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难变成美食,蝗虫的转变历史

这个问题牵扯到古人对蝗灾的认识过程 , 用吃蝗虫来解决饥荒的观点 , 仅仅只是今人的一厢情愿 。 唐朝中后期 ,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蝗虫勉强可以吃 。 至于用吃蝗虫来解决饥荒问题 , 古人可能连想都没想过 , 因为不太现实 。


从灾难变成美食,蝗虫的转变历史

从灾难变成美食 , 蝗虫的转变历史// //

蝗灾是古代三大灾害之一 , 与旱灾相伴而生 , 往往出现在大旱之后 。 蝗灾过后 , 田地与庄稼基本上都是颗粒无收 , 数月之内必有饥荒 。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历史中 , 文献记载的大蝗灾就有八百多次 , 使近七百万人流离失所 。

有人会问 , 闹蝗灾时曾饿死那么多人 , 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为什么放着蝗虫不吃而宁愿去啃草根树皮呢?其实这个问题不太严谨 , 即使古人知道蝗虫能吃 , 但吃蝗虫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因蝗灾引发的饥荒问题 。 为什么呢?

首先 , 古人对蝗灾缺乏科学的认知 。

唐代之前 , 每逢久旱之后的大蝗灾 , 官府和百姓对此都是束手无策 , 唯一的办法就是设坛祭拜 , 并不敢捕杀蝗虫 , 至于吃蝗虫就更是无稽之谈 。 古人认为蝗虫乃是天灾 , 并非人力所能除 , 禾苗只能任由蝗虫啃食 。


从灾难变成美食,蝗虫的转变历史

从灾难变成美食 , 蝗虫的转变历史// //

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唐朝开元年间 , 当时山东地区发生蝗灾 。 百姓一开始也是放任蝗虫啃食庄稼而无动于衷 , 人们普遍认为杀虫太多 , 有伤天和 。 面对蝗灾的泛滥 , 有官员上奏唐玄宗 , 提议对蝗虫进行大力捕杀 。

这一提议遭到众多朝臣的反对 , 玄宗经过慎重考虑后 , 认为若蝗虫不除 , 庄稼颗粒无收会使百姓流离 , 关乎国家安危 。 许多大臣仍有疑虑 , 玄宗亲自到田间捉了一只蝗虫一口将其吞下 。 此后大规模的灭蝗才提上日程 。

玄宗当时只是为了证明蝗虫可以捕杀 , 而不是让人去吃蝗虫 。 自宋代以后 , 对蝗灾有较为科学的认知 , 总结出一些灭蝗的方法 。 吃蝗虫渡饥荒在当时并不现实 。


从灾难变成美食,蝗虫的转变历史

从灾难变成美食 , 蝗虫的转变历史// //

其次 , 蝗虫并不具备大量食用的条件 。

蝗灾中最具破坏力的蝗虫名叫飞蝗 , 这种蝗虫通常是成群结队地远距离飞行 , 能不停顿地连续飞行几十个小时 , 一次能飞几百里 , 高度可达两千米以上 。 飞蝗所过之处 , 庄稼颗粒不存 , 一天便能吃掉万人一年的口粮 。

由此可见 , 面对飞蝗来袭 , 即使古人认为蝗虫能吃 , 但捕捉是个大问题 。 古人灭蝗的主要方法有鸣金驱赶法、火烧法、器具抄掠法 , 效率都非常低下 。 蝗虫的侵袭一般都是一波流 , 固定地点一次捕捉的蝗虫非常有限 。

用捕到的蝗虫尝个鲜还可以 , 要想用它来充饥渡过饥荒 , 基本上毫无可能 。 蝗虫的流动性非常快 , 驱赶和杀虫卵是古代灭蝗的主要方法 , 因为捕捉在当时过于困难 。 再说古人吃蝗虫并不具备现代的条件 , 首先食用油就很缺乏 。


从灾难变成美食,蝗虫的转变历史

从灾难变成美食 , 蝗虫的转变历史// //

如果是采取生吃或烤着吃 , 不出两顿就得反胃 , 尽管它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 。 因此 , 用蝗虫来抵抗饥荒很不现实 , 很难捉到大量的蝗虫 。

最后 , 蝗虫在大饥荒来临时早已死光 。

我们都知道 , 蝗灾往往出现在大旱之后 , 蝗灾不但爆发的突然 , 而且非常的迅速 , 破坏力自然也很大 。 在蝗灾爆发之时 , 庄稼都处在临收割的状态 , 或者有些因久旱早已颗粒无收 。 此时百姓并未出现大的饥荒情况 。

既然蝗灾能爆发 , 说明无论是庄稼还是草场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东西的 。 此时的人们基本都还是有余量的 , 即使有些饥荒情况 , 也远没有达到吃草根啃树皮的程度 。 这时人们只会去捕杀蝗虫 , 而不会用它们来充饥 。


从灾难变成美食,蝗虫的转变历史

从灾难变成美食 , 蝗虫的转变历史// //

大范围的饥荒通常都是在蝗灾过后的数个月才爆发 , 此时的蝗虫早已全部死亡 , 它们的生命周期也是很短的 。 到了吃草根啃树皮时 , 蝗虫早已无影无踪 , 想吃也仅仅只是一个愿望而已 。 有人说提早捕捉 , 但储存在古时也是个大问题 。

蝗虫在现代人看来 , 用来油炸或烧烤 , 绝对是一道美味 。 还有人会说 , 蝗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营养价值极高 。 但用它来解决饥荒挽救生命 , 在古时就是天方夜谭 。

总之 , 古代蝗灾之后 , 必有大饥荒 , 也会有很多的人被饿死 , 唐代以后的人都知道蝗虫可以吃 , 但要用吃蝗虫来挺过饥荒之年 , 这基本上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