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如何从又贫又弱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19世纪末 , 第二是工业革命爆发 , 传统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向机器化大工业时代转型 。 产业工人的数量大幅增加 , 工人的生存环境却愈发恶化 。 这种情况下 , 红色意识形态迅速在欧洲工人中传播开来 。
红色意识形态主张消灭私有产权 , 开创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 , 从事集体生产的社会 。
这当然是资产阶级政府所不允许的 。 面对方兴未艾的红色浪潮 , 各国当权势力竭力弹压 , 但工人们的抗争却并未因此停止 , 反而越来越激烈 。 两大自然不为列强所容 。 面对风起云涌的红色思潮 , 列强纷纷大力弹压 , 但工人们的抗争也此起彼伏 。 两大阶级的矛盾 , 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达到了顶峰 。
一战大大消耗了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 。 战争过程中 , 各国政府为了供应军需 , 不得不竭力在国内刮地皮 , 这使得本就处境艰难的工人群体 , 生活更加无以为继 。 到一战末期 , 欧洲各大强国相继爆发革命 , 而其中又以德国的十一月革命和俄罗斯的二月革命为甚 , 直接造成了两国君主王朝的覆膜 。 而这两场革命 , 都带有明显的红色烙印 。 瞬时间 , 红色革命大有风靡全欧的势头 。
但这股风潮没有持续太久 。 很快欧洲各国的工人革命或者惨遭镇压 , 或者变色——成果被资产阶级窃取 。
但俄罗斯不然 。 尽管二月革命后 , 孟什维克一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 不过才过了八个月不到 , 10月革命就爆发了 , 布尔什维克接管政权 , 红色意识形态在俄罗斯获得成功 。
俄国如何从又贫又弱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
新生的苏俄政府 , 在面对国家经济治理问题时 , 它的解决方法颇有新意——全盘公有制 。
说它有新意 , 乃是由于当时的欧美列强 , 甚至地球上的其他文明 , 不管强弱大小 , 经济制度方面均是以私有制占主流 。 何况工业革命的实践 , 似乎也昭示着 , 崇尚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私有制 , 确实符合当时的文明发展潮流 。
可这样的化 , 那苏联为何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 而大搞全盘公有制呢?并且 , 在苏联这个朝代的头几十年里 , 公有制主导下的苏联经济 , 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让它从沙俄时代的“帝国主义中的薄弱环节” , 摇身一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国 , 更是跻身超级大国之列 。
为什么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能够在俄罗斯大显身手?
这与苏联(俄罗斯)当时的特殊国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 说的更直白点 , 公有制之建立 , 正好与当时俄罗斯之国家发展需要高度契合 。
首先是集权中枢的需要 。 俄罗斯版图辽阔 , 国家的地缘结构与民族构成十分复杂 。 再加上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本部核心区——东欧平原处于国土最西端 , 这种地缘区位不足以确保其对各个边缘板块 , 特别远东这类极远地区的辐射力度 。 并且在族群构成上 , 俄罗斯族在当时的国家人口构成中占比相对较低 , 不足以构成绝对优势 。 这样的地缘和人文结构 , 意味着这个国家天然存在较强的分离主义隐患 。 为了确保国家统一和稳定 , 俄罗斯有必要在政治上形成一个强势中枢 , 以压制地缘、人文结构缺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
俄国如何从又贫又弱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
既然政治上要中枢集权 , 那么反应到经济方面 , 政治中枢也就必须强化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力度——特别是对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资源 , 尤其要紧控在政府手中 。 基于这种逻辑 , 苏联的国家权力架构设计上 , 政治权力就必须对资本权力高度遏制——这就为公有制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
第二个原因 , 则是俄罗斯特殊的国家发展基因 。 当时的苏俄 , 其国土面积全球第一 , 总共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凭着这份无以伦比的资本 , 苏联天然拥有成为顶级世界大国的地缘潜质 。
只不过地缘潜力不同于国力 。 苏联要真正成为顶级大国 , 还得需要将这份地缘潜力给开发出来 , 让它转化为现实国力 。
那么 , 怎么转化呢?以当时的标准 , 就是要构建一套完整、可以自给自足的大型工业体系 。
所谓完整 , 指的是工业种类 , 特别是重工业体系要比较齐全 , 不能有非常明显的短板 。 而自给自足 , 则是其国土可以为自家工业体系提供工业所需的各类矿产资源 。
而就当时而言 , 符合资源自给自足标准的国家其实很少 。 除了同样是地缘大国 , 工业化却更加先进的美国外 , 其他还能达标的 , 也就只有手握殖民地的英法两家了 。 至于德意日等新兴国家 , 在这方面压根就不够格(所以德意日后来发动了二战 , 要重新瓜分世界)
所以 , 苏联一定要大搞国土开发 , 把广袤国土的潜力激发出来 。
可是俄罗斯国土太过广袤 , 所以资源分布也相应的非常零散;加之自然环境恶劣 , 大量资源分布在边远的冻土带以及荒漠当中 , 所以不管是开发还是运输 , 难度都非常之大 。
这就出现了麻烦 。 鉴于俄罗斯资源的开发和运输难度过高 , 单凭资本力量 , 根本就很难有效推进 。 既然如此 , 只能由国家出面 , 统筹布局 , 如此方可将整个国家的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国土开发;同时 , 这种从全局战略高度进行的规划统筹 , 也能够依据国家的最紧迫需要 , 打造出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 如此方可以较低的成本开支 , 达到获取最多急需资源的目的 。
基于这种逻辑 , 国家便成为俄罗斯国土资源开发的直接主体 。 而在实现了对基础性资源的绝对直接掌控后 , 国家对整个社会工业体系的掌控力度也自然随之大增 。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考虑到俄罗斯恶劣的自然环境 , 资源的开发与运输 , 其难度都相当之大 。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使用本土资源 , 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运行成本会明显上升 。 在私有制条件下 , 企业主和资本家面对这种情况 , 通常的应对之策有两种:一 , 从国外购进廉价资源 , 二 , 索性把企业迁出俄罗斯 。
这就俄罗斯的老命了!迁出就不说了 , 哪怕仅是外购资源 , 也会导致资金外流 , 这不仅会使得俄罗斯的国土开发无以为继 , 国家无法发展;并且这也等同于将自己的工业命脉 , 交到了其他列强手中——这当然会严重损害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
所以 , 俄罗斯必须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 可是资本无国界的特点 , 决定了这种阻止 , 在私有制条件下是做不到——逐利是商人和资本家的本性 , 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外逃 。 既然如此 , 俄罗斯要想把资本留在国内 , 用于国土开发和国家建设 , 其仅有的办法:就是实行公有制 , 用政治权力直接控制经济 。
资本没国界 , 政治却有国界 。 当经济运行中掺杂了足够的政治元素 , 那么价格 , 性价比、时效性这些市场意义上的标准 , 就不再是经济决策的唯一、甚至主要考量因素 。
当然 , 这种政治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 会带有相当大的副作用——它会明显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 , 使得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大量浪费 。 不过 , 起码在工业时代的中前期 , 工业规模快速扩张 , 完全可以对冲掉这种效率降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至于资源浪费之类——对别人可能是个问题 , 但对俄罗斯来说简直就不是事儿 , 人家家里多的是资源 , 浪费得起!
俄国如何从又贫又弱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
最后一个因素 , 则是地缘格局变化的影响 。 在所谓的帝国主义列强中 , 俄罗斯的文明质量一直较低 , 所以真正的底子并不雄厚 。 再加上俄罗斯地域辽阔 , 雄踞亚欧大陆北部中央 , 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型地缘势力之间 , 都有着非常严重的结构性冲突 。 这种类似中原的地缘趣味 , 从好的方面讲 , 那是便于俄罗斯四面出击;可要从坏处看 , 俄罗斯不得不因此遭受列强的四面合围 。
这是一种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的地缘格局 。 身处此间 , 俄罗斯要么极力扩张 , 不断充实实力 , 开拓出更多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 为自己提供充足保障;要么根基难守 , 被列强合围蚕食——反正就是一句话:俄罗斯不具备故步自封的地缘基础 。
这种格局下 , 俄罗斯的中枢权力有必要把社会资源尽可能的集中到自己手中 , 以应对这接踵而至的机遇和挑战 。 而公有制模式 , 正好与政治权力最大限度控制社会资源的需求完美契合 , 故自然而然的成为苏联当局的首选 。
中央集权的需要、国家发展基因 , 以及地缘格局的变化 , 这大因素 , 一起推动了苏联对公有制的全盘接纳 。
而在公有制的助推下 , 苏联经济也的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 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 , 苏联就从沙俄时代的所谓“帝国主义薄弱环节” , 晋身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
而苏联的凤凰涅槃和快速战略崛起 , 也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造成了极大的而影响 。 尤其是在欧洲 , 伴随着苏联的火箭般兴起 , 列强对外战略也不得不随着相应调整 。 而这种调整 , 又反过来激化了欧洲列强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电动车最大的能耗杀手是什么?小鹏G3的能耗表现到底如何?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花样历史:没有狂犬病疫苗的古人,是如何一步步给自己解毒的?
- 从蒯越相马说起,刘备为何不夺荆州?
- 从《解服散说》考证皇甫谧兄长皇甫士元
- 刘先银悟《黄帝内经》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惟道是从
- 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生火”的
- 从经济和军事上,浅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