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 , 大家一说起“军师”这个词 , 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 。 在民间的印象里 , 军师就是诸葛亮 , 诸葛亮就是军师 , 两者几乎划上了等号 。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 , 诸葛亮却从来没有担任过“军师”一职 。 “军师”的真实情况 , 远比文学作品里 , “在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形象来得非常复杂的多 。

那么 , 军师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军师的工作不是在打仗的时候帮“主公”出谋划策吗?三国时期又有哪些人担任过“军师”呢?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诸葛亮几乎成了“军师”的代名词

汉末三国是军师和军师制度大放光彩的时期 。 在这个长达百余年的乱世里 , 军师制度开始逐步成型并走向成熟 , 又经历了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 , 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 接下来笔者就来对三国时期的军师和军事制度 , 做一漫谈式介绍 , 以求教于大家 。

一、军师、军师祭酒、军谋祭酒和军师将军辨析

(一)军师含义的变迁

“军师”一词 , 最开始并不是指官职 。 在早期 , 这个词一般被用来代指军队 , 这大概是因为“军”和“师”都是古代军事单位名称的原因 。

《周礼·夏官·序官》明确记载“凡制军 ,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 。 所以在较早的史籍文献中 , “军师”一起出现 , 其含义就是“军队” 。 所以《汉书》有这样的提法 , “楚炕阳举兵 , 军师大败于野 , 故乌众而金色者死 。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军师”一词最早指军队

到了东汉 , “军师”一词的含义开始出现变化 , 逐渐有“全军以师事之”的意思了 。 就是把某人作为军队之“老师” , 加以尊崇 。 “军师”作为一个官职首次出现 , 目前看来应该是在汉光武帝时期 。

《后汉书·邓禹传》:

“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 。 ”

但是 , 此时军师的职能 , 应该说尚未确定 , 跟后来有明确职权的“军师”还不能划上等号 。 按照前面的理解 , 军师是军队的“老师” 。 然而这里“老师”的意思较为模糊 , 全军向“老师”学习而已 。 学习的到底是什么?是谋略还是德行?实在很难界定 。 从他们的事迹来看 , 有的是建言献计 , 内容涉及制度 , 亦有军事 , 虽然地位无比尊崇 , 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相关权力 。

值得注意的是 , 经过了两汉之交的新莽乱世 。 “军师”这个职位 , 在东汉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此消失不见了 。 直到东汉末年 , 才又再度出现 。 从这个现象来看 , “军师”最开始出现的原因 , 往往是在战争时期 , 根据需要临时设置的一个职位而已 , 用来尊崇一些社会上有名望的人 , 提高割据势力自己的身价而已 。 当时军师的具体职能也不甚明确 , 也就更谈不上制度化了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军师”很多时候都是这种智者形象

这个结论 , 在汉末三国初期 , 应该说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 袁绍在初平二年(191年) , 曾经礼聘卢植为军师 。 《后汉书》:“冀州牧袁绍请(卢植)为军师” , 但是我们看不到卢植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 袁绍的这种行为不过是利用卢植海内的人望 , 来替自己装点门面而已 。 更为典型的事例 , 是袁术强迫马日磾为军师 。 既然是强迫 , 马日磾自然不可能真正为袁术做什么具体工作了 , 事实上马日磾很快就因为这件事忧愤而死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袁绍曾经请卢植当过军师

从以上的史实我们可以看出 , “军师”最开始指的是军队 。 后来含义发生变化 , 变成了一种“尊号” 。 “军师”的设置往往是战争时期 , 割据势力临时为之 , 用来“尊崇”一些有名望的人 , 借此抬高自身的身价罢了 。

(二)军师祭酒和军师将军

“军师”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权责的职位 , 应该是各个割据势力开始以“军师”为名 , 设置相关的官职 , 用以招揽人才之后的事 。 在这个过程中 , “军师”也开始走向制度化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郭嘉当过“军师祭酒”

在了解了“军师”是一种具有崇高荣誉的“职位”之后 , 我们再来讨论后面这几个“军师”相关的官职 , 就显得很容易理解了 。 本文开篇提到过 , 诸葛亮从来没有担任过“军师”这个职位 , 这是一个不诤的事实 。 诸葛亮担任过的和“军师”有关的职位 , 其实是“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 。 这两个职位 , 属于是刘备的“独家发明”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 这两个职位 , 其实一个是“中郎将” , 另外一个是“将军” , 本质上都属于军号或者说将军号 。 只是在前面加了一个“军师”而已 , 和之前提到的卢植等人的“军师”职位是完全不一样的 。 也就是说 , 这并不是真正的“军师”职位 。 因为“军师”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 所以刘备把“军师”冠名在“中郎将”和“将军”之前 , 也是想由此突出诸葛亮在其集团里特殊尊崇的地位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军师将军”属于将军号

东吴在赤壁之战前 , 孙权也曾经置有军师一职 , 由张昭担任 ,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 但是吴蜀最后都国灭制亡 , 制度上不具备典型性和延续性 。 三国归晋 , 而晋脱胎于曹魏 , 所以本文多以曹魏方面的情况来加以讨论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东吴张昭也当过“军师”

搞清楚了“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到底是什么意思 , 我们再来看军师祭酒这个官职 , 其实就相当容易理解了 。 其实军师祭酒 , 本质上就是“祭酒” 。 (“祭酒”这个职位 , 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 后来成为官名 , 一般有某某主管之类的意思 。 )只不过出于同样的目的 , 在前面冠以“军师” , 加以尊崇而已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中郎将”是将军和校尉之间的武职

“军师祭酒”的职能 , 我们会在后文再做详细的辨析 。 在这之前 , 我们先要来说说另外两个官职“军祭酒”和“军谋祭酒” 。

(三)军祭酒和军谋祭酒

我们前面谈到 , “军师祭酒”其实就是把“军师”加在“祭酒”这个官职之前 , 表示尊崇而已 。 那么 , 我们又在《三国志》里看到“军祭酒”这个官职频繁出现 ,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陈寿撰写《三国志》时 , 已经入晋 。 而司马师后来被追封为晋景帝 , 属于需要“避讳”的人物 。 避讳在古代有两种方法 , 一是改字 , 比如唐代以后 , 观世音菩萨因为避李世民之名讳 , 改为观音菩萨;三省六部制里的“民部” , 也被改为“吏部” 。 第二种方式就是“空其字而不书” , 也就是省略这个字 。 所以我们在《三国志》里看到的“军祭酒” , 其实就是“军师祭酒” 。 卢弼做《三国志集解》时 , 有过按语 , “郭嘉、董昭为司空军师祭酒 , 传文无“师”字者 , 避晋讳也 。 ”

按照这个思路 , 是不是“军谋祭酒”也是为了避司马师的名讳 , 改“师”为“谋” , 是“军师祭酒”的一个变称呢?

对此持肯定看法的其实不在少数 , 比如卢弼就认为“军谋祭酒”和“军祭酒”都是为了避讳而产生的 , “建安三年 (198年)太祖为汉司空 时置(军师祭酒) 。 或称军祭酒 , 或称军谋祭酒 , 皆避晋讳也 。 ”在卢弼看来 , 这三者是同一回事 。

因为卢弼的巨大影响力 , 现在网络上很多百科类的文章 , 都这样介绍“军谋祭酒”这一官职 。

关于这个问题 , 这里先按下不表 。 我们将在后文介绍军师制度下 , 各官职的具体执掌的时候 , 再来做进一步探讨和辨析 。

二、三国时期的军师制度

经过前文的辨析 , 我们知道了“军师”其实是一个单独官职 , 名位尊崇 。

诸葛亮的“军师将军” , 其实是一个将军号 , 冠名“军师”而已 。

也知道了“军师祭酒”其实是“祭酒” , 也是冠名“军师”而已 。 也弄明白了“军祭酒”是为了避讳 , 和“军师祭酒”是一回事 。

那么 , 军谋祭酒和军师祭酒到底是不是同一个官职呢?

(一)军谋祭酒辩疑

我们发现在《三国志》中 , 军谋祭酒和军祭酒其实都有出现 , 这就说明陈寿史区分了两者的 。 所以军谋祭酒也许不像卢弼说的那样 , 和军师祭酒是同一回事 。

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涉及军谋祭酒的记载 。

《三国志·陈琳传》:

“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 , 管记室 , 军国书檄 , 多琳、瑀所作也 。 ”

这里提到了陈琳的官职是“军谋祭酒” , 主管的工作是“记室” 。 陈琳以文章著名于世 , 在袁绍手下的时候曾经做《为袁绍檄豫州文》 。 在这篇檄文里 , 陈琳大骂了曹操几代 。 曹操读此文时 , 正饱受头风病困扰 , 读罢此文 , 竟然惊出一身冷汗 , 头风病都好了 。 陈琳的文笔锋利如刀 , 由此可见一斑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陈琳的官职是“军谋祭酒” , 执掌和“军师祭酒”不一样

和陈琳一样 , 同样文笔令人生畏的还有路粹 。 路粹在曹操杀孔融的事件中 , 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 他在曹操的授意下 , 罗织了孔融很多罪名上奏 。 孔融死后 , 大家看到路粹的奏文 , 一面赞叹他的才华 , 一面又“畏其笔也” 。

关于路粹的官职 , 《三国志》注引《典略》有这样的记载:

“路粹后为军谋祭酒 , 与陈琳、阮瑀同典记室 。 ”

无独有偶 , 路粹和陈琳一样 , 都担任过“军谋祭酒” , 而且都是掌管“记室” 。 又有《后汉书·百官志一》:“记室令史 , 主上表章 , 报书记 。 ”从两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来看 , 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 , 其实曹魏前期的“军谋祭酒” , 就相当于是汉代的“记室令史”呢?

笔者觉得这样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 。 我们纵观《三国志》里担任过“军谋祭酒”这一官职的人 , 有王桀、徐干、陈琳、阮瑀和路粹 , 这些人无一不是以文章著称 , 其中的前四人还是名列建安七子的人物 。

所以 , 军谋祭酒这一职位 , 很可能就是专门执掌军国文书工作的 , 和“军师祭酒”的职责有很大不同 。

(二)军师祭酒是曹魏九卿的预备

而“军师祭酒”一职 , 其职务和执掌则和“军谋祭酒”完全不同 , 而且地位明显高于“军谋祭酒”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军师祭酒”的职务执掌 。

曹魏首任的军师祭酒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 , 我们甚至可以说曹操是专门为郭嘉设立了“军师祭酒”这一职位 。 前文我们反复提到 , “军师”是用以尊崇某人的 , 曹操在“祭酒”这一官职前 , 加上“军师”专属于郭嘉 , 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 郭嘉死后 , 陆续担任“军师祭酒”这一职位的 , 有董昭、侯声、袁涣、杜袭和王朗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 当过“军师祭酒”

这些“军师祭酒”的工作大都“掌机密事” , 经常参与军国大事的协商和政策的制定 。 内容和“军谋祭酒”有着明显的不同 , 而且在曹魏王国建立以后 , 他们大都转任九卿和侍中等职位 , 而“军谋祭酒”则转任各掾属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军师祭酒”是明显高于“军谋祭酒”的 。

所以我们可以再次得出结论 , “军师祭酒”和“军谋祭酒”虽然都是“祭酒” , 但不是同一个官职 , 更不是以“谋”避讳“师” 。

简言之 , “军师祭酒”是曹魏王国的预备九卿 , 而“军谋祭酒”则相当于是主管文书工作的掾属 。

(三)“军师”在曹魏前期属于临时的尚书台人员

其实 , 军师祭酒和军谋祭酒 , 本质上都是“祭酒” 。 虽然军师祭酒被冠以“军师” , 地位已经比较尊崇了 , 但是和真正的“军师”依然还有这很大的差距 。

我们前面谈到过 , “军师”一职 , 多为战争时期临时设置 , 目的是为了对某人表示尊崇 。 这一点在曹魏早期的军师制度里 , 体现的淋漓极致 。 曹操为了完成霸业 , 势必需要广招人才 , 人才来了之后怎么办?当然首先是要给予高官加以笼络 , 以示荣宠 。

在这个时候 , 设置“军师”这样古来就名位崇高的官职 , 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曹魏的开国元勋华歆 , 真正的“军师”

我们先来看看在曹操时期担任“军师”的都有哪些人?“中军师”荀攸 , 后来转为曹魏的尚书令;“左军师”凉茂 , 后来转为曹魏的尚书仆射;“右军师”毛玠 , 后来转为曹魏尚书;“前军师”钟繇 , 后来转为曹魏大理;“军师”华歆 , 后来转为曹魏御史大夫 。

熟悉三国官职的朋友看到这些“军师”转出后的职位 , 恐怕马上就会脱口而出了 , 这个“军师”架构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临时尚书台吗?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建安十八年(213年)百官在“劝进”曹操称魏公 , 建魏公国 , 置公国百官 , 都魏郡邺城 , 拥有完整的封国体系 , 迈出篡汉实质性的一步的时候 。 《劝进魏公》表中领衔的四人分别是 , 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 。 恰好就是这四位“军师” 。

如果说“军师祭酒”名位崇高 , 是曹魏王国的预备九卿 。 那么“军师”名为更甚 , 实际就是曹魏的尚书台预备官员 , 更是曹魏的国之栋梁 , 是汉魏嬗代过程中 , 曹魏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 。

曹魏建国后来最终代汉 , “军师”这一官职临时而置 , 权宜之计的性质再次体现出来 。 随着曹魏帝国中央官制的健全 , “军师”开始逐渐在曹魏中央消失 , 保留下来的仅仅是府内军师和外镇将军的军师了 。

军师由此开始转向了另外一个发展方向 。

三、“军师”的转向 , 改名“军司”朝着“监军”发展

曹魏建国以后 , 特别是魏文帝践祚以后 , 曹魏帝国中央官制逐渐完善 。 本来属于“权宜之计” , 临时而设置的“军师”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军师”一职 , 就慢慢只存在于军队之中了 。

而军队中的军师 , 其职能也开始逐渐出现了变化 。 曹魏军中的将军“军师” , 并不常置 。 一般都是随着战事的需要 , 给诸将军配备一个“军师”加以辅助 , 这里“军师”再次体现出了“因事而设” , 临时性的特点 。 曹丕在黄初三年(222年)征吴期间 , 曾经临时设置征东大将军军师 , 行上军大将军军师 , 分别以赵俨和辛毗担任 。 一旦军事行动结束 , 军师的职务也就取消 。 在这个阶段 , 诸将军的军师更多的是协助将军作战 , 还完全没有监军的含义在里面 。

变化出现在魏明帝时期 , 大家熟知的司马懿千里请战之事 , 其中就透露出一个细节 。

《三国志·辛毗传》:

“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 , 明帝终不听 。 是岁恐不能禁 , 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 , 使持节;六军皆肃 , 准毗节度 , 莫敢犯违 。 ”

虽然司马懿千里请战 , 只不过是作态而已 , 然而这里辛毗作为“大将军军师” , 显然具有相当的权威 , 甚至可以压制司马懿的意志 。 《魏略》在这里也有过一段记载 , “宣王数数欲进攻 , 毗禁不听 。 宣王虽能行意 , 而每屈於毗 。 ”辛毗此时衔王命 , 持节而来 , 我们从《三国志》和《魏略》中都看到司马懿屈从于辛毗 。 辛毗对在外的将军实施干预和压制 , 其“军师”职位已经开始体现出了监军的性质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辛毗的军师职位 , 已经开始具备监军性质了

司马懿自己曾经受制于辛毗 , 对“军师”的监军职能 , 应该说感受颇深 。 司马懿控制曹魏政权之后 , 出于监控诸军的需要 , 军师所具备的监军功能不断被强化 , 监察作用表现的越发明显 。 只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 , 同样是因为避讳 , “军师”一词在入晋前后 , 基本不见于史籍 , 而改称“军司” 。

军司的监军作用 , 在司马昭伐蜀这次军事行动上 , 就已经体现的就非常明显了 。

《 晋书·卫璀传》:

“邓艾、钟会之伐蜀也 , 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 , 行镇西军司 , 给兵千人 。 蜀既平 , 艾辄承制封拜 。 会阴怀异志 , 因艾专擅 , 密与瓘俱奏其状 。 ”

钟会当时是镇西将军 , 卫瓘是镇西军司 , 这个官职本来比钟会低 , 但是卫瓘单独带兵千人独立于钟会之外 , 还持节监督钟会 。 可以说 , 此时军司这一职位的监军作用 , 已经非常明显了 。

《通典》:

“晋避景帝讳 , (军师)改为军司 。 凡诸军皆置之 , 以为常员 , 所以节量诸宜 , 亦监军之职也 。 而太尉军司尤重 , 故山公启事曰‘太尉军司缺 , 当选上宰监 , 宜得宿有资重者’”

从《通典》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 , 入晋以后军司一职的监军职能已经被确定下来 , 军中置军司也逐渐成为常规制度 。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军师就是打仗的时候帮人出谋划策的吗?漫谈三国军师和军师制度// //

伐蜀行动中 , 军司的监军性质已经充分体现

总结

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 , 诸葛亮的军师形象深入人心 , 甚至成为“军师”的“代言人” 。 然而在历史上 , 特别是三国时期的“军师”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情况 , 绝非“打仗时出谋划策”这么简单 。 三国时期的军师一职 , 源于“尊崇”名士而设这一古老传统 。 又被曹操加以创新 , 曹操利用“军师”这个尊号招揽人才 , 开创了“军师祭酒”、四方“军师”等官职体系 , 为以魏代汉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 曹魏帝国建立以后 , 原“军师祭酒”多转入曹魏的九卿 , 而“军师”则基本成为曹魏重臣 。

因为“军师”一职 , 多为战争时期的权宜之计 , 所以曹魏帝国的中央官制完善以后 , 在三国前期大放光彩的军师制度走向谢幕 。 “军师”也逐步开始只存在于军队系统之中 , 并不断朝新的方向发展 。 随着魏晋嬗代的完成 , 在晋代“军师”改称“军司” , 其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最终衍生出了监军的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