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世界级人才为何仍旧缺乏?又该如何改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作为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 , 中国的世界级人才为何仍旧缺乏?又该如何改善?

(央视财经 《中国经济大讲堂》)在《中国经济大讲堂》中 ,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指出 , 中国诺贝尔奖的缺乏映射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尖子人才不足的现状 ,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尖子人才 , 就没有足够多的技术创新 , 尤其是缺乏原始创新的能力 , 在国际竞争中 , 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 被“卡脖子”等窘境 。

9月5日21:48 , 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 ,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 , 为您深度解读《科技强国梦 , 我们该如何实现?》 。

嘉宾简介


作为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世界级人才为何仍旧缺乏?又该如何改善?

作为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 , 中国的世界级人才为何仍旧缺乏?又该如何改善?// //

徐冠华 , 科技部原部长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年幼时阅读德国儿童科普著作《乌拉波拉故事集》 , 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强烈兴趣 。 投身科研工作后 , 他坚持“科技报国”的信念 , 始终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 他走上科技部部长的岗位伊始 ,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 “让科技惠及每一个百姓” 。 他组织2000多名来自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的专家 , 开始了空前规模的战略研究 , 用三年时间 , 制定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 , 确立了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战略目标 , 并积极推动这个纲要的具体实施 。

我认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 就是我们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 , 也缺乏世界级的科技战略家 。 我们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 也是科技人员最大量的国家 , 但是世界级的人才仍旧缺乏 。

有人认为 , “诺贝尔奖”无用 , 中国科技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与“诺贝尔奖”无关;也有人认为 , “诺贝尔奖”十分重要 , 所以应当列为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目标 , 而且要用政府的力量给予支持 。 我的意见:不同意“诺贝尔奖无用论” , 也不同意把获得诺贝尔奖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或指标 。 我认为 , 诺贝尔奖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造能力、科学技术积累 , 特别是一个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 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

美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 , 同时也是原始创新能力、新兴产业发展能力最强的国家 , 几乎主导了近代从信息、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纳米材料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 获得诺贝尔奖的每位日本科学家背后 , 几乎都对应着一个高新技术产业 。 在半导体芯片、光学、超级计算机、超高精度机床、工业机器人、顶尖精密仪器、碳纤维、工程器械、燃气机轮等多个领域都能找到这种对应关系 。

以大家现在最关注的半导体芯片技术为例 , 日本企业在其中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刻胶、靶材料、封装材料等14种材料上均占50%及以上的市场份额 , 在全球范围内长期保持着绝对优势 。

为什么美国和日本能够培养出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因为他们有高层次、多领域的科学技术梯队 。 用个通俗的比喻 , 一个国家的人才和知识的储备像一座金字塔 , 诺贝尔奖获得者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 金字塔越高 , 塔基和塔身一定越宽厚 , 象征着有更多的人才和创新潜力 。 虽然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一定直接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 但是巨大金字塔的塔基支撑了不同高度的不同层次人才 , 这正是支撑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所在 。

中国诺贝尔奖的缺乏也正是映射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尖子人才不足的现状 , 进而导致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建立新兴产业能力的薄弱 。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尖子人才 , 就没有足够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的能力 , 在国际竞争中 , 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 被“卡脖子”等窘境 。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