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慧语录(商道书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鬼谷子智慧语录(商道书院)


鬼谷子智慧语录(商道书院)

鬼谷子智慧语录(商道书院)// //

“智圣”鬼谷子何许人也?

两千多年来 , 兵法家尊鬼谷子为圣人 , 纵横家尊他为始祖 , 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 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 , 尊为王禅老祖 。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 , 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 , 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 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 , 呼风唤雨 , 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 而这一切 , 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

1、天下时势

所谓天下之时 , 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 。 所谓天下之势 , 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 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 , 风向是时 , 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 。 把握时势 , 就是弄潮 。 天下时势 , 扑朔迷离 , 神鬼莫测 , 瞬息万变 。 圣人知时识势 , 因时用势 , 因而治世 。 奸贼逆时生势 , 因而乱世 。

2、揣天下

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 。 若是揣人 , 则要察其言 , 观其色 , 闻其声 , 视其行 , 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 。 若是揣天下 , 则要透视国情 , 观其货财之有无 , 人民之多少 , 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 , 君臣之贤愚 , 天时之福祸 , 民心之向背 , 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 , 是兴是亡 。

3、谋定而后动

弈棋离不开棋子 , 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 , 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 , 只有置于局中 , 才会生动 , 才会我中有你 , 你中有我 。 若是一子落错 , 轻则失地损兵 , 重则全局皆输 , 是以任何落子 , 必谋定而后动 。

4、机心与道心

机心是术 , 若无道心统御 , 术越高 , 行越偏 , 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 , 只怕想保自身 , 也是难能 。 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 , 祸及自身 , 殃及他人 。

5、悟道的四重境界

悟道可有四重境界 , 初为闻道 , 次为知道 , 再为见道 , 终为得道 。 春秋鲁人仲尼闻道 , 但不知其所以然 , 于是不辞劳苦 , 赶赴洛阳 , 问道于先圣老聃 。 先圣论道三日 , 仲尼由是知道 , 大悟人世之理 , 遂立儒家之言 。 由此可见 , “知道”二字 , 甚了不起 。

6、术与道

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 就兵学而言 , 用兵之术在于战胜 , 用兵之道在于息争 。 故善用兵者 , 并不好战 , 用兵之道 , 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 在于化干戈为玉帛 , 以四两拨千钧

7、何谓善言

善言者 , 言则口若悬河 , 旁征博引 , 可使人想所不欲想 , 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 , 势若引弓之矢 , 可使人心神不安 , 如坠五里云雾中 。 此所谓不言即言 , 无声胜有声 。

8、观天下

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 , 不能单靠眼睛 , 要用直觉 , 要用心 。 观远山 , 不必上远山 , 看深谷 , 也不必下深谷 。 反过来说 , 若是真的上了远山 , 你只会观不见远山 , 看不到深谷 。 就好比钻进林中 , 但见树木 , 不见林莽 。 要想看到林莽 , 唯有站在此处绝顶 , 用眼望下去 , 用直觉望下去 , 再用心望下去 。 ”

9、天、圣、人三道

天道为自然之道 , 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 , 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 , 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 。 此三道相辅相成 , 失此离彼远天道 , 圣道困;远圣道 , 人道难 。

10、何谓摩意

所谓摩意 , 就是投其所好 , 诱其心情 。 譬如说 , 对方廉洁 , 若说以刚正 , 此人必喜 , 喜 , 必泄其情;对方贪婪 , 若结以财物 , 此人必喜 , 喜 , 必泄其情;对方好色 , 若诱以美色 , 此人必喜 , 喜 , 必泄其情 。 是以善摩之人 , 如临渊钓鱼 , 只要用饵得当 , 鱼必上钩

11、捭阖道术

捭阖道术 , 皆有循依 。 如果揣摩已成 , 利弊已权 , 则可决定如何出言 。 一般说来 , 当因人而言 。 与智者言 , 依博;与博者言 , 依辨;与辨者言 , 依要;与贵者言 , 依势;与富者言 , 依高;与贫者言 , 依利;与贱者言 , 依谦;与勇者言 , 依敢……

12、人心之治

天下不治 , 在于人心不治 。 人心不治 , 在于欲念横溢 。 欲治天下 , 首治人心;欲治人心 , 首治乱象 。 治乱不过是个手段 , 治心才是务本正道 。 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 , 只以强力统一天下 , 纵使成功 , 天下非但不治 , 只会更乱 。

13、天下均势

所谓合纵 , 就是保持力量均衡 。 秦人若是无力 , 纵亲反而不成 。 秦人只有张势蓄力 , 保持强大 , 三晋才有危机感 , 才乐意合纵 。 三晋只有合纵 , 秦人才会产生惧怕 , 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 。 秦人越强 , 三晋越合;三晋越合 , 秦人越强 , 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 , 方能制衡 。

14、决断

天下诸事 , 皆因选择 , 亦皆由选择 。 人生之妙 , 正在于此 。 万事万物 , 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 , 一是易决之事 , 一是不易决之事 。 易决之事就是当下可断之事 , 天下诸事 , 大多属此 。 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 。 不易决之事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两利相权取其重 。

15、妄念

这个世上 , 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 , 一是死人 , 二是神人 。 你两者都不是 , 有此妄念 , 为何要控制它呢?

16、剑道

就剑道而论 , 天下只有三剑 。 圣剑又名天道之剑 , 以道为背 , 以德为锋 , 以阴阳为气 , 以五行为柄 , 上可断天光 , 下可绝地维 。 贤剑又叫天子之剑 , 以万民为背 , 以贤臣为锋上应天道 , 下顺地理 , 中和民意 。 俗剑又叫人剑 , 以精钢为锋 , 以合金为背 , 以冷森为气 , 上可斩头颅 , 下可剁双足 , 中可破腑脏 。

17、天下分合

天下分合 , 可有两种 , 一是名分实合 , 二是名合实分 。 武王分封 , 当属名分实合 。 西周初年 , 天下大势是 , 周天子威服四方 。 周公制礼 , 诸侯皆受王命 , 礼乐有序 , 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 。 然而 , 平王东迁之后 , 情势有所变化 , 周室式微 , 诸侯坐大 , 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 , 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

18、审时度势

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 定要做到“审时度势” , 审天下之时 , 度天下之势 。 所谓天下之时 , 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 , 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 把握时势 , 就是弄潮 。 天下时势 , 扑朔迷离 , 神鬼莫测 , 瞬息万变 。 圣人知时识势 , 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 , 因而乱世 。

19、捭阖之术

捭阖之术 , 捭即开 , 即言;阖即闭 , 即不言 。 捭阖之术 , 就是张口闭口之术 , 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 , 最是难得 。 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 , 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 , 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 。 常言道 , 福从口入 , 祸从口出 , 讲的就是这个理 。

20、情心与道心

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 。 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 , 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 。 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 , 世人有男女 。 阳阴相合 , 雄雌相匹 , 男女相配 , 此乃道之常理 。 情心即道心 , 道心亦即情心 。 生情与修道 , 二者并无相碍 。 不悟情心 , 难通道理 。 缘到情到 , 缘止情止;情到心到 , 情止心止 。

21、凡人皆有心障

常言道 , 人无完人 。 此话是说 , 凡人皆有心障 , 或表现为此 , 或表现为彼 。 目中无人 , 自吹自擂 , 不求甚解 , 好高骛远 , 争风吃醋 , 自作聪明 , 凡此种种 , 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 , 极少说话 , 也很少与人合群 , 此心障在于无自信 。 修道之本 , 就在于去除心障 。

22、觉他

去除心障 , 在于自觉 , 自觉之至 , 在于觉他 。 自觉不易 , 觉他也就更难了 。 也就是说 , 他障易除 , 心障却是难除 。 人无自信 , 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 , 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 , 修心 。 山不在高 , 在仙;水不在深 , 在龙;读书不在多 , 在精 , 在领悟 , 故此能修得其道 。

《鬼谷子》原文经典语录:

1、故捭(1)者 , 或捭而出之 , 或捭而内之;阖(2)者 , 或阖而取之 , 或阖而去之 。

2、欲闻其声反默 , 欲张反敛 , 欲高反下 , 欲取反与 。

3、知之始己 , 自知而后知人也 。 其相知也 , 若比目之鱼 。 其伺言也 , 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 , 若光之与影 。

4、未见形圆以道之 , 既见形方以事之 。 进退左右 , 以是司之 。

5、巇(3)者 , 罅(4)也 。 罅者 , 涧也 , 涧者 , 成大隙也 。 巇始有朕 , 可抵而塞 , 可抵而却 , 可抵而息 , 可抵而匿 , 可抵而得 , 此谓抵巇之理也 。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 , 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 , 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 , 或以毁为重累 。

7、立势而制事 , 必先察同异之党 , 别是非之语 , 见内外之辞 , 知有无之数 , 决安危之计 , 定亲疏之事 , 然后乃权量之 。

8、故计国事者 , 则当审量权;说人主 , 则当审揣情 , 避所短 , 从所长 。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 , 不可以言 。 ”言者有讳忌也 。 众口烁金 , 言有曲故也 。

10、摩而恐之 , 高而动之 , 微而证之 , 符而应之 , 拥而塞之 , 乱而惑之 , 是谓计谋 。

11、圣人之在天下也 , 自古至今 , 其道一也 。 变化无穷 , 各有所归 。 或阴或阳 , 或柔或刚 , 或开或闭 , 或弛或张 。

12、见其权衡轻重 , 乃为之度数 , 圣人因而为之虑 。 其不中权衡度数 , 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

13、捭阖者 , 天地之道 。 捭阖者 , 以变动阴阳 , 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

14、圣人守司其门户 , 审察其所先后 , 度权量能 , 校其伎巧短长 。

15、即欲捭之贵周 , 即欲阖之贵密 。 周密之贵微 , 而与道相追 。

16、牧之不审 , 得情不明;得情不明 , 定基不审 。

17、其钓语合事 , 得人实也 。 其张网而取兽也 , 多张其会而司之 。 道合其事 , 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

18、虽非其事 , 见微知类 。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 , 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 得其情 , 乃制其术 。 此用可出可入 , 可揵可开 。 ”故圣人立事 , 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

20、若欲去之 , 因危与之 , 环转因化 , 莫知所为 , 退为大仪 。 

21、欲说者 , 务隐度;计事者 , 务循顺 。

22、物有自然 , 事有合离 。

23、近而不可见者 , 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 , 反往以验来也 。

24、世无可抵 , 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 , 则为之谋 。

25、经起秋毫之末 , 挥之于太山之本 。

26、用于人 , 则空往而实来 , 缀而不失 , 以究其辞 。

27、凡趋合倍反 , 计有适合 。 化转环属 , 各有形势 。 反复相求 , 因事为 。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 , 立身御世 , 施教扬声明名也 , 必因事物之会 , 观天时之宜 , 国之所多所少 , 以此先知之 , 与之转化 。

28、审其意 , 知其所好恶 , 乃就说其所重 , 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 , 以钳求之 。

29、欲多则心散 , 心散则志衰 , 志衰财思不达也 。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 , 以钳和之 , 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

31、引钩钳之辞 , 飞而钳之 。 钩钳之语 , 其说辞也 , 乍同乍异 。

32、其用 , 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 , 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 或伺候见涧而钳之 , 其事用抵巇 。 

33、圣人常为无不为 , 所听无不听 。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 , 与之为主 。 合于彼而离于此 , 计谋不两忠 , 必有反忤 。 反于此 , 忤于彼;忤于此 , 反于彼 。 其术也 。

34、古之善背向者 , 乃协四海、包诸侯 , 忤合天地而化转之 , 然后以之求合 。

35、古之善摩者 , 如操钓而临深渊 , 饵而投之 , 必得鱼焉 。

36、故谋莫难于周密 , 说莫难于悉听 , 事莫难于必成 。

37、古之善用天下者 , 必量天下之权 , 而揣诸侯之情 。 量权不审 , 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 , 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

38、常有事于人 , 人莫能先 。 先事而至 , 此最难为 。

39、故物归类 , 抱薪趋火 , 燥者先燃;平地注水 , 湿者先濡 。

40、圣人谋之于阴 , 故曰“神”;成之于阳 , 故曰“明” 。

41、愚者易蔽也 , 不肖者易惧也 , 贪者易诱也 , 是因事而裁之 。

42、为强者 , 积于弱也;为直者 , 积于曲;有余者 , 积于不足也 。

43、人之有好也 , 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 , 避而讳之 , 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

44、故去之者从之 , 从之者乘之 。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 , 在高与深;圣人之道 , 在隐与匿 。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 ”

46、智者事易 , 而不智者事难 。 以此观之 , 亡不可以为存 , 而危不可以为安 , 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 , 则无不见 。

47、高山仰之可极 , 深渊度之可测 。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 , 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 , 而用愚人之所巧 , 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 , 事多变 。 故终日言 , 不失其类 , 故事不乱 。 终日变 , 而不失其主 , 故智贵不妄 。

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 , 有以阴贼之者 , 有以信诚之者 , 有以蔽匿之者 , 有以平素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