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没有太平天国 , 就自然没有它的衍生品--捻军 。 捻军算是杂牌军 , 但和一般游兵散勇不同的是 , 他们是一群强悍的杂牌军 , 有武器 , 有战术 , 更有一个头脑清晰 , 杀伐果断的大神坐镇 , 手下强将如云 , 兵熊熊一个 , 将熊熊一窝 , 捻军能在中原大地上纵横数十年 , 并不是仅仅靠运气 , 要是靠运气 , 早就脑袋不够十八刀砍的 。


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

张宗禹 , 就是捻子的灵魂 , 捻子 , 汉人轻骑兵最后的辉煌 。

打仗从来不是半斤八两的平分秋色的对着干 , 大多数都是倚强凌弱或者是以少胜多 , 如果军事实力 , 后勤补给 , 背景都不如人家 , 就是等于坐以待毙?那怎么可能 , 那打仗就不要打了 , 直接投降就完了 。

硬实力不如别人 , 就可以软实力嘛 , 不都扯蒙古人运动战放风筝嘛 , 蒙古人最后的英雄僧格林沁率领着农耕民族式的军队 , 被一群马贼农民用游牧民族的战术弄死了 。

任何定居的文明帝国 , 军队都是所谓农耕民族式的 , 辽朝、金朝、元朝、清朝、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叶尔羌汗国均如此 。 被压迫到了野蛮人的地步 , 农耕民族也会搞出玩命的所谓“游牧战术”或者“海盗战术” , 晋朝孙恩卢循如此、唐末黄巢如此、元末红巾军、明末李自成如此、清末的捻子更是如此 。

张宗禹正是玩这种战术的好手 , 打得过就往死里打 , 打不过就跑 , 反正没有啥固定根据地 , 机动性非常强 , 机动性是啥 , 是马 , 捻子不一定每个人都配有马 , 有的是牛 , 有的是驴 , 只要是四脚的 , 总比步兵跑得快!

其实 , 严格的来说 , 清末曾先后出现两股农民起义 , 一是安徽淮北地区的捻党 , 一是广西洪秀全的太平军 。 捻党要比太平军早几十年 , 后来他们的首领张乐行举旗起义 , 捻党就成了捻军 。

就是在此时跟着张乐行起事的 , 他就是张乐行的侄子 , 有着“小阎王”之称的张宗禹 。

本来是乱世翩翩佳公子 , 但非要走上造反这条路 , 更厉害的是做了搅屎棍这么多年 , 最后失败了居然不知所踪 , 免受凌迟之苦 , 也没得到杀身之祸 , 安然善终 , 这么一个牛人 , 却在历史长河中 , 默默无闻 。

张宗禹家境不错 , 其父受封建礼仪文化的熏陶 , 一直希望张宗禹能够读书入仕 , 然而张宗禹这个人 , 对于读书倒是喜欢 , 对于给大清当奴才却没有丝毫兴趣 。 遇到劝他读书劝的狠了 , 便直言以“必须文章足登台阁 , 吾方应考试”来应对 , 也算的是上相当有个性了 。

这种个性的小子 , 肯定被他老爸揍了很多次 , 越揍越逆反 , 结果他老爸失望了 , 这儿子废了 , 不想立功名 , 就不给他经济来源了 , 张宗禹不怕 , 因为他多方打听到有个族叔现在做大了 , 做的是杀头的事业 。

捻军张乐行 , 是他族叔的名号和事业 。


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

都是自家人 , 好办事 , 张乐行正准备举旗起义 , 见到张宗禹甚喜 , 便收为师爷 , 做一些起草文稿处理案卷的文墨工作 。 张乐行不想让这个侄子过早的走上战场 , 容易出事 , 还不如先在后勤工作 , 安全一点 , 起码不会送命 , 但他不知道的是张宗禹也是喜欢剁人的主 , 见血浑身颤动的那种好战分子 。 很快张乐行就见识到了这侄子的霹雳手段 。

1856年正月初 , 捻党在亳州雉河集会盟 , 张乐行把捻军组织分成了五旗 , 张宗禹成了他的禁卫军 。 次年一次出征中 , 张宗禹问他:“部下要是不听我的将令该怎么办?”张乐行回答:“斩之 。 ”

结果回来的时候遇到了追兵 , 张宗禹传令拒敌 , 另一头领张文的亲信随从18人拒不服从命令 , 张宗禹毫不客气全部诛杀 。 张文跑去告状 , 张宗禹说:“奉叔命 , 禹不敢违 。 ”这下张乐行也没脾气了 , 说:“汝真阎王哉!”从此 , 张宗禹的“小阎王”就这么叫开了 。

弃文从武 , 张宗禹就得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兵权 , 但还不算是一把手 , 还在想呢 , 时机到了 , 同治二年 , 由于被叛徒出卖 , 张乐行惨死清军之手 。 张宗禹二话不说 , 率领部众杀回涡阳 , 亲刃叛徒杨瑞英 , 随后率领捻军联合任化邦、陈大喜西北太平军共同对抗清军 , 获封梁王 。

张宗禹的战绩很牛逼 , 比李秀成陈玉成强多了 , 要知道李秀成和陈玉成最巅峰的时候 , 都是和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 , 甚至有点小赢 , 要知道李陈两人手下的军队近百万了 , 占据很多富得流油的根据地 , 打成这样 , 也不算什么骄傲 。

几年后 , 张宗禹开始当家做主的捻军就开始迎来第一波考验--僧格林沁的围剿 。 他重整了捻军队伍 , 成了领袖 。 随后 , 他放弃了步兵战法 , 把捻军变成了骑兵 , 并且一人配备数匹马匹 , 资源充足 , 战法飘忽 。

事实上 , 僧格林沁的部队还真被张宗禹的骑兵给折腾惨了 。 捻军行动迅速 , 瞬息移防 , 清军完全措手不及 , 左右奔突又追不上 。 打到最后 , 捻军竟直接威胁到了直隶边境 , 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城了 。 这下朝廷慌了 , 严斥僧格林沁 , 他情急之下率军数十日不离马鞍 , “士兵手疲不能举缰索 , 以布带束腕 , 系肩上驭马” , 就这样跟着捻军跑了40多天 , 奔驰不下一两千公里 , 把自己的士兵累死好几百 。

张宗禹把他拖得半死之后 , 又在曹州的葭密寨柳林中设下埋伏 , 全歼僧格林沁马队1万多人 。


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张宗禹:百足不僵的捻军王// //

在这场战斗中 , 张宗禹除了歼灭其主帅僧格林沁 , 同时还歼灭了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文武官员 。 从此 , 捻军声威大震 , 张宗禹也是名噪一时 。

僧格林沁只是开盘菜 , 下面就来了好几个重量级的大佬 。

要知道在清廷被称为柱石的人物有哪个?三个 , 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 都在张宗禹面前丢脸大发了 , 尤其是李鸿章 , 被他虐惨了 。

1866年9月24日 , 张宗禹率捻军一举突破曾国藩辛苦酿就的“贾鲁河防线” , 此次打败曾国藩直接导致清朝剿捻政策的首次破产 , 而且就曾国藩本人而言 , 这是他自靖港之后又一次亲自督师遭到的惨败 。 1867年1月23日 , 张宗禹在陕西灞桥设伏 , 一举歼灭陕西巡抚被曾国藩曾经捧上天的湘系的所谓思想家、军事家刘蓉及其麾下1.4万人 , 陕西震动!同年十月 , 张宗禹再度出奇兵大败号称“当代武侯”的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

在接到东捻军的告急文书之后 , 张宗禹率军连夜渡过黄河 , 再败左宗棠 , 经山西、河南进入河北 , 军队的前锋直抵卢沟桥!清廷大惊失色 , 宣布京师戒严!西捻军兵贵神速、锐不可当 , 湘军名将刘松山等人只敢尾随 , 而不敢接触 。 西捻军进入京师附近以后 , 满清贵族震恐异常 , 这是继太平军北伐以来又一次的大规模的围攻京师的军事行动 , 而且此次的距离较之北伐军更接近北京 。 恭亲王会同醇亲王调动神机营保护北京 , 继而大骂李鸿章、左宗棠、官文等剿捻的主帅 , 严令火速入京勤王 。 这时候云集北京附近的清军多达20多万 , 而张宗禹只有6万人 , 而张宗禹并不畏惧 , 同敌人在河北境内连续作战多次 , 阵斩清军2万余人 , 李鸿章因此被拔去双眼花翎和褫夺黄马褂 。

1868年4月27日 , 西捻军进抵天津 , 清廷再次宣布京师戒严!并且立刻调动崇厚的洋枪队来助战 , 而且正式约会英法军队给予协助 , 英法专门出动军舰进行拦截 。 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清军为了剿灭张宗禹 , 花了自立国以来的最大力气!统兵大员共有:两亲王、三大臣、一总督、三巡抚、四侍郎、一将军 , 阵容异常强大 。 湘军、淮军的几乎所有名将均参与战斗!曾国藩亲自为之办理军饷! 最为精彩的天津外围战打响以后 , 张宗禹英勇向前、一马当先 , 直取李鸿章 , 李鸿章平生以卖国为主业 , 哪里会料到张宗禹会直接杀奔他来?吓得滚落马下 , 极为狼狈!淮军名将鼎军统领杨鼎勋(提督)前来救应被张宗禹当场击毙!如果不是李鸿章的亲军护卫拼死 , 李鸿章很有可能被张宗禹杀掉或者活捉 , 这件事李鸿章多年以后 , 尤心有余悸 , 他在《复陈做梅观察》一信中写道:“张总愚(张宗禹的蔑称)则似刘(刘邦) , 专以智取 , 老亮(左宗棠)绝非敌手 。 余至今觉有余悸 。 ”

这光荣的战绩值得张宗禹吹嘘一辈子了 。

但打仗是一回事 , 政治又是一回事 , 捻军数十万 , 怎么能抵得住清廷举全国之力呢?

覆亡只是时间问题 。

1866年9月 , 捻军在许昌召开会议 , 分军为二 。 张宗禹率本部军西上 , 称为西捻军 。 赖文光等率另一支奔走于山东一代 , 称为东捻军 。 后来 , 东捻军发来告急书 , 张宗禹遂率军千里驰援 , 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 , 直接朝着京津挺进 。

但可惜的是 , 那时候情报太不及时了 , 等张宗禹来到京畿附近的时候 , 东捻军已经被清军打败了 。 张宗禹知道这些消息时 , 已经晚了 。 清廷派出李鸿章 , 将其围堵在运河、黄河和徒骇河之间 。

当时阴雨连绵 , 河水暴涨 , 张宗禹的战马队伍优势尽失 。 黄河水倒灌入运河 , 水涨三尺 , 清军水师炮船云集 。 再加上清军的坚壁清野 , 张宗禹很快就弹尽粮绝了 , 最后他选择了突围 , 从此下落不明 。

那么他到底去哪里了呢?李鸿章给皇帝上奏说是投水而死 , 但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 这很可能是李鸿章的请功之举 。 因为打败了捻军 , 却把贼首放走了 , 不是啥光彩的事 , 但贼人死了只是没找到尸体 , 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

对此 , 与他联合作战的左宗棠都不相信 , 不但不信 , 还专门拆台 , 派了很多士兵沿河寻找逃匿的张宗禹踪迹 。 幸运的是张宗禹确实没死 , 而是沿河向下游跋涉 , 最后隐居在了某个偏僻的小山村 , 这个战神 , 反侦察极为高明的专家 , 就这样 , 在这里认干亲 , 看风水 , 为民医病的故事 , 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 他借以容身的小破屋 , 还能寻到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