番薯后 , 即将在中国引发的食物革命和人口革命 , 可以说 , 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

而历史并非孤立的叙述线 , 就在陈振龙拼死从菲律宾引种番薯进入福建前后 , 明朝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 , 广东东莞人陈益、广东吴川人林怀兰 , 也分别从安南(今越南)引种番薯 , 进入到了广东东莞和吴川等地 。

尽管各自独立 , 互相不知道自己的引种行为 , 但这场从全球地理大发现时代发端 , 从南美洲辗转传播进入广东和福建的农业革命 , 即将剧烈地改写往后的中国史 。

3

但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曲折 , 就在番薯引入广东和福建后不久 , 中华帝国开始陷入了长期战乱之中 , 历经明末清初历时近百年的动荡 , 番薯这种本来可以利泽万民的超级农作物 , 竟然在广东和福建困阻不前 , 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广泛传播 。

尽管明末清初长期动荡 , 但自从陈振龙引入番薯后 , 粗生贱养 , 即使“地属沙土”也能成活、且产量极高的番薯 , 使得以往常年“产米不敷”的福建人民 , 得以“足果其腹、灾不为荒” , 当时 , 番薯在福建“遍地皆种 , 物多价廉 , 三餐当饭而食 , 小民赖之” , 以致于当明末清初郑成功的船队为台风所困 , 下令在澎湖筹粮时 , 粮食官回答他 , 当地“唯有番薯”而已 。

得益于番薯的广泛引种 , 福建人口也从明朝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的173万人 , 增加到了1834年(清朝道光十四年)的1500多万人 。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 , 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 , 从此改变历史// //

▲中国人口在康雍乾时期出现了大爆炸

在中国农业史上 , 曾经有过两次农业革命:一次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 宋朝开始大规模引种耐旱、早熟、相对高产的占城稻 , 而第二次则是以番薯、玉米传入中国为代表掀起的食物革命 。

与番薯一样 , 玉米也大概于明朝后期的16世纪 , 分别从中亚 , 印度、缅甸 , 以及南海海路等路线 , 传入中国的黄河流域、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等地 , 然而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 , 玉米与番薯一样 , 也是被仅仅局限于个别省份的小范围种植 , 尚未进入全国性大种植时代 。

与此同时 , 在番薯、玉米之外 , 通过地理大发现 , 来自美洲的原产农作物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瓜、西红柿、菜豆、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烟草等近30个物种也先后传入中国 , 并即将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超级农业革命 。

而促成这场农业革命的重中之重 , 正是先驱者们历经千辛万苦 , 从国外引种进来的番薯和玉米 。

进入清朝后 , 随着康熙皇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和雍正皇帝“摊丁入亩”正式取消人头税 , 中国人口开始出现了狂飙突进的人口大爆炸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 当时中国人口约为1.5亿人 , 而不到百年后的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 清朝人口飙涨到了3.13亿人 。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 , 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 , 从此改变历史// //

▲雍正皇帝(1678-1735年)

仅仅凭借小麦和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产出 , 已经无法养活中国日益庞大的人口 , 而随着人口的繁衍和土地的日窘 , 无数饥民开始挺进帝国的各处荒山野岭到处开垦 , 他们惊奇地发现 , 在小麦和水稻难以存活的山地 , 新引进的番薯和玉米却可以倔强地生存下来 , 并且产量颇高 。

历史进入康熙年间后 , 为了充实历经多年战乱后、几乎毁灭殆尽的四川人口 , 清廷发起了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运动 , 随着福建、两广和两湖等地移民的蜂拥进入四川 , 他们在迁徙路上也带去了容易种植的番薯 , 于是 , 此前困阻在福建和广东等地达百年之久的番薯 , 终于开始在南方各省广泛传播开来 。

于是 , 淡紫色的番薯花 , 开始在大清帝国南方的各个角落处处开放 。

4

而陈振龙及其子孙 , 则将番薯的传播 , 铭刻成了家族代代相传的使命 。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 ,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来到山东胶州(今青岛)古镇口经商时 , 发现昔日富庶的胶州竟然天灾横行、饥馑四野 , 他后来回忆说:“时东省旱、涝、蝗、蝻 , 三年为灾 。 ”

看到百姓蒙难 , 这个家族血液中始终流淌着番薯情结的商人 , 决定延续自己先祖陈振龙的使命 , 广泛发动 , 在黄河流域推广种植番薯 , 于是 , 陈世元联合自己的两个朋友余瑞元和刘曦一起 , 自己垫资雇人前往胶州(青岛)古镇口试种番薯 , 历经两年试验 , 番薯最终种植成功 , 于是 , 胶州(青岛)等地农民“乃各骇异” , 随后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引种和传播 。

在胶州(青岛)古镇口推广番薯成功后 , 陈世元又带上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陈云、陈燮和陈树在胶州、山东全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进行广泛传播 , 并且亲自写了一本书《金薯种植法》向北方人民免费发放 。

在陈氏家族几代接力的义务传播下 , 从山东到河南再到北京通州地区 , 番薯种植开始如火如荼传播开来:在山东胶州 , 知州周于智随即以官方名义宣示番薯的“六利八大益”;在山东潍坊 , 举人王某召集亲邻 , “竞来传习 , 处处埋掘”;山东布政使李渭 , 更让人以快板的方式 , 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番薯种植 。

在这场从陈氏家族发起 , 到民间普及 , 再到地方.政.府推广的番薯种植运动中 , 番薯开始从南方北伐 , 顺着黄河流域广泛传播 , 到了乾隆五十年(1785年) , 认识到番薯巨利的乾隆皇帝终于发出圣旨 , 下令在全国大力推广番薯种植 , “使皆知种薯之利 , 多为栽种” 。

至此 , 番薯种植终于从民间的自发传播 , 演变成了国家行为 ,

而在番薯和玉米、马铃薯等美洲农作物的传播引种下 , 原本难以栽培农作物的帝国山区也得到了广泛开发 , 当时 , 人口大爆炸的流民经常进入山区 , 在山谷低处就种喜欢气候暖湿的番薯 , 在高处就种耐旱的玉米 , 更高处就种“耐地气苦寒”的马铃薯 。

在番薯、玉米和马铃薯浩浩荡荡的传播引种下 , 即使是以往人迹罕至的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的深山密林地区 , 也到处种满了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农作物 。

5

而在番薯、玉米和马铃薯支持下的人口大爆炸 , 也使得雍正皇帝决定 , 对西南地区实行广泛的改土归流运动 。

从唐宋时期开始发端后 , 形同垄断割据的土司制度 , 一直是妨碍中华帝国统治西南地区的重大障碍 ,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 , 中华帝国一直在西南地区不断推进改土归流制度 , 以寻求将原来土司管辖地区 , 变成与内地相似的流官派管制度 。

面对从康熙时期开始的人口大爆炸局面 , 为了将西南各地土司控制的广阔土地纳入帝国中央的管辖 , 以养活更多的帝国子民 , 雍正四年(1726年) , 雍正皇帝派出以云贵总督鄂尔泰为首的各地重臣 , 开始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大规模开展“改土归流”运动 。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 , 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 , 从此改变历史// //

▲力推改土归流的鄂尔泰(1677—1745年)

历经多年强力废改 , 最终在雍正时期(1722-1735年) , 番薯、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也开始大规模挺进改土归流地区 , 而回溯根源 , 正是得益于番薯、玉米和马铃薯促成的人口大爆炸 , 才反过来在雍正时期 , 促成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运动 。

因为以往这些土司统治地区多处山地 , 很难种植水稻小麦 , 但现在有了适宜山地种植的番薯、玉米和马铃薯 , 山区的土地 , 自然倍显珍贵了 。

6

在康雍乾时期番薯、玉米的广泛种植下 , 中国的粮食结构 , 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

在清代以前 , 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一直是水稻、黍、稷、麦、菽、粟等五谷杂粮 , 一直到明代 , 中国的粮食构成还一直是延续宋元时期的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的格局 。 明末的宋应星(1587-1666)就在《天工开物》中写道 , 明末社会的主要农作物70%仍然是水稻 , 然后小麦、黍、粟等占30%左右 。

到了清代 , 随着番薯、玉米、马铃薯等三十多种美洲农作物在全国的推广种植 , 番薯、玉米也得以加入到了主要粮食作物行列 , 并与其他杂粮一起 , 共同构成了全国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 。

至此 , 历经从明朝后期开始的延续传播 , 在以水稻、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结构下 , 番薯、玉米、马铃薯等美洲农作物也开始进入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之上 , 而在明清和民国时期 , 在赣南、湖北襄阳等山区 , 百姓甚至常年以番薯和玉米作为主食 , 一年到头很少吃稻米 , “或终岁不米炊 , 习以为常” 。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从此改变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 , 一个老秀才将番薯偷运到中国 , 从此改变历史// //

▲来自美洲的番薯、玉米等农作物 , 改写了中国的粮食结构 。

最终在番薯、玉米的广泛种植和有力支援下 , 中国的人口 , 也从明朝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的约1亿人口 , 繁衍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 , 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 , 又增长至4.3亿 。

而追溯中华民族繁衍强大的根源 , 番薯和玉米的进入与传播 , 实在居功至伟 。

到了乾隆晚年 , 在北方致力于推广番薯种植的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 , 则在自己福州的家中 , 写下了记录自己家族几代传播番薯种植的《金薯传习录》一书 。

在民间 , 福州老百姓则逐渐将陈振龙供奉成了城隍神 , 并将其封为“水部尚书” 。

因为在老百姓看来 , 别小看了那一根漂洋过海而来的番薯藤 , 那可是先驱们 , 为我们民族带来的伟大希望 。

参考文献:

高学源:《番薯传入中国四百一十周年记》

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 《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 《古今农业》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