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国——襄国,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襄国是商的附属国 , 曾被商“置奠” , 辟有田猎地 , 并配有军队戍边 , 是商王朝东部边境的一个重要盟国 , 从一到五期卜辞中均有出现 。 卜辞中又有“瀼” , “瀼”应该就是襄 , 或为襄国的一个地名 。 卜辞:“王其田襄 , 刚于河 。 ”田襄 , 商王在襄地的田猎区 。 河 , 黄河 , 商王在去襄地的同时 , 要途经黄河 , 说明襄国近靠黄河 。 又见卜辞“勿益襄 , 人(夷)方不出于之 。 ”人方是东夷地区最为强大的氏族集团 , 商王朝后期的主要战略就是征服东夷人方 。 卜辞大意是不用增援襄军 , 人方没有入侵 。 说明人方一出便可到达襄国 , 两地相邻 。

那么商代襄国的具体位置在哪?卜辞中有“自瀼至于膏”的记载 , 即商王从瀼地出发到膏地去 。 膏在哪里?卜辞中又有“王狩膏鱼 , 擒 。 ”膏与膏鱼当属一地 , 膏即膏鱼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遂袭我高鱼 。 ”商代膏鱼应该就是春秋高鱼 , 高鱼属鲁 , 故址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一带 。 商王去往膏地要经过瀼地 , 有说法认为商代襄国在山东濮县 , 即今天的范县 。 范县西南一带带“襄”字古地名较多 , 可能都与这支商代襄族的频繁流动有关 。 比如《古本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前312年) , 韩明帅师伐襄丘 。 ”襄丘 , 在今山东东明县西一带 。 《左传·襄公十年》:“卫侯救宋 , 师于襄牛 。 ”襄牛 , 在今河南睢县境内 。


殷商古国——襄国,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殷商古国——襄国 , 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

古高鱼

“襄”的造字本义说法颇多 , 甲骨文与金文字形差别较大 , 无法追根溯源 , 但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跟土地播种有关 。 看“襄”的甲骨文似高举双手或顶着个器皿 , 看不出耕耘的迹像 。 笔者以为可能跟族人敬奉土神祭祀土神有关 , 也许是春耕之前的一种祭祀仪式 , 故而引申到了播种 , 所以《说文解字》说:“解衣而耕 。 ”解衣有两种解释 , 一种是宽衣劳动 , 一种是指翻土播种 。 远古族人对土地的敬畏来自土地厚德载物的品德 , “襄”字便赋予了一种新的诠释 。 春秋战国时有许多诸侯的谥号带有“襄”字 , 宋襄公、晋襄公、楚襄王等等 , 我们都知道 , 谥号是国君死后才有的 , 是后世对其一生政绩和为人的总结 , 一个君王的品行好坏、有无作为、结局如何凭谥号就可窥见一斑 。 “襄”代表“地德” , 像大地一样广袤延伸的德行 , 如“辟地有德”、“威德服远” , 辟地就是开疆拓土 , 但前提是“有德” 。 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 土地因为能包容一切而被冠以“厚德” , 开疆拓土必须具备德行 , 使心悦诚服的归顺 , 才配有“襄” , 不然 , 顶多算“武” , 比如楚武王、卫武公、秦武王等 。 可以想象 , 早期襄地沃野千里 , 每年春季来临 , 族人们无比虔诚的祭祀完土神 , 兴高采烈的带着农具奔向肥沃的耕地 , 辛勤耕作翻土播种 , 祝愿来年获得大收丰 。


殷商古国——襄国,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殷商古国——襄国 , 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

襄的甲骨文

襄国在商王畿以东边境 , 边境以外就是夷方 , 夷方是商王朝东部的顽固劲敌 , 从商中期以来 , 一直在对它用兵 , 到了商末 , 东夷战争白热化 。 商王畿东部边境重地设有不少驻兵 , 襄国地境也少不了一支戍边之师 。 卜辞:“王在师襄……”师襄 , 即襄师 , 商王驻在襄地的一支武装力量 , 卜辞大意是商王在襄地军营巡视 。 关于这支驻军 , 《殷周金文集成》录有商代铜器《小子L鼎》也可一证 , 其铭文:“乙亥 , 子赐小子? , 王商 (赏 )贝在襄师(次) , L用乍父己宝尊 。 ”作器者名字L(上面一只眼睛 , 下面作双手拉弓状)不释 , 里面提到商王在襄国军事基地赏赐了小子L贝币 , 小子L用这些钱铸制了这尊铜器作为纪念 。 小子L当为商王派驻在襄地的首领 , 即这支襄师的最高统率 。 从小子L名字的甲骨文形象来看 , 此人擅长弓射 。


殷商古国——襄国,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殷商古国——襄国 , 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

襄地作为商王的田猎地和祭祀场所 , 商王须经常出入襄地进行各种活动 。 为了更好的利于统治边缘地区 , 商王对襄地进行置奠 , 卜辞中有“……奠……在襄”的记载 , 这也不失为商王笼络襄族人民、巩固王畿防御东部敌对势力乘虚而入的一种手段 。 商王设在东部的田猎区很多 , 范围很广 , 上面提到的“膏鱼”也有田猎区 , 商王每每去往膏鱼 , 必从襄地田猎区经过 。 “戊寅 , 王狩膏鱼 , 擒 。 ”商王在膏鱼之地狩猎 , 擒获了猎物 。 卜辞:“获麋两百……在襄 。 ”、“贞于乙酉陷麋在襄 。 ”襄地多麋鹿 , 这是襄国向商王一次性进贡麋鹿两百头 。 “贞翌丁巳侑十羌 , 在襄 。 ”这是商王在襄地用羌牲进行祭祀活动 。


殷商古国——襄国,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殷商古国——襄国 , 国内带“襄”字地名基本跟它有关// //

商代铜器“小子?鼎”铭文拓本

结合五期卜辞的记载 , 襄国应该参与了商末东夷之战 , 助商王征服东夷地区 。 最后结局或于商末大板荡时期被武王所灭 。 襄国亡后 , 其部分族人可能南迁到了河南襄城县、鲁山县一带 , 鲁山县南部有瀼河乡 , 因境内瀼水而得名 , 包括再往南边的湖北襄阳 , 其境内有襄山襄水 , 都或跟这支商代襄族来此定居有关 , 尽管襄阳地名来历说法不一 。 传统资料多认为各地带有“襄”字地名源于春秋时代某些国家的国君谥号 , 比如襄城县源于周襄王曾在此避难、襄邑县(今河南睢县)则来源于宋襄公等等 , 不过其中不排除商末周初社会转型时期襄人流居此地的可能 。

文/堰风

殷商古国——黎国 , “黍”来自这里 , 成语“黎民百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