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家是中国古代家庭的典型 。 曾国藩既承继了他祖父、母亲坚强刚毅的性格 , 又将他父亲拙诚、忠孝的品格发扬光大 。 曾家的崛起堪称典型 。

他们认为 , 耕是吃饭的本事 , 读是获取功名的根本 , 世代不忘耕读之本 。 曾家的家规至少到曾玉屏时已具雏形 。 他创立的家规 , 要求家人必须遵守 。

如“男子耕读 , 女必纺织” 。 男耕女织是旧时代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读书是发展的阶梯 , 进可求取功名 , 退可凭借男耕女织维持生计 。

有的则是曾玉屏独特的创意 , 如 , 他要求家人谨行八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祀、敦亲睦邻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曾国藩为人处世、秉性风格与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

对祖父曾玉屏创立的家规 , 曾国藩归结为八个字 , 后人戏称为“八宝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

书:就是读书 。 旧时代的中国家庭 , 不管境况如何 , 都一定有一个祭奉祖宗的神龛 , 设于堂屋的正中 。 神龛两侧 , 大多张贴这样一副对联:

把祖宗一炷清香 ,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 宜读宜耕 。

农业社会的真实反映就是耕读文化 。

按照儒家“天下之本在家”的解释 , 一个人的一切作为都始于家庭 。

而保持家庭兴旺的根本就是耕读 。 耕 , 代表生产基业;读 , 代表基本教育 。 在过去的家庭中 , 除极少数的例外 , 每个人总要读三年五年的书 , 即一般女子也至少要读一二年 , 俗称“三代不读书 , 一屋都是猪” 。

曾国藩的诗作中 , 也多以“耕”“薪”之句 , 如早年诗作“憾我不学山中人 , 少小从耕拾束薪”, “世事痴聋百不识 , 笑置诗书如埃尘”即是耕读生活的写照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蔬:就是蔬菜 。 曾星冈说: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 其味弥甘 。 这并不是为了安慰家人所说的冠冕堂皇的话 , 而是一个社会现实 。 在重农抑商的农业社会里 , 商品交换关系非常落后 , 更何况曾家处于山区 , 交通并不便利 , 因此自给自足十分重要 。 一个耕读之家 , 田有谷米 , 园有蔬菜 , 除盐以外 , 可谓无所求于他人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鱼:鸢飞入天 , 鱼跃于渊 , 天机活泼 , 是兴旺气象 。 曾国藩说:“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 , 皆不可忽 , 一则上接祖父相承以来之家风 , 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 , 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 ”足见养鱼不仅供应口福 , 而且可以增加生气 , 生气勃勃 , 则家道兴旺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猪:生猪至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 更可想几百年前的农村了 。 早在清前期 , 即有“湖广熟 , 天下足”的说法 。 而每年腊冬之月 , 宰牲祭祖 , 阖家相聚 , 享受劳动的果实 , 自有一番田园乐趣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早:就是早起 ,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几乎与太阳同起落 。 提倡早起 , 就是奖励勤劳 , 增加生气 , 颇合养生之道 。 俗话说:天道酬勤 , 而勤字之本是早 。 在农业社会里 , 本来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 , 但早起却是勤劳的象征 。

扫:实际是讲究卫生 , 减少疾病 。 在几乎没有医疗条件的早年农村 , 人的生命几乎是依赖于自然的 。 为了减少疾病 , 讲究清洁干净就很重要 。

扫 , 就是扫除 , 包括洒洗 。 这一工作大多由妇女为之 。 妇女早起之后 , 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工作 。 庭阶秽物 , 桌几灰尘 , 要洒扫干净 , 虽至贫至苦人家 , 也不例外 。 年终的时候 , 屋前屋后 , 还要来一次大清扫 , 以示万象更始 , 一个新的年轮开始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考:就是祭祀 。 曾国藩曾说 ,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早起;第二打扫清洁;第三修诚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 。 这其中 , 就有祭祀祖先的传统 , 对祖先的敬祀既是习惯 , 又是潜意识的一种心理行为 。 因为追念远祖 , 自然不敢为非作歹 , 民德自然归于淳厚 , 这与孝顺父母是一样的道理 。

宝:就是善待亲族邻里 。 曾星冈曾说:“人待人 , 无价之宝 。 ”这就是说 , 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 , 一个家庭也不能独善其家 。 人与人的关系息息相关 , 假若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 , 这一家庭便成怨府 , 迟早是要毁败的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曾星冈一面操持家庭 , 一面善待亲戚邻里 , 这是居家的法宝 。 他还常教育子孙:“济人须济急时无”, “君子居下 , 则排一方之难;在上 , 则息万物之器” 。 他对周围一些“孤嫠衰疾无告者” , 总是尽自己力量之所为 , “随时图之 , 不无小补” 。 曾国藩曾说:“祖父平时积德累仁 , 救难救急 , 孙所知者 , 已难指数” 。 “凡他人所束手无策 , 计无复之者 , 得祖父善于调停 , 旋乾转坤 , 无不立即解危 。 ”这虽有歌颂之嫌 , 但一个人威信的建立往往是由近及远的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这八件事 , 家里无论老幼必须做到 。 同时要求家庭成员禁绝疏远六种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巫道、巫医、和尚、闲客 。 后来 , 曾国藩继承家教衣钵 , 为之编成顺口诀:“书蔬鱼猪 , 早扫考宝 , 常说常行 , 八者都好;地命医理 , 僧巫祈祷 , 留客久住 , 六者俱恼 。 ”

曾氏的家庭教育、“八字家诀” , 尤其是祖父曾玉屏的家教家规对曾国藩影响甚大 。 他终生没有忘怀祖父的遗训 , 时刻用祖父的家诀教育子孙 , 要求属下 。

直到自己的兄弟成了地方大吏 , 仍旧要求曾氏子弟媳侄勤俭持家 , 不许脱离生产劳动 。 他虽然有穿不尽的官服朝靴 , 但日常穿戴仍要求女儿、媳妇为他做衣、做鞋 , 以此要求子女、考查自家女儿和媳妇的女红 。

曾国藩点了翰林 , 全家欢庆 。 而祖父却向家庭成员宣布:我家虽出了翰林 , 但仍要以耕田、种菜为生 , 不能靠做官吃饭 。 到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时(曾国荃也成了浙江巡抚) , 给家里去信 , 说曾氏“极盛”之时 , 更不能忘祖宗家法 , 牢记不能靠做官吃饭的家教 , 不能丢“八字家诀” , 要在“作田上用功夫”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曾国藩在日记、家书中时常记述祖父组织的“耕织家庭” , 认为那时家里虽贫苦些 , 但却充满了生气 , 充满了喜悦 , 充满了家庭成员间的友谊和敬爱 。 他说:这个家庭给他的是礼义廉耻 , 给他的是勤俭质朴 , 给他的是孝悌尊友 , 给他的是忠君爱国 。

除“八宝”外 , 曾玉屏还给后人留下了“三不信” , 即不信医药、僧巫、地仙 。 自古楚地多巫祝 。 在农村信巫术之风很盛 , 这些“把戏”大多是愚弄没有知识的人 , 混一口饭吃 。 但这个“职业”坑害了无数人家 。 因此 , 走南闯北的曾玉屏告诫家人不可信医药、僧巫和地仙 。

这里的“医药”主要指没有医术专治怪病的“游医” 。 僧巫即是巫婆、道士和尚之类 。 在曾玉屏看来 , 这些人“不劳而获” , 不应受到礼遇与尊重 。 地仙即是风水先生之类 。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曾国藩家族的“八宝”传承// //

曾氏数代都克勤克俭 , 因而对后代影响很大 。 不但曾国藩一生受此熏染 , 而且还常以此教育后辈 。 他说:“吾家累世以来 , 孝弟勤俭 。 辅臣公以上吾不及见 , 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 , 竟日无片刻暇逸 。 竟希公少时在陈氏宗祠读书 , 正月上学 , 辅臣公给钱一百 , 为零用之需 。 五月归时 , 仅用一文 , 尚余九十九文 , 其俭如此!星冈公当孙入翰林之后 , 尤亲自种菜、收粪 。 吾父竹亭公之勤俭 , 则尔等所及见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