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周世宗柴荣有七个儿子 , 前三子都被后汉统治者杀死 。

在周世宗去世时 , 另四个儿子都还活着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周世宗

其中第四子是周恭帝柴宗训 , 另三子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 。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 , 周世宗的四个儿子都是健在的 。

但是不久之后 , 除了周恭帝柴宗训外 , 另三个儿子在史书上结局却是令人费解 。

老六柴熙谨卒于乾德二年(964)十月 , 老五柴熙让和老七柴熙诲却是“不知所终” 。

众所周知 , 赵匡胤废周自立后 , 对柴氏子孙的善待一向是令人称道的 , 抛除柴熙谨很快夭折病死和周恭帝20岁病死的特殊情况外 , 老五和老七的不知所终却是极为反常的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赵匡胤黄袍加身

既然是善待有佳 , 怎么连个死法也不知道呢?

曹王宗让 , 世宗子 , 显德六年封 。 纪王熙谨 , 世宗子 , 显德六年封 , 皇朝乾德二年卒 。 蕲王熙诲 , 世宗子 , 显德六年封 。

这是薛居正《旧五代史》的记载 , 对于柴熙让和柴熙诲 。 仅仅是记载了他们的爵位和姓名 , 便没有了下文 。

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是北宋官修的史书 , 一切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欧阳修

北宋欧阳修私人撰写了一部《新五代史》 , 却是用“不知所终”来记载此事的:

皇朝乾德二年十月 , 熙谨卒 。 熙让、熙诲 , 不知其所终 。

对于这两部五代史 ,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价值更高一些 , 而且他非常讲究“春秋笔法” 。

“不知所终”这一句便是明显的春秋笔法 。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曾说:

《欧史》曰:本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 , 熙让、熙诲不知所终 。 盖讳之也 。

从《旧五代史》到《新五代史》 , 欧阳修偏偏要多添加一句“不知所终” , 明显是知道一些事情有所隐晦的 , 于是本着史家笔法 , 用这一句提醒后人自己体会去吧 。

难道是当年兵变时两人逃走?还是兵变是被杀?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赵匡胤陈桥兵变时的迅速和约束军纪来看 , 前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小 。 至少可以肯定的事赵匡胤称帝后 , 周世宗的四个儿子都是活着的 。

那么存在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 且让欧阳修有所隐讳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

距离赵匡胤建宋立国一百四十多年后 , 名相王旦之孙王巩在《随手杂录》记载这一段轶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 , 见宫嫔抱一小儿 , 问之 , 曰:“世宗子也 。 ”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 , 太祖顾问普等曰:“去之 。 ”潘美与一帅在后不语 。

太祖召问之 , 美不敢答 。 太祖曰:“即人之位 , 杀人之子 , 朕不忍为也 。 ”

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 , 劝陛下杀之 , 即负世宗 , 劝陛下不杀 , 则陛下必致疑 。 ”

太祖曰:“与尔为侄 。 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 ”美遂持归 。

其后太祖亦不问 , 美亦不复言 , 后终刺史 , 名惟吉 , 潘夙之祖也 。 美本无兄弟 , 其后惟吉历任供三代 , 止云以美为父 , 而不言祖 , 余得之于其家人 。

王巩详细了记载中周世宗其中一子的下落 , 并且是“得之于其家人” , 应该不是捕风捉影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潘美

两宋之际的王铚在《默记》也记载了类似的事情 。

艺祖初自陈桥推戴入城 , 周恭帝即衣白襕乘轿子出居天清寺 , 世宗节名而寺其功德院也 。 艺祖与诸将同入院内 , 六宫迎拜 , 有二小儿丱角者 , 宫人抱之亦拜 , 询之 , 乃世宗二子纪王、(阙)王也 。 顾诸将曰:“此复何待?”左右即提去 。

惟潘美在后 , 以手掐殿柱 , 低头不语 。 艺祖云:“汝以为不可耶?”

美对曰:“臣岂敢以为不可 , 但于理未安 。 ”

艺祖即命追还 , 以其一人赐美 , 美即收之以为子 , 而艺祖后亦不复问 , 其后名惟正者是也 。 每供三代 , 惟以美为父 , 而不及其它 , 故独此房不与美子孙连名 。 名夙者乃其后也 。 夙为文官 , 子孙亦然 , 夙有才 , 为名帅 , 其英明有自云 。 ”

这里的记载除了地点有些出入外 , 大抵相似 , 都认为周世宗一子由潘美抚养 , 不同的是一是收为侄子 , 一是收为儿子 。

北宋初年 , 对于这些宫中秘事严加保密 , 是以史学者无法知道内情 。 到了王巩王铚时期 , 北宋已经立国一百五六十年 , 甚至北宋已经灭亡 , 这些事情自然也不再是机密 , 流出民间也是正常的 。

那么两人所记载的是否可信呢?

考古资料已经证明了此事是可信的 。

考古发掘一块墓志铭《宋故赠太子左卫率副率潘君及其夫人仁寿县太君王氏墓志铭》 , 一般简称《《潘承裕及其夫人王氏墓志》 , 是北宋名臣陈舜俞撰写的墓志铭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宋故赠太子左卫率副率潘君及其夫人仁寿县太君王氏墓志铭

其中墓主人潘承裕 , 正是潘惟吉之子 。

墓志铭中有一段耐人寻味:

呜呼!府君之叔祖父、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下门平章事郑武惠王美也 。 夫人之祖、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下门平章事秦正懿王审琦也 。 二王事祖宗 , 定天下 , 裔绪勋烈 , 见于国史 。

墓志铭不提潘承裕的祖父的名字 , 而是提了叔祖父潘美名字 。

这是何其反常!

但是如果潘惟吉的确是周世宗之子而被潘美收养 , 那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

应该说潘美收养世宗一子是可信的 , 只是不知道这是哪一子 , 按照这样的情况 , 另一子也极有可能是被另一位亲信大臣收养的 。

民间还有一个说法 , 另一个不知所终的皇子(蕲王柴熙诲)被大臣卢琰收养 , 改名卢璇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越国公卢琰

这个说法有卢姓族谱为证 。

卢琰原是后周大臣 , 入宋后被封为“越国公” 。 据说他是和潘美在同时收养这两位皇子的 。 虽然收养了蕲王但是卢琰担心赵匡胤日后仍会加害蕲王 , 果然八年之后赵匡胤问起蕲王之事 , 卢琰紧急告老还乡 , 连夜带家人逃遁在浙江一带隐居 , 后来又将女儿嫁给卢璇 , 在浙江一带繁衍出卢姓宗族 。

“熙让、熙诲 , 不知其所终” , 终于是能找到一些踪迹的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废周自立 , 如何处理周世宗诸子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

若是效法前代 , 斩草除根 , 那么他从陈桥兵变到禅让得国搞得一切树立形象的举动都将化为泡影 , 更严重的是弑君篡国的形象永远洗脱不掉 。

如果放任不管 , 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 当时朝内还是有一股忠于后周势力的存在的 , 若是世宗血脉落入他们手中将是对赵宋政权的巨大威胁 , 而且即便当时看不出威胁 , 以后也终将酿成事端 。

要说赵匡胤在周世宗诸子没有戒心那是假的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周恭帝柴宗训

建隆三年 , 赵匡胤将周恭帝迁往房州就是他戒心发作的明证 。

周恭帝只能由朝廷严加看管 , 最终英年早逝 。 如果中间没有什么其他阴谋 , 周恭帝年纪轻轻就去世算是给赵匡胤消除了大麻烦 。

至于周恭帝是不是被赵家钝刀子杀死 , 各位只有自己的判断 。

至于两外两子 , 交给亲信的大臣秘密收养 , 也是无奈举措 , 估计也是当时能想到的折中建议吧 。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赵匡胤的权谋:入宋后周世宗的儿子是如何“不知所终”的?// //

周世宗陵

宋代善待的那些所谓的柴氏子孙 , 其实没有一个是周世宗的真正后代 。 周世宗的正统继承人周恭帝柴宗训二十岁便死了 , 虽然说有五代儿子 , 但到宋仁宗时期 , 这一脉就“查无此人”了 。 而柴熙谨死的更早 , 被正史记载为不知所终的柴熙让、柴熙诲也被他人收养 , 断了柴氏渊源 。

宋廷后来是从其他柴氏后人中找人来代替 , 以继承世宗恭帝的香火祭祀 , 其实和世宗恭帝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了 , 柴姓人并没有周世宗的血脉了 。

赵匡胤的这一招也算是釜底抽薪了 , 善待柴氏 , 留着柴家 , 实际上却是从根上断了柴家的血脉 。

这一招无疑很高明 , 既消除了隐患 , 又留下了美名 。

周世宗的真正后代已经不姓柴了 , 两宋所封祭祀后周宗庙的崇义公不过是周世宗侄子的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