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本文乃“在高山上的鲜花”独家原创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 , 关河空锁祖龙居 。 坑灰未冷山东乱 , 刘项原来不读书 。


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诗人精辟的史论 , 指出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秦始皇焚书坑儒

章碣(837-?) , 桐庐(今属浙江)人 , 屡试不第 。 后流落不知所终 。 《全唐诗》存其诗二十六首 。 这首诗大概是作者针对焚书坑而发的议论 。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 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 焚毁民间所藏的《诗》《书》和百家之书 , 谈论《诗》《书》的处死 , 以古非今的族诛 , 用来控制思想 。 这首诗说 , 竹书帛书烧了 , 烧书的烟消散了 , 秦王朝的帝业也空了 , 即秦王朝灭亡了 。 秦始皇的控制思想 , 本想秦王朝从一世二世传到万世 , 想不到传到二世就亡了 。 秦王朝虽有函谷关、黄河等的险固 , 徒然锁住秦始皇的宫殿 , 也保不住秦王朝的灭亡 。


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诗人精辟的史论 , 指出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琅琊山风景区中的秦始皇雕像

焚书坑的灰还未冷 , 是描写时间的短促 , 即在秦始皇死后的一年 , 陈涉等领导农民起义 , 华山以东各地的六国读儒的后代纷纷响应 , 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打进函谷关灭掉了秦王朝 , 项羽率领的起义军 , 渡河去救赵国 , 击溃了秦军的主力 , 又入函谷关烧毁了秦王朝的宫殿 。 刘项两人原来是不读书的 , 秦始皇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是没有用的 。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 这首诗的议论也是结合形象来进行讽刺 。


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诗人精辟的史论 , 指出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推翻秦王朝的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竹帛烟销”正写出焚书的形象 , “烟销”是写焚书后不久 , 用了夸张手法 , 即指出“帝业虚”了 , 这里即结合形象来发议论 , “关河”和“祖龙居”都是具体的事物 , 用“空锁”来表示感慨 。 “坑灰未冷”与“山东乱”结合 , “刘项”正指山东乱的起义军领袖 , 是造成“帝业虚”的人 , 他们的“不读书”而灭亡秦王朝 , 正和秦始皇的焚书来控制思想 , 以求“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相反 , 构成强烈的讽刺 , 讽刺秦始皇焚书的彻底失败 , 这样的议论 , 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 ,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结合具体的形象和事物 , 所以是诗的议论 。


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诗人精辟的史论 , 指出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刘邦现代雕像

这首诗的写法 , 把两件好像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结合起来 , 从而突出作者的议论 。 讲秦朝灭亡的错误的 , 有著名的贾谊《过秦论》 。 《过秦论》里提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 , “婚百家之言 , 以愚黔首” , 即以焚书来实行愚民政策 。 但并不以此为秦亡的原因 。 讲到秦亡的原因 , 是“仁义不施 , 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认为不推行仁义而亡 。 这首诗把“竹帛烟销”跟“帝业虚”结合起来 , 即把焚书和秦朝灭亡联系起来 , 这是一种新看法 , 既然提出这种新的看法 , 当然要说明理由 。 “坑灰未冷”就焚书说 , “山东乱”就造成亡秦的原因说 , 把这两件联系起来 , 说明灭亡秦王朝的起义军首领刘项 , 原来是不读书的 。


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诗人精辟的史论 , 指出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秦始皇焚书坑儒

那么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这个意见 , 是作者的新的体会 , 就成这首诗的精辟的论点了 。 这首诗又运用了呼应的写法 。 “竹帛烟销”与“坑灰未冷”呼应 , “帝业虚”与“山东乱”呼应 , 正因为“山东乱”所以造成“帝业虚” 。 又贾谊《过秦论》称:“然后践华为城 , 因河为池 。 ”“自以为关中之固 , 金城千里 ,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 这就是“关河”、“祖龙居”与“帝业”相应 。 “帝业虚”的“虚”字 , 与“空锁”的“空”字相应 。 “山东乱”与“刘项”相呼应 , “竹帛”的书与“不读书”的“书”相呼应 。


诗人精辟的史论,指出用焚书来愚民,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诗人精辟的史论 , 指出用焚书来愚民 , 无救于秦王朝的灭亡// //

焚书坑儒遗址

这种呼应 , 有的是一致的 , 如“竹帛烟销”与“坑灰未冷”一致 , “帝业虚”与“关河空锁”一致 , “山东乱”与“刘项”起义一致 。 有的是相反 , 如“竹帛烟销”乃焚书 , 用来愚民 , 想保持帝业 , 与“帝业虚”相反;“竹帛烟销”用焚书来防止知识分子起事 , 与“刘项原来不读书”相反 , 起义的却是不读书人 。 这样通过相应或相反来突出论点 , 成为作者精辟的史论 , 用诗来阐发这个论点 , 成为诗的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