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古代的吃货,可能就不会有月饼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没有古代的吃货 , 可能就不会有月饼

每年的中秋节 , 可谓是各种口味月饼自我展示的舞台 , 继去年的虾籽、虾仁月饼后 , 今年又有了“创新” , 比如芝士文蛤、乳酪鲜贝月饼 。


没有古代的吃货,可能就不会有月饼

没有古代的吃货 , 可能就不会有月饼// //

月饼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应该是“优雅”的传统糕点 , 是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紧紧联系的传统文化 。 然而 , 为了满足当代的吃货们 , 月饼厂商每年在中秋节前推出各类“奇葩月饼” , 近几年的创举也受到一波吃货的认可 。 据可考资料 , 我们也不难发现 , 古人在“吃”上可谓是费尽心思 。

月饼的产生与古代的“祭月”密不可分 , 古时为了祈求来年丰收会有祭祀 , 而祭月也是祈福的一种形式 。 从魏晋至唐代 , 祭月慢慢与赏月融合形成一种礼法和生活情趣结合的节日 , 也是自唐代安史之乱后 , 本来只流行于达官显贵的祭月之风开始传进寻常百姓家 。

胡饼可看作是月饼的前身 , 在东汉刘熙所著《释名》中 , 提到胡饼是一种上面加了芝麻的烧饼 。 魏晋南北朝晚期 , 古人开始在胡饼内加入馅料 , 后赵的皇帝石勒喜欢吃干枣、胡桃瓤为馅的蒸饼 。

祭月和赏月之风在两宋时期达到鼎峰 , 《宋史·太宗记》写到:“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食玩月羹”和“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等 , 描绘了一幅中秋节日的热闹画面 。 而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对中秋节的记载更为详细:“八月十五是中秋 , 王孙公子、富豪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 , 或开广榭 , 玳延罗列 , 琴瑟铿锵 。 酌酒高歌 , 以卜竟夕之 。 至如铺席之家 , 亦登上小月台 , 安排家宴 , 团圆子女 , 以酬佳节 。 虽陋巷贫民 , 也解衣市酒 , 勉强迎欢 , 不肯虚度 。 此夜天街买卖 , 直至五鼓 , 玩月游人 , 婆娑于市 , 至晓不绝 。 ”

北宋苏东坡曾写道 , “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和饴” , 当中的“小饼”即是“月饼” , 可看出 , 当时的月饼以酥油和糖混合为馅 。

到了明清 , 有关月饼的记载越来越多 , 如《万历嘉兴府志》:“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 , 以百果和糖名俸糖 , 赏月达曙 。 ”明代的吃货已经开始加工水果制成月饼馅了 。 也有相关资料记载月饼的制作工艺 ,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写道:“酥皮月饼 , 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 , 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 , 迥异寻常” 。 看着是不是特别眼熟 , 这便是五仁月饼的前身 。

现如今 , 月饼厂商早就打破了传统月饼 , 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 巧克力爆浆月饼、芝士月饼、小龙虾月饼等 。 这些创新月饼听起来都很不可思议 , 但是 , 谁又能说月饼经历了几千年保留至今不是吃货们的功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