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曾经 , 成吉思汗亲手创建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 , 一败难求 , 但他们却在川东钓鱼城下折戟沉沙 , 主帅蒙古大汗蒙哥战死 , 先锋官汪德臣阵亡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川人从未负国” , 这句经典名句的由来

这在天下无敌的蒙古帝国历史上 , 钓鱼城之战是绝无仅有的失败 , 而赐给蒙古人这场大败的 , 就是川东重镇钓鱼城的守将王坚 。

公元1259年 , 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猛攻钓鱼城 , 被飞石击中而亡 。 他曾留下遗言道“待破城之后 , 屠尽城中之人” 。 公元1279年南宋朝廷灭亡 , 忽必烈的亲口许诺不动钓鱼城一人一物 , 守军这才打开城门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但自主将王立之下的三十二位将领 , 自觉愧对川中父老 , 未尽军人的守土卫国之责而全部自刎身亡 。

钓鱼城之战后 , 就有了一句名言“川人从未负国”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一个发生在抗战时期的真实故事 , 一个闻者伤心 , 听者落泪的真实故事 。 因为没有官方的确切记载 , 所以也没有确切的日期 , 只知道发生在抗战初期的川东地区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老大娘夜半煮汤圆 , 只为川军忠魂

但这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川中父老曾亲眼见证了这个故事 。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 , 天空飘着雪花 , 年迈的陈阿婆在位于川东地区一个小村庄经营着一家汤圆店 。 因为天气寒冷 , 汤圆店生意冷清 , 陈阿婆准备关店打烊 。 就在此时 , 远处的风雪之中出现了一群相互搀扶、满身是血的伤兵 , 虽然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 , 但陈阿婆还是从他们的身形步伐上 , 认出他们是川中子弟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善良的陈阿婆连忙招呼伤兵进店吃汤圆 , 待她忙过之后 , 却发现刚才还是满屋的伤兵 , 一转眼就都不见了 , 只有留在地上的一堆冥币纸钱 。

陈阿婆连忙喊来左邻右舍 , 就在众人也疑惑不解时 , 一位年长的老者却嚎啕大哭起来 , 并道“这是我川中子弟的忠魂呀 , 前不久 , 他们出川抗战 , 就是从村前的大路上出川的 , 这一定是他们战死在了异地他乡了 , 因为眷恋着故土 , 所以才结伴而行 , 魂归故里”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老者的话音刚落 , 陈阿婆也大哭起来 , 因为她的独子也投笔从戎 , 随村里的几个青年出川抗战了 。 于是 , 众人摸黑来到村前的大路上 , 为那些战死的川中子弟招魂烧纸 。 这一夜 , 哭声响遍了这个寒夜中的小山村 。

自此后 , 陈阿婆白天关闭了汤圆店 , 天黑后才开店 。 她早早的将碗摆好 , 把水烧开 , 一直等至天明 , 只为能够招待那些川中子弟的忠魂 。 很遗憾 , 也可能是那些战死的川中子弟 , 不愿惊扰到他们的川中父老 , 自此后就再也未曾出现过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陈阿婆也从未收到她儿子的任何消息 , 五十年代中期 , 善良的陈阿婆在孤独中去世 。

云南国民革命军烈士陵园 , 绝大部分就是川中子弟

五年前曾随朋友去云南 , 路过腾冲时 , 见到一座很大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陵园 。 陵园内的每位烈士都只有一座很小的墓碑 , 碑上刻着该烈士的姓名籍贯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导游介绍说“该陵园内安葬着近七千名烈士 , 绝大部分都是川中子弟 , 其中有很多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剧中的原型” 。 因为该剧正在热播 , 也曾为剧中的人物所感动 , 而此地就是“炮灰团”将士的安葬之地 。 所以 , 在导游还没介绍完时 , 同行的几人已是泪流满面了 。

抗战胜利后 , 据国民党行政院长何应钦统计:

抗战期间 , 共有350多万川中子弟出川作战 , 其中阵亡、伤残、失踪者多达64万多人(阵亡263991人 , 负伤356267人 , 失踪26025人) 。 参战人数之多 , 牺牲伤残之惨烈 , 均具全国之首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他们有人的出人 , 有钱的出钱 , 有力的出力 。

在白沙献金会场上 , 1万多名川中男女学生一起跪在地上 , 哭着哀求到场的乡绅富户“求你们救救我们的国家吧 , 救救我们苦难的民族吧” , 在场的乡绅名流无不泪流满面 , 纷纷慷慨解囊 , 金表、金戒指、金手镯、现金装满了几大箱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川东劳军团 , 步行万里寻川军

川中父老在出钱、出力支援抗战的同时 , 也未忘记穿着单衣草鞋出川抗战的川中子弟 。

他们自发的组织了许多劳军团去前线慰问 , 《壮士出川》中的劳军团确有其事 。 一位曾参与该剧组的朋友向笔者透露 , 他们收集了许多劳军团的故事 , 只不过因为剧情的需要 , 才选择了王长生媳妇参加的那支劳军团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对他印象最深的是川东的一支劳军团 , 该团由50多人组成 , 20名各界代表 , 35名少年川中子弟 。

他们筹集了一批衣服、药品和川中美食出川 , 一路打听前行 。 他们出湖北 , 进山西 , 入山东 , 过河南 , 一路上所有的慰问品全靠肩背人扛 。 因为盘缠用尽 , 他们曾靠乞讨度日 , 但却无一人动用慰问品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这支劳军团历时十个月 , 行程近万里 , 最终在湖北追上他们家乡的部队时 。 这支形如乞丐的劳军团 , 由出川时的50多人仅剩30多人 , 余者全部因病累而长眠于异地他乡 , 20多名出川时还面露羞涩的少年 , 经过这一年的历练 , 已经成为了成人 。

而仅存的几位各界代表 , 也由当初的英姿勃发 , 现已面露沧桑 , 形如耄耋 。 经过近一年的奔波 , 有些衣服、药品损毁 , 食品也已霉变 。 但当这支川军见到家乡的父老后 , 疯狂的叩头谢恩 , 以致额头出血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最后 , 他们是跪在川中父老的面前 , 双手捧碗 , 伴着血水和泪水吃下了已经霉变的家乡美食 。 而那20多位少年 , 已倔强的排在了老兵的身后 , 虽然他们的手中只有一根木棍 。

悲壮的川中父老 , 忠勇的川中子弟 , 朋友是在哽咽中讲完 , 笔者是在抽泣中听完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笔者并非川人 , 不知川中父老为何如此悲壮 , 不懂川中子弟为何如此忠勇 , 但我知道我们能有今天幸福安逸的生活 , 完全是承享了先烈们的福泽 。 所以 , 笔者有责任 , 也有义务将这些惊天地 , 泣鬼神的川中父老讲与他人并代代相传 , 为“川人从未负国”配上“国人从未忘川” 。

后记

笔者自知才疏学浅 , 文笔欠佳 , 所以在撰写此文时很是惶恐 , 措辞中的丝毫不当都是对川中父老的不敬 , 用语里稍有瑕丝更是对川中子弟的亵渎 。 以致下笔生涩 , 只能用“死字旗”中的八个字向川人致敬:伤时拭血 , 死后裹身 。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一段感天动地的川军历史 ,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人// //

壮哉川军 , 四川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