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撰稿 实习生张文茜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汤华明 摄影袁国华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

见到这些篾丝篓子、木头篓子、油篓子、鱼篓子 , 您一定会想到“起篓子”(赚钱发财的意思)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

仅仅装鱼的篓子就有上十个种类 。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

有的篓子带盖 , 有的篓子分两层 , 都是劳动人民为了生产、生活方便想出的点子 。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

长篓子、短篓子、高篓子、矮篓子 , 圆的、方的、异形的 , 这是旧时候每一个家庭都少不了家什 。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中国消失的一百个行当故事之十五:湖北人称发财为“起篓子”的来历// //

这种篓子的内壁用桐油、或者蜡粘黏、涂过的篓子 , 是篓子中特种篓 , 能装水和油 , 并且保证不漏 。

谁是“饭桶”?“掌柜的”因何而来?是谁最早“玩秤”?茶水为何不能说借?闺女的嫁妆上到底承载多少祝福和吉祥?没有嘴的锣 , 为什么能说话?磨子为什么叫时(石)来运转?“起篓子”代表赚钱发财 , 平舆县的来历 。 还有暖婆子、火坛子、高帽子、木磨子 , 搓绳子、拧要子、补锅的、锻磨的、补碗的、剪花的、纺线的、染布的 。 铜匠、铁匠、弹花匠、箍铜匠、油漆匠、打草鞋……

陪伴中国走过千年百年的百工之人 , 和他们的一百个行当 , 已经或正在消失 。 好在他们创造和传承的工艺和匠心 , 被一个有心人完整地收藏在一起 , 3万多件旧时的生产生活用具 , 足以是我们牢记历史、记住乡愁 。

篓子作为城乡人民的家庭用具 , 装谷、装米、装白菜萝卜、用途极其广泛 , 但是 , 篓子能装水、也能装油 , 宁不一定知道 。 “起篓子”一说 , 本是在江河湖水边打鱼的渔民准备回家的意思 , 为何在湖北沿长江一带上演变成了赚大钱、发大财的意思?这个确实跟鱼(余)有很大关系 。

梅雨之际 , 连日几天的暴雨使府河两岸的农田沟满壕平 , 大水漫溢使水田和鱼塘连在一起 , 这种洪水期是养鱼人家最怕的 。 而对于住在府河边院子湾的三明和四明兄弟俩来说 , 那简直就是“起篓子”的好日子到了 , 这俩兄弟本来就很会抓鱼 , 人称鱼阎王 , 洪水到来府河边的水田里到处都是鱼 。 开始 , 两个人用网捞捞、用筲箕舀 , 后来觉得这样毁坏秧苗 , 就用双手捉 , 不到一个时辰 , 他们屁股后面背着的鱼篓子就快装满 , 干脆将鱼篓子放到田里 。 过往的村民不断问他俩捉了多少鱼 , 俩兄弟手头忙着捉鱼 , 见人问就随便说一句 , 自己去起篓子看 。 来看他们捉了多少鱼的越来越多 , 他们的篓子被提起放下很多回 。 就这样 , 起篓子、看见鱼 , 鱼又余同音 , 起篓子的说法慢慢变成了收获满满的意思 。 再后来 , 有人跑买卖、做生意赚了大钱 , 开商店、开饭馆有了盈余 , 都用“起篓子”一词代替 。 这就是湖北长江一带的风土、文化 , 不解释外地人真的听不懂 。

篓子 , 方形、圆形、异形的 , 各种各样 。 手提的、背背的、还有拴在屁股后头的 , 篓子的编织 , 还代表做事有始有终 , 有个好的结果 。 “编筐编篓 , 贵在收口”或者称难在收口、全在收口 。 文人的一篇之妙在于落句 , 文章或作品的结尾能如洪钟 , 清音有余 , 余音绕梁 , 领读者深入其境 , 久久回味 , 其文将大放异彩 , 熠熠生辉其含义是 。

旧时中国的乡村 , 装物品的盛具 , 大的叫箩筐 , 小的带提环的叫篓子 , 如果是圆形的就成为篮子 。 这个取名方法全国都差不多 。

摆在我面前40多个曾经用过的篾丝篓子、镂空的木头篓子、铁丝篓子和油布篓子 , 做工都十分的精巧 。 人们的生产生活 , 一刻也离不开这样的篓子 。 可是 , 你不一定知道为什么竹丝篓子里面 , 还粘粘着一层桐油布 , 这种篓子的内壁以桐油布粘黏后 , 保证不漏水 。 这是过去的人们运输鱼苗用的 , 运输鱼苗(也称夏花 , 因为放鱼苗都是夏天 , 细小的鱼苗在水里游来游去 , 很像水中的花) 。 这种竹丝做的篓子比木桶、铁桶轻 , 挑鱼苗的人不会觉得很累 , 还能多挑更多的鱼苗 。 还有一种篓子的内壁也是用蜡涂过的 , 同样不漏水 , 那是农民盛油用的 , 从榨坊新榨出的食油 , 同样用蔑丝油篓挑回家 。 那些走村串户以食油换取 菜籽、大豆和花生的换油郎 , 挑油的工具也是这种篾丝油篓子 。

社会发展到今天 , 即使在农村 , 很难见到各种篓子的身影 , 至于运鱼苗、挑油、买油的油布篓子则更早退出了 。 我们在怀念旧时家什的同时 , 更加认识到篓子的使用还是生态环保的做法 , 如今人们进菜市场、商店 , 无论买什么 , 都是塑料袋子装上 , 假若大家重新提起篓子 , 城乡各处白色污染将会大为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