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曹操曾经数次请孔明出山
大家都知道 , 孔明是曹操的死对头 , 然而据史书记载 , 曹操居然曾数度请孔明出山!
事情是这样的 。
据东晋名著《抱朴子·逸民篇》记载:
魏武帝刑法严峻 , 果于杀戮 , 乃心欲用乎孔明 。 孔明自陈不乐出仕 , 武帝谢遣之 , 曰:“义不使高世之士 , 辱于污君之朝也 。 ”其鞭挞九有 , 草创皇基 , 宜哉!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魏武帝(即曹操)刑法严厉 , 杀人不眨眼 , 而有心想任用孔明 。 孔明却自己说不愿意当官 。 于是 , 曹操就把他送走了 , 并说:“据正义 , 不让超绝世俗的人 , 在无道昏君的朝廷上受辱 。 ”看来 , 曹操挥鞭征战九州 , 初创魏朝的帝王基业 , 这是理所当然的啊!
这么看来 , 曹老板还真有几分包举宇内的气度 。
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
夫英雄者 , 胸怀大志 , 腹有良谋 , 有包藏宇宙之机 ,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看到这段故事以后 , 不禁感慨道:“稚川去魏未遥 , 孔明传、注俱不载 。 或曰 , 孔明谢遣 , 仲达逼出 , 天将亡魏 , 即孟德亦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耶?”
稚川 , 就是《抱朴子》的作者葛洪 , 东晋人 , 字稚川 。 胡应麟的话翻译过来 , 就是说:稚川生活的年代距离魏朝并不遥远 , 而《抱朴子》的这段文字 , 在孔明的传(即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即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里都没有 。 有人说 , 孔明被辞别遣散 , 仲达(即司马懿)却被逼出来做官 , 这是天要亡魏啊!就算是曹孟德也有不能预见的事情吗?”
当年曹操想征辟司马懿出来做官 , 司马懿装病不出 , 结果被曹操逼着出来当官 , 其最终结果却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 大开杀戒 , 控制曹魏政权 , 孙子司马炎更是篡夺了曹魏江山 , 建立了晋朝 。
倒是孔明同志 , 曹操请了几次都请不动 , 最后却放走了 。 这一放不要紧 , 孔明投奔了刘备 , 辅佐刘备咸鱼翻身 , 用后半生跟曹魏死磕 。
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
司马懿:都是被逼的
谁说天不灭曹?这是天亡大魏啊!
不仅如此 , 近代学者卢弼著《三国志集解》 , 把这段故事和胡应麟的感慨 , 都记在了裴松之注诸葛亮劝孟公威不要北上仕曹的文字之下 , 看来是认为这段文字正好表明了诸葛亮不愿出山仕曹的决心 。
“孔明”不是注册商标 , 那么……
是不是很毁三观 , 也很为古人叹息?
然而……
胡应麟可能搞错了 。
提起孔明 , 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或者说是唯一反应 , 都是诸葛亮 。 但是 , 我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 , 就是“孔明”没有被诸葛亮在工商局注册过 , 既然不是注册商标 , 那么谁都可以用 , 会不会是另一个孔明?
说来也巧了 , 就在我们这位著名的诸葛孔明的生活年代 , 真的还就有另外一名孔明 , 见诸史册 。 《三国志·管宁传》记载:
颍川胡昭 , 字孔明 , ……太祖为丞相 , 辟 , 不诣 。 ……胡昭始避地冀州 , 亦辞袁绍之命 , 遁还乡里 。 太祖为司空、丞相 , 频加礼辟 。 昭往应命 , 既至 , 自陈一介野生 , 无军国之用 , 归诚求去 。 太祖曰:“人各有志 , 出处异趣 , 勉卒雅尚 , 义不相屈 。 ”昭乃转居陆浑山中 , 躬耕乐道 , 以经籍自娱 。 闾里敬而爱之 。
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
胡孔明:大家好 , 我叫孔明 , 胡孔明的孔明
而且更为巧合的是 , 这位胡昭胡孔明 , 曾经被曹操屡次征辟 , 最后自己跑去跟曹操说 , 我不喜欢做官 , 然后曹操就让他自由自在去了 。 这和《抱朴子》中所记载的事情如出一辙!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巧合 , 这根本就是因为 , 《抱朴子》里所记载的就是这位胡孔明 , 而不是我们平时所熟悉的诸葛孔明 。
胡应麟说《抱朴子》的记载不见于孔明传、注中 , 似乎就已经判断错了 。 因为胡昭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独立立传 , 而是在《管宁传》之中 , 此其一;而《管宁传》中这段关于胡昭的记载 , 和《抱朴子》大同小异 , 也不当称为“不载” 。 所以 , 胡应麟大概就是认为 , 《抱朴子》中的孔明 , 就是诸葛孔明 , 这就弄错了 。 当然 , 胡应麟原话出于何处尚未查证 , 因此 , 以上仅是根据这句话来判断胡应麟对“孔明”身份的认识 。
而卢弼也在后面《出师表》下 , 注引了梁章钜话 。 梁章钜说:“此节有引裴松之注曹操欲用孔明事 , 误也 。 曹操欲用之孔明 , 乃颍川胡昭字孔明 , 见《管宁传》 , 非诸葛亮也 。 ”卢弼注引此句 , 当然也就纠正了胡应麟的错误 。
不会祭东风 , 去比东风还要硬
那么胡昭到底是何许人也?胡昭是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 后来到陆浑山里隐居 , 自耕自给 。 这倒是和当年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很像 。 虽然胡孔明不是诸葛孔明 , 没有投奔刘备 , 但也曾与刘备集团有过那么一点瓜葛 。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 , 曹军与刘备的主力部队在汉中鏖战 。 陆浑县长张固奉命抓壮丁 , 派到汉中去服役 。 老百姓对此大为不满 , 其中一个叫孙狼的趁机发动民变 , 杀死了县主簿 , 然后打家劫舍 。 陆浑县大乱 。
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
做孔明做到这份儿上 , 会不会祭东风 , 已经无所谓了
张固的第一反应不是派兵镇压 , 而是带了十几个士兵 , 跑到胡昭隐居的地方一通招呼 。 关键时刻 , 名人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 , 许多百姓都前来归附 , 慢慢的 , 张固重新恢复了对陆浑县的管理 。
胡昭一个人 , 比军队还管用 。
孙狼眼看要玩完 , 赶紧跟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大佬关羽取得了联系 , 关二爷授予孙狼印绶 , 承认孙狼是自己的“别动队” 。 扯着关二爷的大旗 , 孙狼又杀回陆浑打游击 。
《三国演义》里 , 江东的孙郎曾经忌讳诸葛孔明 。 而历史上 , 眼前这为孙狼对另一位孔明岂止是忌讳 , 简直是奉若神明 。
孙狼带着一帮好汉路过陆浑以南的长乐亭时 , 竟然跟几位“总瓢把子”一起主动发誓:“胡居士贤者也 , 一不得犯其部落 。 ”大家说好了 , 谁也不去胡昭的“势力范围”内打草谷 。
于是乎 , 整个陆浑县因为有了胡昭这位活神仙 , 躲过了一劫 。
做孔明做到这个程度 , 会不会祭东风 , 已经无所谓了吧 。
孔明救了司马懿 , 司马懿要了孔明的命
诸葛孔明跟司马懿死磕 , 胡孔明却是司马懿的恩人 。
胡昭曾经讲学 , 既然是大咖 , 粉丝必然少不了 , 难免就有些了不得的人物 。 青年时代的司马懿 , 就是胡大咖的脑残粉 。 而胡昭也很看好这位粉丝 , 觉得司马懿胸有大志 , 日后必然有大出息 。 于是 , 俩人玩儿得非常好 。
据《高士传》记载:
初 , 晋宣帝为布衣时 , 与昭有旧 。
不过 , 胡昭的脑残粉中 , 也有一些真“脑残” 。 比如有个粉丝叫周生 , 整天对前来登门的学子粉丝品头论足 , 当然了 , 肯定免不了品品司马懿的头 , 论论司马懿的足 。 这让司马懿很愤怒 。
司马懿是能忍的 , 隐忍不发 , 顶多对周生翻个白眼 。 然而周生是忍不了的 , 忍不了 , 就要动手了 。
周生打算带着一帮混子 , 中途截杀司马懿 。
不过消息很快走漏 , 胡昭听说后 ,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 好不容易堵住了周生 , 对周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甚至到了痛哭流涕的地步 。
就像在陆浑县一样 , 胡昭再一次发挥了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
气势汹汹的周生 , 居然被胡昭说服了 。
《高士传》是写道:
昭闻而步陟险 , 止(周)生 , 生不肯 , 昭泣与结诚 , 生感其义 , 乃止 。
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
这就是命!
胡昭当然不会想到 , 自己这位孔明 , 阻止了周生的刺杀 , 救了司马懿一条命 。
而这位司马懿 , 日后将在秦岭之北 , 凭借龟缩战术 , 要了另一位孔明的命 。
这就是命!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 , 也就是司马懿掌控曹魏政权的第二年 , 司马懿就以曹魏的名义 , 公车特别征召胡昭 。 想来 , 一是想用胡昭的声望 , 提高自己的威望;二是多少要报答一下当年的知遇与救命之恩 。
而胡昭却在这一年寿终正寝 , 享年89岁 。 寿命不仅超过了54岁的诸葛孔明 , 也超过了下一年便去世、73岁的司马仲达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大清亡于刘家庙?满族人统领北洋军指挥不灵,成就袁世凯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
- 你不知道的李清照:除了写诗,还是赌神和酒神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防瘟疫,须关羽不能张飞;战病毒,要八戒更夸悟空
-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苏联不解体?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盗墓贼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