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步云山凤至小学待到杏花含雨绿柳带烟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庄河步云山凤至小学待到杏花含雨绿柳带烟

拱形窗户有欧式建筑风格 。

凤至小学门脸是欧式圆顶式样 , 三峰重叠 。

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资料照片) 。

张学良将军(资料照片) 。

两年前 , 我来到庄河北边的步云山参加乡中心小学支教活动 , 无意中听说小学本不在这个位置 , 原校址有年头有来历 。 “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捐建的 , 叫凤至小学 。 ”我一听便来了兴趣 , 很想去瞧上一瞧 。

再来时 , 是一个傍晚 。 在步云山乡谦泰屯路边打听凤至小学 , 竟然都知道 , 准确地指定了位置——乡政府朝北走500米 , 拐个弯就看到一座院子 , 门口两棵古老的垂柳 。 往里面瞅 , 是一座韵味别致的校舍 , 灰墙灰瓦 , 精致门雕 , 跟周边民居完全不同 。

再看门口的牌子 , 已经不是小学 , 而是步云山乡中心幼儿园了 。

四棵垂柳陪伴了近一个世纪

那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月 , 张学良将军原配夫人于凤至因公事来到庄河县 。 当时庄河县任知事是孙文敷 , 夫人与他谈完正题后 , 闲聊中问起一个问题:“庄河县山不少 , 最高山叫什么名?”

孙答:“最高山是北边的步云山 。 ”

于问:“步云山一带文化教育如何?”

孙答:“总的说来是很落后的 。 可此处亦是钟灵毓秀之地 , 这里的富户李家文化教育倒是很好的 , 长期以来自办私塾馆 , 以重金聘用良师任教 。 清朝中后期李家先后考取进士、举人、贡生、秀才共有28人 。 ”

夫人听后很感兴趣 , 提出要亲自去步云山看一看 。 晓行夜宿 , 两天之后 , 他们来到步云山谦泰屯 。 夫人见步云山自然风光美好 , 连口称赞 , 并顺便问了句:“这里有学校吗?”

答:“没有 。 ”

于夫人感到很可惜 , 对孙文敷说:“马上在这里办一所小学 , 你看如何?”

孙文敷应声说:“很有必要 。 只是资金……”

夫人当即说:“资金不成问题 , 我赠献‘奉票(当时东北地方纸币)’两千元 。 在这里建一处小学 , 必须专款专用 , 不准挪用克扣 。 ”

于凤至同孙文敷一起选址 , 确定在谦泰屯西面一处平地建校 。 夫人很有兴致 , 决定先在学校门前两侧栽四棵垂柳作为纪念 。 她说:“栽柳树的意思是让这里的教育越办越好 , 柳树的生命力很旺盛 , 只要栽上就能成活 , 每当杏花含宿雨 , 绿柳带彩烟 , 就标志着春意正浓 。 ”

夫人回沈阳后 , 如约派人将奉票如数送到庄河县 。 小学很快就建成了 , 这是步云山一带第一座小学 , 当时就命名为“凤至小学” 。

这段载于《庄河风物传说集》的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 , 是热衷于庄河历史研究的张天贵老先生综合民间流传整理出来的 。

张学良“汉卿教育基金”捐建

风物传说讲完了 , 再说说考证出来的正史 。

1928年 , 得知辽宁中小学教育陷入困境 , 张学良将军偕夫人于凤至亲至辽宁考察 , 并慷慨捐出500万元奉币 , 成立了“汉卿教育基金” , 先后在辽宁全省建立了36所新民小学 。 其中在庄河街里建了两所 , 只可惜都已经拆掉 。 步云山的这所小学也是由基金捐建的 , 而且是目前全省保留最为完好的 。

眼前的四合院古香古色 , 门脸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 是欧式圆顶式样 , 三峰重叠 。 这种叫“五檀五鬏” , 又名“罗汉架”的建筑样式 , 至今看起来仍然别具一格 。

从门脸进去 , 是方正的四合院子 , 墙砖严丝合缝 , 梁柱错落有致 。 院子四围彩砖铺地 , 中间铺了人造草坪 , 还有彩虹色跑道 。 作为一所乡幼儿园 , 配置相当高级了 。

此地最早其实是个姓姜的地主家住宅 , 只有后趟房15间 。 后来转卖给步云山乡大户李启明的父亲 。 1928年 , 当地政府买下了这套旧宅 , 办起了步云山历史上第一家公办小学 。 当时学校有老师4人 , 学生60多名 , 开设的科目有国文、算术、杂字、修身、音乐等 。

公办小学收费较低 , 当地人都想把孩子送到学校 , 但校舍却十分有限 , 急需扩建 。 政府苦于没有资金 , 便向庄河县教育局求助 。 彼时于凤至受张学良将军所托 , 亲自到庄河投资兴建小学 。 庄河教育局便从汉卿基金中拨出一部分 , 给了步云山乡 , 用于扩建学校 。

1930年 , 学校完工 , 人数一下子扩充到200余人 。

修建小学的资金全部都由“汉卿基金会”支付 , 学校也因此命名汉卿小学(即民间称呼的“凤至小学”) , 成为张学良在辽宁捐建的36所新民小学中的一所 。

学校一直使用到1994年 , 可见当初建筑质量过硬 。

张学良将军最早为庄河捐资修建的新民小学 , 即后来的实验小学 , 于1984年拆除 , 只留下几棵建校初期栽的槐树 。 由此 , 步云山乡中心幼儿园成为辽宁省唯一保留下来的张学良捐建学校 。

无论是否传说 , 我颇喜欢于凤至在凤至小学门前植下柳树的桥段 , 还有她说的话:“每当杏花含宿雨 , 绿柳带彩烟 , 就标志着春意正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