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茶座】成都人喜欢坐茶馆;茶馆里卖花生、瓜子 , 可以谈生意、擦皮鞋、掏耳朵、打长牌、搓麻将、闷瞌睡、舒筋骨、写文章等 。 茶馆聚集了社会的三教九流 , 不分高低贵贱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茶楼】成都茶馆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 , 清末时期成都的街巷有五百余条 , 茶馆就有四百五十余家 。 大街小巷里 , 随处可见各种大、小茶馆;茶馆遍布成都城乡的各个角落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华西联合大学的生化系学生和教师】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 , 基督教会创建的华西协合大学(华西联合大学前身)开学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 中国人掌握了教育主权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华西联合大学医学院正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 协合大学与其它各地教会大学合并成立华西联合大学 。 由于这是由五所大学构成的 , 在当时 , 联合大学也被称为五大学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杜甫草堂】759年 , 杜甫携家人入蜀 , 来到成都 。 次年 , 在西郊建造茅屋(成都草堂)居住 。 765年 , 杜甫一家迁居搬离 , 草堂逐渐损毁 。 很久之后 , 韦姓文人在遗址将茅屋重建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杜甫草堂】草堂毁于明末兵火;清朝的多位皇帝曾对草堂重建、修缮 。 军阀混战 , 草堂被用于伤兵病院、军队马厩;匾额多被官兵当柴烧了 。 五十年代初 , 草堂在重修后开放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华阳县文庙】华阳县文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 。 抗战时期 , 北京燕京大学迁至成都;陕西街作为校本部 , 男生宿舍安排在华阳县文庙 。 文庙大成殿用于餐厅 , 宿舍在文庙廊屋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温江苏坡桥 , 科学仪器工厂的工作人员 。 】555年(西魏恭帝二年) , 设立温江县制 。 明朝、清期 , 该县均隶属成都府 。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 温江县为第一督察专员公署治地 。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 , 生活在抗战大后方// //

成都老照片 , 1943年-1944年 。 摄影:李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