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身披袈裟,口渡佛法,一颗立业心,三代帝王师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身披袈裟,口渡佛法,一颗立业心,三代帝王师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 , 身披袈裟 , 口渡佛法 , 一颗立业心 , 三代帝王师// //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 ,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 , 皇太孙朱允炆即惠帝登基 。 朱允炆即位后 , 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着手削藩 。 仅一年零一个月 , 便削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 。

刚刚即位的小皇帝这么迅速地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 , 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惴惴不安 , 阵阵寒意涌上心头 。 正当他不知如何自处时 , 一个“日如三角 , 形同病虎 , 虽着僧衣 , 目光却冒出腾腾杀气”的人来到朱棣身旁 , 三言两语后 , 就改变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向 。

此人法号道衍 , 字斯道 , 号逃虚子、独庵禅师 , 苏州人 。 家里世代行医 , 他却偏偏投身寺院 , 还拜道士为师 , 学习阴阳数术 。 十四岁时出家 , 此时的元王朝已经在下坡路上走了很久 , 等道衍和尚20岁时 , 元朝气数已尽 , 之后没有多久朱元璋把他们赶回草原 , 建立了明王朝 。 而这时的道衍还只是一个藉藉无名之辈 。

洪武八年 , 朱元璋下诏天下各寺院精通儒术的僧人进京 , 经金陵大天界寺主持宗泐的推荐 , 道衍和尚从苏州来到南京 , 但也仅仅是完成一些佛法方面的工作 , 忙完了也就回来了 。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身披袈裟,口渡佛法,一颗立业心,三代帝王师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 , 身披袈裟 , 口渡佛法 , 一颗立业心 , 三代帝王师// //

洪武十五年 , 太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过世 , 悲痛万分的皇帝命令所有皇子赶回来悼唁 , 道衍和尚就是在这时追随燕王朱棣的 。 关于这件事 , 《明通鉴》记载:时诸王奔丧送葬毕, 将还 , 上命各选僧一人侍从之国 , 为幸慈皇后修佛 。 吴僧道衍 , 先以宗泐荐 , 名在燕府籍中, 一见相契 , 燕王因奏请从杖 。

当然也有传言:当时道衍观诸王 , 觉得燕王气宇轩昂 , 最富雄才大略 。 经宗泐的引荐后 , 道衍见到了朱棣 。 但是朱棣一开始对这个肥头大耳的和尚一点都不感兴趣 。 这时道衍和尚上前几步 , 对燕王说:贫僧若是能为燕王所用 , 定会为燕王带上白帽子 。 这其中的含义显而易见:朱棣身为“王” , “王”上加“白”即为“皇” 。

这是后来的小说家演绎出的版本 , 要知道这时的朱棣26岁 , 道衍和尚54岁 , 是什么契机让朱棣对这个年纪可以当他爹的人赞赏有加的 , 我们不得而知 。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道衍和尚确确实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

要说朱棣没有一点觊觎皇位的野心 , 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 可是就是差了一点什么东西 。 道衍和尚深知这一点 , 时不时就说出一些煽动燕王称帝的言论 , 不仅自己说 , 他还特意找来了自己的一位好友 , 袁珙 , 此人极其擅长相面 。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身披袈裟,口渡佛法,一颗立业心,三代帝王师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 , 身披袈裟 , 口渡佛法 , 一颗立业心 , 三代帝王师// //

袁珙去见朱棣的当日 , 朱棣找了九个身量体型与自己差不多的卫士 , 自己也打扮成卫士的模样 , 这十个人坐在酒楼里喝酒 。 袁珙到了以后 , 看了一遍这十个人 , 扑通一声就跪倒在朱棣面前 。 朱棣将人带回府里后 , 袁珙仔细端详了一阵 , 说:殿下龙行虎步 , 有天子之相 , 40 岁时会登上帝位 。

表面平静毫无波澜的朱棣心里头却乐开了花 , 再加上道衍和尚整日的“洗脑” , “称帝”的想法在朱棣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 正好赶上了朱允炆大力削藩 , 在军师道衍的运筹帷幄之下 , 这场叔侄之间争权夺利的靖难之役开始了 。

既然已经决定起事 , 道衍和尚便前前后后忙碌起来 。 缺少兵器 , 他就在王府周围建了一座打造武器的作坊 , 又为了防止打造武器时声音过大 , 引人注意 , 他还命人在作坊里养了一大堆鸭鹅 , 用它们的叫声来掩盖打铁声 。 除此以外 , 他还训练军队并鼓舞士气 。

燕王朱棣对这位和尚军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

虽然朱棣已经决意造反 , 但是他还是担心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 毕竟人家建文帝是太祖皇帝钦定的继承人 , 他一个藩王出兵反抗中央 , 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 , 不觉让人认为他这是篡位(虽然他真的要篡位) 。 道衍极力劝说朱棣造反时 , 他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民心向彼 , 奈何?他立即回答:臣知天道 , 不论民心 。 一句话彰显他作为一个战略家的格局和讲求实际 。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身披袈裟,口渡佛法,一颗立业心,三代帝王师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 , 身披袈裟 , 口渡佛法 , 一颗立业心 , 三代帝王师// //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七日 , 顺利控制北平的朱棣在北平城内对着他的将士们慷慨激昂地做着演讲:我 , 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 , 国家至亲 , 受封以来 , 惟知循法守分……必奉行天讨 , 以安社稷 。 天地神明 , 照鉴于心 。 就在他激动地演讲时 , 刚刚还是晴空万里 , 突然之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 狂风骤雨还刮下了房顶的几片瓦 。

见此情景 , 刚刚还激动万分的将士们大惊失色 , 担心这是不是什么不祥之兆 , 连见过大场面的朱棣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

全场唯一一个镇定自若的则是道衍 , 他大声地说道:只有飞龙现身时 , 才会伴随大风大雨 , 这是吉兆;屋瓦坠落 , 这说明燕王要换黄瓦了(黄瓦是皇宫用的 , 王府使用绿瓦) 。 经他这么一解释 , 大家如释重负 , 士气更甚 。

靖难之役打响后 , 道衍镇守北平 , 辅佐燕王世子 。 虽然没有跟随燕王作战 , 但此时的道衍仍在大后方积极为朱棣出谋划策:在军队士气大减时 , 督促大军重新出师;建议朱棣趁京城兵力较弱时直击京城 , 不要在周围城镇恋战;在总结三年战斗经验后 , 提出了“毋下城邑 , 疾趋京师 。 京师单弱 , 势必举”的奇谋;劝说朱棣不要杀害当时的名士方孝孺……

历时三余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 , 建文帝失踪下落不明告终 。 建文四年六月 , 燕王朱棣继皇帝位 , 即明成祖(最初是明太宗 , 成祖的庙号是嘉靖年间改的) 。 十一月任命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 , 总领朝廷佛教事务 , 为天下第一僧人 。 两年后 , 授正二品太子少师 , 允许使用俗姓“姚” , 赐名“广孝” 。

成祖对姚广孝十分敬重 , 平日上朝都称他为“少师” , 不仅如此 , 成祖还让姚广孝教导太子朱高炽和皇长孙朱瞻基 , 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三代帝王师 。 ”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身披袈裟,口渡佛法,一颗立业心,三代帝王师

史上最神秘的谋士 , 身披袈裟 , 口渡佛法 , 一颗立业心 , 三代帝王师// //

除此之外 , 明成祖还命他主持修撰《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 。

作为一位高僧 , 姚广孝为中国佛教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他在北京庆寿寺讲经说法 , “众集如云 , 法席一振” 。 他还抄传《道余录》 , 正面质疑程朱理学 。 他的《诸上善人咏》被“莲宗八祖”云栖祩宏列为十六部净土名著之一 。

他在文学方面也具有一定成就 。 时人称赞他的诗“能兼采众家 , 不事拘狭” , “清新婉约 , 颇存古调” , 同时他对诗文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赞同文学复古推崇唐宋八大家 。 明人杨士奇在《东里文集》里写道:三四十年间 , 巨缁老衲有文声者 , 溥洽与姚广孝为首 。

永乐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 姚广孝在庆寿寺去世 , 享年89岁 。 悲痛的明成祖朱棣辍朝两日 , 追封他为“推忠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荣国公” , 谥“恭靖” 。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