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构建的满洲文化体系
乾隆皇帝构建的满洲文化体系// //
近年来 , 有一思潮 , 就是进行中西方历史对比 。 跳出历史上自以为是的那种自我是世界中心的观点 , 改变过去眼里没有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中原中心史观 , 是研究历史问题的进步 。 但以此就忽略中原历史自身的进程 , 只作横向对比 , 而不作纵向对比 , 也是不完全的 。
谈到乾隆皇帝 , 有些人愿意拿乾隆皇帝与美国国父华盛顿相比 , 理由之一是他们死于同一年1799年 , 认为他们是同一时代人 。
但很多人没看到乾隆皇帝比华盛顿大21岁 , 也就是乾隆皇帝24岁登基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 , 华盛顿只是3岁孩童 。
当乾隆运筹帷幄 , 在努力平定准格尔和大小和卓叛乱 , 扩大疆域的的时候;华盛顿眼里只有他的大农场 , 同时埋怨英国人的政策让他少赚了很多钱 。
就如当今的一位80后和一位00后 , 他们即使是死于同一年 , 他们的思想还是存在很大代沟 。 何况中西文化几千年来就是走着不同的道路 ,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实现代议制的民主 , 而中原从传说时代就一人集权专制 , 即使传说中出现过的尧舜禅让 , 也是一人把王权转给另一人 , 只不过没有给自己儿子 , 就被传唱几千年 。 西方的海洋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多知道外边世界 , 并通过航海去探索 , 而中原农耕民族 , 自给自足 , 不需要外界 , 而自认为是世界中心 , 自我尊大 。 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不同 , 不能指望近代一位也不很了解外部世界的伟人去扭转 。
乾隆 , 不做横向的与西方比 , 而是纵向的在中原封建王朝中比较 , 可谓有很多之最 。
把新疆、西藏等纳入版图 , 疆域达到最大 。
人口激增到三亿多 , 汉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
乾隆时期经济发展迅速 , GDP总量曾占世界的1/3左右 , 居世界第一位 。
贝洛赫是较早对中国古代GDP进行推算的学者 , 他认为1800年的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28美元(按1960年时的美元价值计算) , 高于西欧213美元的平均值 。 就蠲(juān)免天下钱粮 。 乾隆蠲免全国钱粮 , 其次数之多 , 地域之广 , 数量之大 , 效果之好 , 在封建王朝中 , 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
乾隆在文化建设上很有建树 , 集全国力量编修很多文化典籍 , 传承中原文化 。
西方历史学家麦迪森就对乾隆盛世评价颇高:
“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 , 清王朝在其自定的目标上表现得很出色 。 从1700~1820年 , 人口从1.38亿增长到3.81亿 , 增长速度几乎是同期日本人口增长速度的8倍 , 欧洲的2倍 。 人口增长并没有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 在18世纪 , 尽管欧洲的人均收入扩张了1/4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仍然快于欧洲 。 ”
以上只是简要说一下乾隆皇帝的历史功绩 , 而且是指对中国历史贡献 。
乾隆皇帝构建的满洲文化体系// //
民族一词是来源欧洲 , 中国古代从不提什么族 。 比如只说汉人、汉儿等 , 但史书中绝对没有汉族一词 。 蒙古也如此 , 史料中只有蒙古 , 没有蒙古族 。 满洲亦然 。 史料中只出现满洲或是八旗 , 从没有出现满洲族 , 更不会有满族一词 。
只是近代革命党为推翻清朝 , 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引入西方的民族概念 , 才有汉族等民族称谓 。
乾隆皇帝肯定也不知道西方的民族概念 , 但他本人就会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等多种语言 , 知道各族群之间不同的文化体系 , 于是他也着手构建起满洲这一族群文化体系建设 。
一、国语骑射为民族之本
语言是复兴民族文化的钥匙 , 这是现代的语言 , 但自古我们的先人就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 意识到进入中原 , 面对汉文化的 , 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 很早就提出国语骑射为满语之本 。
国语就是满洲语言和文字 , 骑射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满洲尚武精神 , 更多的是文化符号作用 , 就是要把满洲语言文字和各种文化传承下去 。 离开这些 , 满洲人也就不能算是满洲人了 。
具体说一下乾隆加强民族语言学习的措施:
1、八旗官员国语不好的 , 不能提升官职 。 对于国语不好的八旗官员和士兵“严行议处” 。
2、宗学和八旗官学加强满语学习 。
3、谕定新清语 , 增补满语文词汇;重订十二字头音训;编辑出版《御制增订清文鉴》、《六部成语》、《钦定清汉对音字式》等工具书 。 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字32体 , 完备了满文的书写 。 《御制五体清文鉴》 , 相当于当时编辑出满、藏、蒙、维吾尔、汉五种文字的大型词典 , 而且标有满文注音和满文解释 。
二、建立满洲历史体系
1、加强早期国史的整理工作
整理《无圈点老档》 。 《无圈点老档》(又称《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的 , 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时期编年体史料长编 。 该档形成于清入关前 , 到乾隆中期已经百余年 , 以老满文书写 , 文字难以辨识 , 纸张年久糟旧 , 字迹漫漶不清 。 乾隆命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 , 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 , 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 , 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谟阁各一部 , 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 。 总计共抄录七份:《无圈点字档》(草本)、《加圈点字档》(草本) , 《无圈点字档》(内阁本)、《加圈点字档》(内阁本) , 《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 , 还有《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 。 《无圈点老档》原本40册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2、由阿桂等奉敕纂修《满洲源流考》 , 此书前边挂名钦定 , 可见是乾隆皇帝主抓的政治任务 , 就是乾隆要求梳理起满洲悠久的历史 。
因为客观原因 , 乾隆以前缺乏对满洲整体历史的梳理 , 包括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 , 《金史》也只是在开始的世纪部分对民族历史有简单回顾 。
而乾隆皇帝主抓编修《满洲源流考》 , 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第一次 。 此书汇辑历代史书文献中涉及肃慎、夫馀、挹娄、三韩、勿吉、百济、新罗、榦褐、渤海、金初完颜部、明建州诸卫等清以前东北地区诸主要部族的记载 。 但此书的编辑工作还是让人们存在几点疑问 。
疑问A , 此书历史不仅涉及的肃慎、挹娄、勿吉、榦褐、渤海、女真的历史 , 还涉及夫馀和朝鲜半岛上的一些历史 , 可缺失重要的高句丽 。 高句丽与渤海存在很强的继承关系 , 而且汉军八旗吸收的辽东地区居民 , 这里大多就是高句丽、渤海国的后裔 , 为何缺失高句丽 , 而增加关系不大的朝鲜半岛上的三韩、百济、新罗?
我认为增加三韩、百济、新罗 , 其真实目的还是要增加高句丽 , 但为何绕过高句丽不加 , 可能是乾隆考虑到一些汉军八旗在萨满祭祀中有唐王东征 , 也就是与高句丽作战的部分 。 这或许是乾隆犹豫再三 , 最后只增加三韩、百济、新罗 , 而放弃高句丽的原因 。
疑问B , 乾隆为构建满洲文化体系 , 编修出历史上第一部满洲历史的书籍 , 为何不用满文 , 或是翻译成满文呢?我个人认为 , 就如乾隆犹豫再三 , 放弃了高句丽一样 , 此书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 比如鲜卑、契丹这些与满洲关系密切 , 且有相当一部分融入到满洲之中 , 也没有加入到《满洲源流考》 , 也就是说 , 乾隆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 。 这部《满洲源流考》 , 也只是历史汇编性文件 , 一些重要的东西还没加进去 , 乾隆或许认为不能以此作满洲历史的定本 , 所以也就没着手翻译出满文 , 可能是考虑再编写一部理想的满洲历史 , 再用满文写或是翻译成满文 。
3、对满洲历史传承 , 乾隆继续康熙开始东巡回老家祭祖 , 属于加强国史教育部分 。
乾隆皇帝构建的满洲文化体系// //
三、民族与宗教信仰
宗教 , 尤其是全民信教的情况下 , 对散居的民族保持民族文化传统是有巨大作用的 。 如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 一直保持犹太教 , 犹太教对传承和保存其民族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 我国的回族也是散居的民族 , 但因为靠全民信奉伊斯兰教 , 而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 。
乾隆皇帝也是看到这一点 , 所以也加强和规范民族的传统宗教 。 比如也是挂名钦定由乾隆主抓编修《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文本、汉文本) , 就是对满洲民间萨满祭神仪式的系统化 。 尤其在近代出现文化断档后 , 对恢复满洲萨满文化有重要意义 。
乾隆应该是对民族未来发展作了很多设想 , 他也曾模仿蒙古族在满洲推广藏传佛教 , 乾隆命将汉文、蒙古文《大藏经》译成满文 , 由章嘉呼图克图总其事 , “每得一卷 , 即行进呈 , 以候裁定” 。 后用朱文刻印的《满文大藏经》 , 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 。 又刻印《大藏经》(也称“龙藏”) 。 乾隆还主抓建设有念满文大藏经的僧侣的寺庙 , 但满洲人竟无人报名出家当僧侣 , 后有几位锡伯人报名当僧侣 , 才避免了尴尬 。 这至少说明 , 佛教在满洲人心中还没有虔诚到愿意出家的地步 。 所以模仿蒙古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 , 可能性几乎没有 。
四、加强建设家族文化 , 提倡修谱
大部分满洲人家谱 , 一般都在600年历史左右 , 各家谱的始祖基本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祖蒙哥帖木儿的时间相当 。 只有少数的家谱时间比较长 , 如有的瓜尔佳家谱达到800多历史 , 已经传承28代 。 还有的完颜家谱可以与金末衔接 。 这些只算是少数 。 乾隆年间之前 , 各家谱一般在长房出传承 , 修谱续谱还不普遍 。 从乾隆年开始 , 国家建立八旗户籍 , 国家也保存相应八旗各家族家谱 。 各家要求继承相应职务 , 都要拿出家谱与国家保存的家谱对照 , 核对无误后 , 颁发许可继承相应职务 。 从乾隆年间开始实施此制度 , 这就要求满洲人几乎家家都要保存家谱 。
按照乾隆皇帝的敕令而组织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 全书80卷 , 是当时以国力支持编修的通谱 。 现在的满洲各大家族也陆续开展修家谱活动 , 但要编修出某一大家族的通谱 , 还是非常困难 。
另外在现实中也发现有一些稀少的满洲姓氏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没有 , 或许是人数少且没有有出历史名人 , 可能存在遗漏的 。 另外就是最初家谱都是满文 , 家谱姓氏和名字都是满文 , 在译成汉字的时候选用汉字不同 , 而出现的歧义 。
五、实施部分汉军的出旗为民政策 , 加强八旗整体的民族认同感
乾隆年间 , 为强八旗整体的纯洁度和民族认同感 , 同时也考虑到八旗生计问题 , 乾隆皇帝开始实施针对汉军的出旗为民 。 乾隆发的谕旨是这样说的:“八旗另记档案之人 , 原系开户家奴 , 冒入另户 , 后经自行首明 , 及旗人抱养民人为子者 。 至开户家奴 , 则均系旗下世仆 , 因效力年久 , 伊主情愿令其出户 , 现在各旗及外省驻防内 , 似此者颇多 , 凡一切差使 , 必先 尽另户正身挑选之后 , 方准将伊等挑补 , 而伊等欲自行谋生 , 则又以身隶旗籍 , 不能自由 。 现今八旗户口日繁 , 与其拘于成例 , 致生计日益艰窘 , 不若听从其便 , 俾得各自为谋 。 著加恩将现今在京八旗在外驻防内另记档 案及养子开户人等 , 俱准其出旗为民 , 其情愿入籍何处 , 各听其便 , 所有本身田产 , 并许其带往 。 此番办理之 后 , 隔数年 , 似此查办一次之处 , 侯朕酌量降旨 。 此内不食钱粮者 , 即令出旗外 , 其食钱粮之人 , 若一时遽行出旗 , 于伊等生计 , 不无拮据 , 其如何定以年限 , 裁汰出旗之处 , 交与该部会同八旗都统 , 详悉定议具奏 。 ”
也就是说出旗的主要是旗鼓包衣、开户人、抱养民子、旗下家奴等 。 并且每几年放出一次 。 出旗的主要是清军入关以后加入汉军八旗的 , 这部分属于纯汉族 , 对满洲认同感不强 。 这些人如果还愿意当兵 , 就转到绿营兵 。
在清军入关前加入的陈汉军是不会出旗的 。 陈汉军就包括原居住在辽东的女真人 , 还有就是高句丽、渤海国的后裔 , 纯汉族的很少 。
乾隆年间还编辑出版了大量冠名八旗的大型书籍 , 如《八旗通志》 , 加强八旗整体的共同认同感 。 而且事实上 , 八旗内部的认同感还是非常强 。 进入民国 , 其中就有呼声把满族改名旗族 , 这样就可以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所有人 。 新中国的在民族登记的时候 , 也是很多汉军八旗报了满族 。 蒙古八旗一些人虽恢复报蒙古族 , 但是各驻防地的八旗后裔们还是一起搞民族文化活动 , 八旗后裔内部一直保持团结 。
六、巩固老家满洲、实施京旗屯垦政策
清军入关后 , 一度曾打算把北京作为满洲大本营 , 由北京派往各地驻防 。 在各地驻防的 , 去世的要回北京安葬 , 不许安葬在外地 。 清政府本打算定期换岗 , 但要调军换岗 , 开支太大 , 所以后来就取消了各地轮岗的想法 。
一民族出外多久 , 还是要有故乡 。 失去故乡就如同失去了自己的根 。 乾隆皇帝意识到这点 , 同时也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 , 开始实行京旗回满洲老家屯垦 。 从乾隆开始执行 , 后代一直延续 , 最后到光绪年间还在执行 。
晚清华北一些地方闹饥荒 , 慈禧放开了满洲蒙古的地禁 , 这样清末民初就有几千万的难民进入满洲 , 满洲人在自己老家也就瞬间变为少数民族 。 这也打消了乾隆最初设计的逐步安置满洲人口回老家的打算 。
七、民族多元化设想 , 放开经商
原来人们一般认为 , 在清朝八旗内的人只能当兵 , 经商等从事其他行业一律不许可 。 但现在发现 , 就是从乾隆开始已经有了放宽 。
比如著名的和珅 , 他就开了很多商铺 , 当然大多是让下人或包衣去经营 。 曾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而英勇献身的文丰后裔 , 经回忆 , 其家也开了很多商铺 。 这些或许就证明 , 在北京算管的比较严格 , 但从乾隆开始是许可满洲人家雇人开办商铺 。
7月13日我们发的凤城白旗三台的文章《老满洲旗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做买卖商号的?》 , 经凤城白旗三台回忆 , 辽东凤凰城满州老营子就有很多从乾隆年间开始旗人开的买卖商号 。 这就如让京旗回老家屯垦一样 , 也许可一部分旗人开买卖商号 。 在云南昆明 , 满洲正蓝旗库雅拉氏汉姓胡家在咸丰年间开办的老字号合香楼 , 开创了滇式糕点 。 清代四川成都名气最大的包席馆正兴园的创始人就是蒙古旗人瓜尔佳氏关润臣开办的 , 北京卫视《档案》节目曾作了报道 。
这说明 , 自乾隆开始 , 已经放送了一些限制 , 至少说明乾隆开始设想满洲多元化发展 , 并付诸实施 。 可惜后边没有把步伐迈的大一些 , 如果后代也有乾隆这样的敢作为的皇帝 , 那么晚清的八旗生计问题或许能早日解决 。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作品 。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永乐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乾隆款粉青釉浅浮雕描金双耳蒜头瓶赏析!
- 辽朝敲响丧钟,皇帝被金人马踏如泥
- 雍正帝最钟爱的皇子:并非乾隆帝,他若不死,皇帝可能是他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 民国边疆研究的嬗变、学科构建与启示
- 汉朝这位太监有多厉害?不但拥有皇帝称号,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孙子
- 皇帝的新衣:清代古代皇帝做一件龙袍需要多少钱?
- 先得到中国的哪个省可最快统一天下?三大开国皇帝,都选了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