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1852年4月 , 太平军在与清军的迂回战斗中逐渐摆脱了囿战于广西境内的不利处境 , 得以移师湖南 , 并沿着长江航道一路东进 。 次年3月 , 太平军经过与南京清朝守军的激战后 , 完成了对该城的征服 , 旋即 , 太平军将起义政权的都城定于此 , 并将此更名为“天京” 。

但在太平军向东进军的一路上 , 并不是和风细雨的“游江之旅” , 在他们身后 , 清军统将向荣所率的部队仍在马不停蹄地对其实施追击 , 当他们攻下南京后 , 向荣的部队也在相隔不久的时间里进抵天京外围 , 并于此设立名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的两个野战军集团 , 试图待机对天京实施攻夺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驻屯在天京外围地区的清军

江南、江北两大营在天京城外的存在 , 让太平天国领导层中的各成员心里很不是滋味 , 拔除两大营对“天都”的威胁 , 成为了天国诸位领导人的夙愿 。

一、清朝追兵兵围"天都"

太平军离开广西后 , 一路上经过不断的招兵买马 , 致其奠都南京时 , 人员规模已达到70余万 , 是初建时的30余倍 , 然而相比清军 , 他们的规模显然还差着一大截 。

当向荣率部追击至南京城外时 , 鉴于太平军的力量都悉数屯于城内 , 于是采取以困促降的办法 , 试图在避免恶战造成部众大减员的同时 , 消磨太平军的斗志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约1850年代 , 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江南大营将兵

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人都深知向荣心里的“小九九” , 因而决定在都城奠固后 , 迅速组织外向型的征战 , 以获取“天都”战略上的屏障以及稳固的、由天国政权掌握的物资产供地 。

1853年5月 , 经过短暂而紧张的筹备 , 北伐、西征相继被拉开序幕 。 由于清朝政府的拥军规模远超太平军 , 且拥有大量的地方团练武装助战 , 因而太平军的两大军事动作 , 没有对向荣麾下的江南、江北两大营起到任何“调虎离山”的作用 。

而在太平军北战西征之际 , 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屯兵规模不降反升 , 这使得“天都”天京面临的战略压力与日俱增 。 为了尽早荡除清军对天京的威胁 , 杨秀清向正领兵进行西征之战的石达开下达命令 , 令其从速会师江南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杨秀清

二、翼王挥师回援 , 大江南北两大营被破

此时 , 石达开眼下的形势一片大好 , 因为在江西战场上 , 领衔湘军的清朝重臣曾国藩正被其所属之部围困在南昌 , 宛如“瓮中之鳖” 。 就石达开本人来说 , 他并不愿意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让西征的事业戛然而止 , 然而迫于杨秀清的压力 , 他还是遵从命令 , 挥师东返 。

石达开部离开江西后 , 向地处天京西北外围的皖南地区展开进击 。 在攻占祁门、泾县等地以后 , 石达开部于1856年5月又攻占宁国府(今宣城) 。

宁国府的“失陷” , 让向荣感觉到自己和部下有被反包围的危险 , 于是决定拨出兵力约1500 , 北派宁国以对石达开部展开阻击 。 但石达开部的将兵都是在最近几年里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 且规模达3万之多 , 向荣派出的千余兵力 , 根本不可能完成预期的战斗任务 。 兵锋一接 , 他们就像秋风扫落叶般地被杀得丢盔弃甲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石达开在影视中的形象

杀完向荣的遣来之兵后 , 石达开部又乘胜进占芜湖 , 以在天京的西北面建立一个监视江北大营的据点 。 在芜湖稍事休整后 , 石达开将麾下部队切分成三路 , 用以对位于紫金山南麓明孝陵的江南大营展开围攻 。

三路部队中 , 由石达开亲率的一路进抵天京以北的城郊 , 而另两路 , 则分别进驻秣陵关和溧水 。 与此同时 , 燕王秦日纲也在杨秀清的强硬命令下 , 统率一支8000人的部队从天京城内向江南大营的东北面进发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眼见太平军的作战部署行将截断自己的后路 , 向荣坐立不安 , 于是急令其麾下的得力干将张国梁 , 令其从江北大营抽调兵力协防江南大营 。 张国梁率部火速南驰 , 然而就在张国梁部离开江北大营的一刻 , 坐镇天京的杨秀清便指令北面各路归其统领的太平军部队扑向江北大营 。

6月18日 , 秦日纲在部将李秀成、陈玉成的帮助下 , 集结起一支规模达6万的部队 , 率先向江南大营发起进攻 , 由于张国梁部尚未赶到 , 向荣只能紧闭营门 , 以守代攻 。 战斗持续了一整日 , 19日晨 , 秦日纲请求杨秀清打开城门 , 让部下官兵进城休整 , 结果却遭到杨秀清拒绝 。 无奈 , 秦日纲只能奉命力战 , 至石达开率部来援后 , 胶着的战斗局面才有所改观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秦日纲的影视形象

江南大营被攻破进入倒计时的阶段 , 张国梁部抵达了战场 , 然而由于江南大营的有生之力已在前期战斗中损失严重 , 因而 , 张国梁部的抵达 , 已经扭转不了局势 。 交战中 , 张国梁的左腿中弹负伤 , 几乎要被太平军生擒 。 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 , 向荣等决定放弃江南大营 , 伺机向北突围 。

秦日纲率部对北逃的清军实施追击 , 进至江北时 , 遭到清朝督司冯子材所率部队的阻击 。 在冯部阻击的掩护下 , 向、张两部余下的4万余人得以逃过一劫 , 并在一年多后 , 重新被整编为“二期江南大营”的核心战力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冯子材晚年相 。 第一次江南大营战役 , 他因救援向、张部而崭露头角 , 晚年 , 它又在中法战争镇南关之战中威名

三、天京城中暗藏杀机

向、张突围“成功”后 , 江南大营剩余的战力虽得以保存 , 但向荣本人却并高兴不起来 。 愤懑了1个多月后 , 向荣在营帐中自尽而死 。 死后 , 他的职位由江南提督和春接掌 。

清军在第一次江南大营之战中的战败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总结说来 , 不外乎就是这几个:军纪松弛、兵力不足、饷源不足、内部倾轧、没有得力水师的援战 。

作为隶属于清朝中央政府的野战集团单位 , 江北、江南两大营的清军本应拥有较高的军事素质 , 然而 , 由于向荣等治军不力 , 营中将兵普遍有本末倒置 , 以玩乐嫖赌作主业、把训练演习当副业的倾向 。 1853至1856与太平军对峙的3年间 , 营中将兵时常有外出扰民、侵夺民财的事件产生 , 因而在当地人们的眼里 , 他们并不受爱戴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约1850年代 , 时人画笔下痞气十足的清军

在兵力问题上 , 清政府由于在严防太平军进扰京畿重地的同时 , 又得拨兵注视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动向 , 因而无力拨兵南援 , 致使向荣等只能从江南以南的省份募勇 。 由于清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威信已在不断流失 , 因而民众应募的热情并不高 。

饷源不足乃是清军败绩的中心原因 , 由于款项时常无法按时拨发 , 兵员屡有弃队潜逃、哄抢粮台甚至成群涌入统将帐营哗饷的情况发生 。 对于这种现象 , 向荣自己也说:“兵员们食薄衣单 , 断难空着肚皮出力作战 。 ”

将帅不和在第一期江南大营的存续期间 , 也是清军败绩的一大要因 。 向荣与时任江南提督的和春长期以来意见不统 , 导致江南大营受到太平军进逼时 , 和春不肯出兵救援 。 向荣死后 , 和春可谓是满心喜悦地接过了营统之位 , 并“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太平军“据领”的天京濒临长江 , 要想在对阵太平军的战斗中取胜 , 拥有水军的支援是必要条件 。 然而第一次江南大营之战进行时 , 整个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包围中 , 四处都有频起的战乱 , 因而 , 清政府根本无法动用足够的水战力量前来阻遏太平军攻伐两大营 。

当然 , 虽然太平军在破袭江南、江北两大营的战斗中取胜 , 但这并掩盖不了天国政权内部愈演愈烈的权势矛盾 。 由于东王杨秀清在把持政权期间渐变跋扈 , 因而以天王洪秀全、北王韦昌辉为首的其他领导人对他日渐不满 , 甚至有心想要将其除掉 。 燕王秦日纲在前述的杨秀清拒其部入城休整事件中对杨秀清心生嫌隙 , 因而在韦昌辉决定诛杀杨秀清时 , 也加势前者 。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胜利中隐藏着巨大矛盾 , 为天京事变埋下种子// //

▲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而死的太平军

综前所述 , 1856年的这场江南大营破袭战 , 在军事上它只创造了极其有限的意义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此战的进行 , 导致形势正好的西征被突然叫停 , 为曾国藩及其统领的湘军留下了喘息之机 , 让其日后成为了天国政权的终结势力;另一方面 , 此战引发的争功之斗 , 成为了天京事变的导火索 。 经事变一劫 , 天国政权元气大伤 , 这又为北逃清军的重整 , 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

参考资料:

1.《论1853—1856年间的清军江南大营》(王建华)

2.《道咸宦海见闻录》(张集馨)

3.《太平天国史》(罗尔纲)

4.《The Roots and Consequences of Civil Wars and Revolutions: Conflicts That Changed World History》(Spencer C. Tu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