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现在哪吒很火 , 电影里面的台词“逆天改命”更是电影的主题 , 的确 , 朱元璋通过自己的胆识谋略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和慢慢爬到了大明皇帝的位子 , 朱元璋自己算逆袭了 , 但他设计的制度却把大明拖下万丈深渊终无法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一、开局?定局!

1368年 , 朱元璋建立大明 , 定都应天府 。 朱元璋从社会底层一路走来 , 看尽了人情冷暖、权利斗争、尔虞我诈 。 他为了确保自己的大明江山能流传千古 , 想尽一切办法消灭潜在对手 。

诏令一:“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因为朱元璋是个工作狂 , 且控制欲太强 , 丞相胡惟庸骄恣傲慢 , 这就点燃了朱元璋的怒火 , 洪武十三年(1380年) , 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 , “胡惟庸案”更是株连3万余人 。 后来朱元璋竟然直接把丞相制度废除了 , 把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最后的丞相胡惟庸

朱元璋的继任者建文帝也是严格遵守这套制度 , 丞相被废除了 , 很多琐事政事也都成了皇帝的任务 。 例如: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 , 头尾八天 , 朱元璋处理了内外奏章1660封 , 涉及3291件事 , 一天平均要批阅207份奏疏 , 处理411件事 。 工作强度如此之大 , 怕是后面的明代皇帝都吃不消 。 于是 , 内阁大学士便充当皇帝秘书的角色 , 后来逐渐演变成内阁 , 但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 它的权利来源于皇帝的信任 , 也就是给皇帝打工的 , 别看你权倾朝野 , 皇帝一句话 , 你可能就会暴尸街头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中为朱元璋

诏令二:内臣不得识字、内臣不得干预外事 。

朱元璋闯荡多年 , 对宦官很反感 , 为了保证大臣们遵守和威慑太监 , 他命人在宫门立了一块铁牌 , 上面书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 犯者斩” 。

一时间 , 太监们都惶惶不得终日 , 太监们在肉体上被折磨 , 心灵上被歧视 , 一般宦官都是家境贫寒者或在社会上混不下去(魏忠贤)才会去当声名狼藉的太监 , 但明朝后期为什么无数的人想去自宫当太监还得排队?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千年大宦官魏忠贤

说到底还是权力的诱惑 , 这些宦官中会有一小部分精明能干者获得皇帝的信任 , 从此飞黄腾达 , 走上人生巅峰 。

所以 , 你觉得太监们会老老实实、任劳任怨地为皇帝干活?

当然不是 , 如果太监们都很老实 , 那么宦官擅政为什么在明朝很流行?

二、皇帝所需要的助手之朱棣的抉择

在封建社会中 , 天下一切都是皇帝个人的 , 所以“家观念”根深蒂固 , 以至于在权力斗争中只有零和博弈:胜者为王 , 败者为寇的观念深入人心 , 根本不存在合作共赢 , 往往争的是你死我亡 , 彼失便是吾得 。

因为建文帝为了巩固皇权 , 以各种理由诛杀各藩王 , 当准备以边塞之名调离朱棣的精兵时 , 不料朱棣起兵反抗 , 于1399年挥师南下 , 发动“靖难之役” 。

这过程中朱棣的压力很大 , 一方面 , 虽然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 , 但明白人都知道这是在起兵造反 , 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另一方面 , 朱棣挥兵南下夺权 , 可历史上从北攻南的战争几乎无胜算 , 而且朱棣的军事力量也弱于建文帝 。

但后来因为主帅李景隆的指挥失误和建文帝的心软等种种原因 , 朱棣夺权成功 。 建文帝则下落不明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靖难之役

建文帝之前执政中提高文官的地位 , 宽刑省狱 , 严惩宦官 , 同时改革弊端 , 史称“建文新政” 。 建文帝的口碑还不错 , 深度文人士大夫的拥戴 。

而朱棣呢?

朱棣刚到应天府时 , 就开始大肆屠杀前臣:《明史》记载: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 灭其族 。 其中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 , 充军等罪者千余人

可以说 , 朱棣的行为让江南士大夫集团彻底和他划清界限 , 以致老死不相往来 。

而朱棣也知道自己在大臣心里的地位 ,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迁都 , 只有迁到他根基稳固的北京 , 他才能安心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迁都北京

三、只有永远的利益 , 没有永远的朋友

上文说到 , 朱棣和士大夫已交恶 , 他们对新政权并没有好感 , 况且他们在新的

政权下利益已经受到损害 , 所以他们并不会忠心拥戴朱棣 。

而此时一直受别人嘲讽冷落的宦官们站了出来:皇帝 , 我们愿意为你分忧 , 为你赴汤蹈火 。

而这正和朱棣的心意 , 于是那些深受朱允炆限制的宦官们 , 被朱棣悄悄收买 , 或主动与朱棣主动联系 , 一直偷偷地替朱棣卖命 , 且对明朝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

四、宦官们的黄金时代

其实在朱元璋最初的制度设计中 , 太监们就占得一席之位 。

而且朱元璋时期 , 宦官们就开始发挥作用:在“胡惟庸案”中搜集、整理大量情报 , 严密监视胡惟庸 , 这也为后面的“胡惟庸案”定下基调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日益壮大的东厂

“二十四衙门”的建制使宦官团体成了一个“太监小政府” , 后来在永乐帝朱棣的改造下 , 宦官们成了明朝与文官集团相抗衡的重要政治力量 。

他让宦官们参与宫中要务 , 也会出使地方 , 成为皇帝的耳目;他们不仅担负监军的职责 , 还能领兵作战;

不仅搜集情报 , 监控臣民 , 还能参与抓捕和审判 , 并影响官吏的审判结果 。

明朝的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 , 皇帝权力的衍生品“东厂” , 开始凌驾于六部机构、大明法律之上 , 他们可以随意监听上至高管大臣下至平民百姓 , 后来在朱棣的扶持下 , “厂卫之争”中东厂获胜 , 明朝权力天平更加失衡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锦衣卫

这就是永乐帝朱棣的皇位崛起之路 。

五、太监专权=明朝覆灭

朱棣的行为打乱了朱元璋精心设计的权

力格局 , 宦官成为朱棣制约江南文官集团的工具;而宦官本身也通过靖难之役的契机 , 扭转了自己“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 , 成为新权力格局下新的受益者 。

按说以后的大明皇帝应该张点心 , 给宦官们部分权力制衡文官集团就够了 , 没想到后来宦官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大 。

大明皇帝们利用太监来制衡文官 , 尤其是不断抬高“司礼监”的地位 , 让司礼监获得批红的权力 , 这就让宦官们获得了实权 , 甚至已经凌驾于内阁之上 。

例如: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吧 , 但前提条件是他获得了太监头目冯保的全力支持 , 张居正才得以退行他的“一条鞭法”改革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

张居正和冯保合作

所总结:朱元璋时 , 太监们永无出头之日 , 而朱棣的到来 , 让宦官们重获希望 , 并打破原有政治格局 , 使大明从此走上“宦官专权”这条不归路 , 直到大明覆灭 。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永乐帝朱棣设计的制度已注定大明最后的可悲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