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蒙古元朝时期 , 盛行于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度曾经一度中断 , 元朝科举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延祐复科” 。 但其实 , 在仁宗复科之前 , 太宗窝阔台时期 , 还有一场不算科举的选拔考试 , 让众多沦为驱口的儒士们重获自由 , 为以后元朝儒学复兴奠定基础 , 这场影响颇深、不算科举的科举 , 就是“戊戌选试” 。

1 , 金末儒士们凄惨的境况

在金亡元兴的年代里 , 北方士人阶层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 文化落后的蒙古贵族当时对儒家文化并不感兴趣 , 攻陷某地 , 就挑选工匠、医、卜、星象方技之士录用 , 其他多沦为驱口(奴隶) 。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儒士们 , 对头脑简单的蒙古人来说 , 都是没用的群体 , 一时之间 , 养尊处优的儒生们纷纷从云端掉落泥潭 , 成为弱势群体 , 不是悲惨的死于乱兵 , 就是凄惨的沦为奴婢 。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外有亡金之大夫 , 混于杂役 , 堕于屠沽 , 去为黄冠 , 皆尚称旧官 。 王宣抚家有推车数人 , 呼“运使”、呼“侍郎” 。 长春官多有亡金朝士 , 既免跋焦 , 免贱役 , 又得衣食 , 最令人惨伤也 。 (《黑鞑事略》)

这个时期的儒士们处境非常凄惨 , 没有自由 , 没有尊严 , 斯文扫地 , 体统不在 。 让入元后的文人们提起这段黑暗时期都不禁感慨万千 , 为之惋惜流涕 。

呜呼 , 兵兴三十年 , 河朔之祸惨矣!盛业大德、名卿钜公之后 , 遭罹元元 , 遂绝其世者多矣 。 仅得存者 , 亦颠沛之不暇也 。 (《元遗山集》卷三十)

那些依靠其他谋生技术在蒙元政府中站稳脚步的儒生们无不为之感到痛心 , 契丹文人耶律楚材就是其中之一 , 还有名将郭宝玉之子郭德海(郭侃之父) , 都为儒士们的悲惨遭遇揪心难过 , 为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而多方奔走 。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为了改变儒士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境况 , 耶律楚材和郭德海向元太宗窝阔台谏言 , 请求对原来金国统治区域内的儒士进行选试 。

2 , 耶律楚材与戊戌选试

蒙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丁酉年、宋嘉熙元年) , 耶律楚材向窝阔台奏请选拔儒士 。

丁酉 , 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 , 守成者必用儒臣 。 儒臣之事业 , 非积数十年 , 殆未易成也 。 ”帝曰:“果尔 , 可官其人 。 ”楚材曰:“请校试之 。 ”(《元史》·耶律楚材)

得到窝阔台的允许后 , 蒙太宗十年(1238戊戌年、宋嘉熙二年) , 命断事官术忽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去主持考试 , 参加考试的对象就是原来金国领域内的儒士 , 考试的范围为“经义”、“词赋”、“论”三科 。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对耶律楚材和郭德海们来说 , “戊戌选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拯救沦为驱口的儒士和选拔儒生人才 。 因此特别规定 , 就算是奴婢、俘虏 , 也要参加考试 , 如果主人藏匿不允许参加考试的要判处死罪 。

这次选试一共有四千三十人通过 , “得东平杨奂等凡若干人 , 皆一时名士” 。 而这四千多人中就有四分之一都是驱口(奴婢、俘虏)身份 。

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 , 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 , 儒人被俘为奴者 , 亦令就试 , 其主匿弗遣者死 。 得士凡四千三十人 , 免为奴者四之一 。 (《元史》·耶律楚材)

也就是说 , “戊戌选试”让最少一千名儒士摆脱了奴婢的身份 , 重见天日 , 恢复往日的身份 , 蒙元政府也通过这次选试 , 正式确立“儒户”这个体制 , 为以后儒学的重新传播发展储备了人才 , 为儒士们兴起奠定了基础 。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3 , 戊戌选试的功德

和正式的科举相比 , 戊戌选试的确不能称之为科举 , 因为他只有路试 , 而没有会试 , 所以 , 很多人都把戊戌选试定性为蒙古最早一次恢复科举制度的失败尝试 。

但是 , 这样定性 , 未免对戊戌选试有些不公平 , 如此定性 , 明显是没有看到戊戌选试对当时儒士们和北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和重要性 。

对于耶律楚材来说 , 他当时的目的就是拯救沦为驱口的儒士和选拔人才 , 从后来的发展看 , 他第二个目的并没有达到 , 这些人只有少数被委任实际职务 , 所得之官也就是地方性的议事官 , 耶律楚材所期望的能够构建儒家模式的政府之目的 , 和他的政治抱负一样落空了 。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但耶律楚材在政治上的挫败 , 并不能代表戊戌选试也是失败 , 虽然通过选试选拔人才的目的落空 , 可他通过选试拯救那些流离失所、陷于奴籍的儒士们 , 无疑是成功的 , 而且是善莫大焉!

戊戌选试的重要性 , 不在于选拔官吏人才 , 而是在于把沦为驱口的儒士们从奴役中解脱出来 , 让他们以儒户的身份 , 重新获得免除赋役的特权 , 能够“复其家” , 让子孙“世传儒业” , 延续先辈们积累下来的文化传统 。

戊戌选试中中试比较有影响的杨奂、刘祁、孟樊鳞、赵良弼、许衡、张文谦等人 , 他们有的成为一代名臣 , 有的成为一代名儒 , 都为政府和社会作出过积极贡献 , 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

比如许衡 , 致力于讲学 , “聚徒讲授为业” , 为北方的私学兴起起到良好的作用 , 也为入元后北方文风兴盛奠定基础 。 毕竟儒学兴盛后 , 受影响的不单单是汉人、女真人、契丹人 , 还有蒙古人、色目人 。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参考的不是士子,而是奴隶与战俘

窝阔台时期的“科举” , 参考的不是士子 , 而是奴隶与战俘// //

蒙古统治者也通过此次选试 , 开始承认儒家思想并去了解儒学 , 虽然儒士们在当时的朝廷没有话语权 , 但选试为儒生们所带来的优厚待遇却是看得见的好处 。

在戊戌选试之后 , 蒙元政府选试儒士的考试也并没有停止 , 儒生们通过参加选试获得免差儒户的身份 , 又去各自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 , 在北方地区的文化重建中起到重要作用 , 为仁宗时期的“延祐复科”奠定基础 。

圣朝戊戌之试 , 复其家者 , 子孙于今頼之 , 至元间 , 一时名徳 , 遂杰视他郡 , 学者观感 , 日益以盛 。 (《至正集》)

就是这样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参考资料:元史、元代科举制度、戊戌选试与北方文学、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等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 , 以史为论 , 诉说个人见解 。 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 不会让您失望!当然 , 还有后宫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