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

道教自东汉创立后 , 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 , 至唐代进入了兴盛时期 。 唐初 , 道教被列为儒释道三教之首位 。 道士的社会地位在唐代显著提高 , 人数不断增长 , 宫观遍布全国 。 道教的经典图书也日益增多 , 并汇编成《道藏》 。 许多著名的道教学者被皇帝召请入宫 , 询问政事 , 讲道说法 。 他们对道教思想教义和修持方术 , 科仪制度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

道教的这些发展 , 都是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分不开的 。 唐朝统治者为何对道教的发展特别重视和扶持呢?这是由于道教的斋醮法事可以为统治者祈福禳灾 , 祷告天下太平;道教的炼丹和养生方术 , 可以满足帝王贵族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道家清静寡欲、与世无争的思想 , 可以为某些官场失意的官僚文人提供精神安慰和寄托 。 但是除了上述原因外 , 唐朝统治者 , 特别是皇室对道教的尊崇和扶持 , 还有其特殊的政治需要 , 即利用道教为李氏皇族的统治制造合法根据 。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

隋唐之际 , 魏晋以来盛行的门阀士族统治已趋衰落 , 但其社会地位和影响还很大 。 唐朝皇族原本出身于北朝鲜卑军户 , 并非名门望族 。 当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末起兵争夺天下之时 , 为了抬高其门第 , 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 , 便利用道教祖师老子姓李的巧合 , 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 , 宣称自己是神仙后裔 , 借此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 。 这时有一些道教上层人物 , 为了争取新统治者对道教的支持 , 也在各处制造“老君显灵” , 降授“符命”的宗教神话和谶语 , 以迎合李唐王室的政治需要 。

传说早在隋炀帝大业七年(611) , 陕西楼观的道教宗师歧晖已经预言“天道将改” 。 告诉弟子们:“当有老君子孙治世 , 此后吾教大兴 。 ”大业十三年(617) ,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 , 进军关中 。 歧晖即以楼观的粮草物资供给唐军 , 派遣观中道士八十余人去蒲津关迎接李渊 , 又在楼观为唐军进攻隋都长安设醮祈福 。 李渊对楼观道士“应接圣君”的行动大为嘉赏 , 诏授歧晖为紫金光禄大夫 , 敕令新修楼观屋宇 , 赐给庄田 。 武德三年(620) , 唐高祖李渊亲率文武百官千余人到楼观祭祀老君 , 召见歧晖等楼观道士 , 宣称:“朕之远祖亲来降此 , 朕为社稷主 , 岂可无兴建乎!”于是降诏改楼观之名为“宗圣观” , 赐给白米二百石、帛一千匹以供使用 。 从此 , 楼观在唐代一直是北方著名的道教大丛林 , 教团兴盛超过北周和隋代 。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

还有一个故事 , 传说李渊在隋朝末年曾获得太上老君的“符命” , 告知:“汝将必得天下” 。 大业十三年七月 , 李渊起兵向关中进军 , 在山西霍邑遭遇隋将宋老生阻击 。 当时正值阴雨连绵 , 军粮运送困难 , 李渊欲回师太原 , 因李世民力谏而止 。 据说这时有一白衣老父来到军门 , 自称为霍山神使(一说为太上老君使者) , 来见唐皇帝 , 告知:“八月雨止 , 路出霍邑东南 , 吾当济师 。 ”后来李渊果然在八月引兵直趋霍邑 , 斩杀宋老生 , 打开了进军关中的道路 。

武德三年(620) , 秦王李世民出兵讨伐山西刘武周部将宋金刚 。 据说当时有晋州百姓吉善行 , 在浮山县羊角山遇见一老叟乘白马 , 对吉善行说:“为吾语唐天子 , 吾汝祖也 , 今年平贼后 , 子孙享国千年 。 ”这位白马老叟据说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 唐高祖李渊听信了吉善行的报告 , 在羊角山立庙祭祀宗祖太上老君 , 改浮山县名为神山县 。 此后李唐王室与老子李耳的祖孙关系正式确定 , 各地相继修建老子庙 。 李渊多次去拜谒老子 , 以示崇敬 。 武德八年 , 唐高祖下诏宣布三教次序 , 以道教最先 , 儒教次之 , 佛教最后 。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

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 , 也曾得到道教的帮助 。 据说李世民出兵河南消灭洛阳军阀王世充 , 途中与房玄龄微服私访道教上清派宗师王远知 。 王远知对李世民说:“方作太平天子 , 愿自惜也 。 ”后来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 , 以法琳为首的佛教徒支持太子 , 而王远知等道教徒则拥戴秦王 。 唐初 , 佛道二教为争地位先后而斗争激烈 。 李世民上台后 , 特意在茅山为王远知建一所太平观 , 以示崇敬 。 他还在佛道斗争中偏袒道教 。 贞观十一年(637) , 唐太宗下诏贬佛崇道 。 诏书称:“朕之本系 , 起自柱下(老子) , 鼎祚克昌 , 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 , 亦赖无为之功 。 宜有改张 , 阐兹玄化 。 自今以后 , 斋供行立至于称谓 , 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 庶敦本之学畅于九有 , 尊祖之风贻诸万叶 。 ”就是说:唐朝的祖先是柱下史老子 , 道教对唐朝夺取天下有功 , 所以道士女冠的地位应在和尚尼姑之前 , 以显示朝廷对道教的尊崇 。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道教的兴盛——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

唐高宗时 , 继续执行尊祖崇道的政策 。 乾封元年(666) , 高宗巡幸安徽亳州老君庙 , 下诏追封老君“太上玄元皇帝”尊号 , 令天下各州皆置道观一所 , 各度道士七人 。 仪凤三年(678) , 又下诏以《道德经》为上经 , 作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科目 , 列于《论语》等儒家经典之前 , 贡举人皆须兼习 。 同年又下令道士隶属于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宗正寺 , 班位在诸王之次 。

这样 , 道教不仅成为唐朝的国家宗教 , 而且是皇室家族的宗教 。 此后 , 在太后武则天当政时 , 曾一度压制道教 , 将佛教列于道教之先 , 废除贡举人学习老子《道德经》的规定 。 韦皇后掌权时 , 也曾扶持佛教 。 但是从整个唐代看来 , 道教在多数时间都受到皇室的尊奉 , 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 总之 , 唐朝统治者尊崇老子 , 编造皇权神授的政治神话 , 以道教势力抑制佛教的发展 , 是充分利用道教为政治服务的专制王朝 。

节选自《道教史话》王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