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新华社太原9月17日电题: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新华社采访人员晏国政、王劲玉
金秋九月 , 收获的季节 。 62岁的孔双喜忙完地里的荞麦、谷子 , 又钻进大棚察看即将成熟的葡萄 。 “又是一个好年景 。 ”他说 。
孔双喜是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的农民 。 他所在的村庄三面环山 , 是通往太原东山一带的必经之路 。 70年前 , 这里是解放太原战役的“大后方” , 也是著名的“支前模范村” , 全村16位村民为支援前线献出了生命 。
店子底村盛产杂粮、果蔬 , 但交通闭塞 , 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 。 “瓜果经常遭灾 , 卖土特产得骑上自行车或电动车走上几十里去县城 。 ”孔双喜说 , 村民们大多是种地的好把式 , 饿不着肚子 , 却也长期挣不下钱 。
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始后 , 店子底村和众多革命老区村庄一样 , 被确定为贫困村 。 全村700多口人中 , 有149人被识别为贫困人口 , 连续三年遭遇冰雹灾害并且患病的孔双喜成为其中之一 。
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在这个偏僻的村庄推行开来 。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下 , 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集体依托扶贫项目资金建起130余座大棚租给村民经营 , 发展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打造以“支前”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品牌 , 并且建起了支前餐厅和支前市场 ,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办“红色讲堂” , 讲精神、讲政策、讲技术 , 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和能力被充分激发……
几年来 , 店子底村接待游客近5万人 , 接待参观学习人员超过10万人次 。 “产业富了口袋 , 讲堂富了脑袋” , 店子底村党支部书记石狗栓说 , 庞大的人流不仅增加了村庄的人气 , 也让村民开了眼界 , 给他们带来商机 。
孔双喜从村集体租了两座大棚种植葡萄 , 因为是贫困户 , 被免除了租金 。 地里种的荞麦、谷子等杂粮和家里腌制的老咸菜等特产 , 出门就能拿到支前市场售卖 。 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泥腿子”还学会了使用微信、支付宝 , 成为销售“明星” 。 他说:“葡萄每年能挣1万多元钱 , 土特产每年也能挣5000多元钱 , 连咸盐都买不起的苦日子过去了 。 ”
像孔双喜一样 , 店子底村的贫困户纷纷租种大棚 , 到支前餐厅打工 , 在支前市场售卖土特产 。 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之前的2800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万多元 , 村集体也有了可观的收入 。 2017年底 , 经过评估验收 , 店子底村摘掉贫困帽子 。
摆脱贫困的店子底村有了更大的目标:做优红色教育 , 让支前精神代代相传;做强乡村旅游等产业 , 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组织村外的年轻人回村创业 , 让村里的人气更旺 。 石狗栓说:“就是要聚集人气、人力、人才 , 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 ”
孔双喜脱贫后变得更加精神 , 一刻也闲不下来 。 种地、卖特产、打零工、开农家乐 , 样样不落下 。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 政策这么好 , 我们不好好干怎么能行呢?”他说 。 (完)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西游记中,元始天尊和地仙之祖镇元子,究竟是什么关系
- 陈寅恪很赞美漂亮女子的语录,更打击了现代很多人,发人深省!
-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可谓时势造英雄,光照中华
- 忽必烈:胖子的烦恼,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