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传承,蓝图的起点——新中国孕育与发展的“东北记忆”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红色的传承 , 蓝图的起点——新中国孕育与发展的“东北记忆”

九位冲锋战士冒着炮火奋勇向前——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这幅主题为“决战决胜”的大型浮雕 , 让人仿佛置身71年前在东北大地上燃起的红色硝烟 。 这场改变中国革命时局的关键之战 , 展现了党中央战略布局的运筹帷幄和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巨大伟力 , 更传达出民心所向和历史必然 。

重温那一幕幕历史画卷 , 不难发现 , 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 , 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第一缕曙光 , 也记录着新中国建设特别是工业化发展的峥嵘岁月 。


红色的传承,蓝图的起点——新中国孕育与发展的“东北记忆”

红色的传承 , 蓝图的起点——新中国孕育与发展的“东北记忆”// //

“跟我上”与“给我上”的较量——这里 , 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冲锋在前的红色传奇

墓碑默立 , 苍松偎依 。 辽宁葫芦岛塔山阻击战革命纪念馆外金风送爽 。 然而在71年前 , 这里曾连续六个昼夜硝烟弥漫 。

“敌人各种口径的炮弹和飞机投下的炸弹、凝固汽油弹、火焰弹 , 像雨点般地落在白台山七号阵地上 , 两步一弹三步一坑 , 阵地几乎被炸翻了 。 ”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老战士仇福林回忆说 。

1948年10月10日 , 为支援攻打锦州 , 东北野战军在距离锦州30公里的塔山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 , 以8个师的兵力对抗敌人11个师 。 在这场直接影响辽沈战役结局的战斗中 , 我军击退“东进兵团”数十次猛烈进攻 , 为攻克锦州赢得宝贵时间 。

塔山既无塔也无山 , 东北野战军只能就地挖壕沟御敌 。 四纵12师副营长鲍仁川带领战士构筑工事 , 听到对面国民党督战队喝令“给我上” , 看到敌人在炮火掩护下蜂拥而至 , 他不顾通讯员的阻拦拔枪率先冲了出去 。

整个战役 , 东北野战军各级指挥员均靠前指挥 。 第九纵队总攻锦州时 , 当两个营进入突破口 , 师长随即跟进指挥 , 两个团进入突破口 , 纵队首长跟进指挥 。 在攻打义县的战斗中 , 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亲自到突破口考察 , 不幸触雷牺牲 。

知政失者在草野 。 在东北人民全力支持下 , 仅用52天 , 东北野战军就彻底击溃了拥有全套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 。

“人民军队指挥员‘跟我上’与国民党军督战队‘给我上’的较量 , 往往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 。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刘宝军说 。

在众多史学家看来 , 包括辽沈战役在内的解放战争最终结局 , 其实早已注定 。

抗战胜利后 ,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抉择 。 蒋介石妄想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独裁政权 。 而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和平、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这才是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最终获胜的根本原因 。 ”辽宁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孟月明说 。

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自1945年在东北组建 , 屡屡以弱胜强不断壮大 , 从最初的13万人 , 到辽沈战役开始前 , 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 。 这与广大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 。

“父送子、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