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谈日本启示录:大国以谁为师?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秦朔谈日本启示录:大国以谁为师?

上周“大视野”写了《京都职人记》 。 京都是秦朔朋友圈和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全球商业文明之旅”的第一站 。 日本有“职人精神” , 正如德国有“隐形冠军” , 都是值得心态比较浮躁的我们借鉴的 。

在日本历史上 , 有过三次以外国为师的经历 。 古代以中国为师;近代脱亚入欧 , 以西方为师 , 特别是以德国为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师 。 有意思的是 , 尽管不断以外国为师 , 日本依然保持了鲜明特色 , 日本依然是日本 。 日本求学于世界 , 促进了自身发展 , 但以德为师也激发了军国主义的扩张性 , 给亚洲造成巨大灾难 。

可见以谁为师 , 究竟向老师学习什么 , 背后是国家道路的选择问题 , 实乃要务 。

古代:以中国为师

中国文明开化的历史远早于日本 ,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 , 日本列岛还处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 。 中日交往在公元一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已有记载 。 三世纪末期 , 中国的儒学和佛教开始传入日本 。 四世纪和五世纪 , 不少大陆移民来到日本 。 隋朝 , 日本4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学习 。 唐朝 , 在公元630年到894年间日本先后派出18批遣唐使及众多留学生、留学僧 , 平均15年左右就有一批 。 中国对日本的政治、法律、宗教、教育、文学、建筑、艺术、历法、衣食风俗、生活方式 , 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

公元645年 , 日本孝德天皇仿照唐朝的制度 , 颁布《改新之诏》 , 实行改革 , 即“大化改新” 。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国家 。 改革所颁律令中 , 与唐律相同相似的条文达420多条 。 日本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 , 建立中央官制和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唐朝均田制为蓝本 , 废除部民制 , 实行“班田收授法”;以唐朝府兵制为蓝本 , 建立“防人制”军事体制 , 在京师设五卫府 , 在地方设军团 , 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

唐朝(618~907年)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期 , 也是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时期 。 日本当代学者木宫泰彦说:“唐朝三百年间 , 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 , 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 , 中国前进 , 日本也前进 。 ”当时日本形成了所谓“唐风文化” , 以奈良时代(710~794年)和平安时代(794~1192年)早期为盛 。 桓武天皇时 , 中国的天台宗、密教传入日本 , 后来形成了日本佛教 。

但在平安时代中后期 , 由于唐朝衰落 , 日本遣唐使冒着横渡东海的风险来到唐土 , 感到所获甚微 , 公元894年后就没有再派过遣唐使 。

宋朝 , 程朱理学传入日本 , 日本成立了宋学的“藩校” , 教育士绅 。 蒙元之后 ,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 , 他们认为原来的中国已“亡国灭种” 。 但1368年明朝建立后 , 从1401年到1547年 , 日本又派出了19次遣明使团 , 既是朝贡 , 也有很多文化交流 。

总之 , 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 , 学习和吸收了很多东西 。

近代:以西方为师

如果说古代日本对中国的学习是落后一方的主动行为 , 近代日本的国门则是在美国军舰威胁下被迫打开的 。 但打开后 , 日本采取了积极对外学习的态度 , 推行明治维新 , 很快完成了近代化 , 在亚洲取得了领先 。

19世纪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 , 为扩大市场进入亚洲 。 日本近海的外国船只在登陆后提出通商要求 , 但当时主导日本政局的江户幕府一直拒绝 。 1853年7月8日 , 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四艘舰船组成的船队 , 带着美国总统的亲笔信 , 在日本浦贺入港 , 向日本提出开国要求 , 史称“黑船事件” 。 1854年 , 日美缔结《日美亲善条约》 , 日本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的港口 , 之后又与英、俄、荷兰签署了同样的条约 。 1858年签订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中 , 日本还向美国单方面提供了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条款 。

在西方列强冲击下 , 日本的革新派为打倒腐朽的幕府统治 , 重新抬出长期皇权旁落的天皇作为领袖 。 1868年 , 刚即位的睦仁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 , 宣布废除幕府 , 一切权力归天皇 , 成立天皇政府 。 经过一年多“戊辰战争” , 推翻了700多年的幕府统治 。

1868年9月8日 , 日本新政府改年号为“明治” , 明治维新开始 , 决心“破除从来之陋习 , 一秉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 , 以大振皇基” 。 先是将土地、人口从大名(封建领主)手中收归国家 , 然后“废藩置县” , 进行全国行政区划改革 , 分为3府72县;1872年将土地分给农民 , 解除长期土地买卖禁令;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 , 长期由武士统治庶民 , 而明治政府废除了武士阶层的称号和特权 , 改称其为“士族” , 士民工商“四民平等” , 并取消通婚、迁徙、征兵、择业等限制 , 以建立平等的全民身份认同 。

脱亚入欧 , 向西方学习 , 为日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但不能忽视 , 日本能在短时间内腾飞与其自身基础也是分不开的 。 江户时代的日本 , 武士入藩校学习 , 平民百姓也到寺子屋(寺院设立的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学习读写 , 初等教育很发达 。 佩里在签署《日美亲善条约》时 , 向日本赠送了美国的武器、电报机和蒸汽机车模型 , 一年后日本的佐贺藩便独自成功研制出了蒸汽机车 , 伊予宇和岛藩建造了蒸汽船 , 佐贺藩设置了大炮制造所 , 仿制出英国最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 。 也就是说 , 日本自身的文明基础使其一旦开放 , 就能很快拥有模仿西方文明和技术的实力 。 佩里曾言:“如果日本打开国门 , 恐怕会成为美国强劲的对手 。 ”

明治宪法:以德为师

日本学习西方富国强兵后 , 很快就开始军国主义扩张 , 变成灾难制造者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 , 日本并没有选择以民权、人权为本 , 而是选择了天皇至上 。 在政治制度“以谁为师”这个问题上 , 日本的选择是德国 。

德国和日本的宪政体制相似 , 两国在富国强兵方面的速度都很快 , 也都走上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道路 。 他们都是“未成熟的政治民族” 。 明治宪法规定陆海军的统帅、编制、兵力的决定权属于天皇 , 与议会和内阁毫无关系 , 因此军部的势力权力极大 。 军事参议院由元帅、陆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等组成 , 可将军部意见上奏天皇 , 掌握军部实权就能控制军事大权 , 左右内阁 , 没有制约 。 这是日本不断扩充军备、侵略邻邦、通过掠夺他国财富实现富强的制度因素 。

当然 , 德国和日本也有一些文化上的相似性 , 比如都有“不可抑制的向远方发展的冲动”(斯宾格勒) , 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德国作为森林民族要与动物周旋 , 日本作为岛国自然灾害频繁) , 都有民族优越感 。 这些文化和制度因素结合在一起 , 加剧了对外武力扩张的侵略性 , 使他们像“病孩子”一样 , 身体已经发育起来 , 但精神思想仍未完全成熟 。 日本有“荣光的明治” , 但很快就转向“黑暗的昭和” , 并不是偶然的 。

二战之后:以美国为师

接下来的日本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日本作为战败国 , 被迫进行了民主化的宪法改造 , 重新成为一个正常化国家 。

1945年9月2日 , 日本签署了投降书 , 盟军总部开始遣散700万日军并销毁其军事装备与设施 。 很快盟军总部发布“自由指令” , 命令日本政府立即废除限制人民自由的一切法律、敕令、条例和规则;发布废除神道的指令 , 禁止日本政府官员以公职身份参拜神社 , 宣布神道与政府的行政、财政、教育脱钩 , 禁止宣扬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以及天皇和日本民族的特殊起源论 。 1946年11月3日 , 日本政府颁布了获得麦克阿瑟完全赞同的《日本国宪法》 。

这部新宪法与明治宪法相比 , 主要特征是:

一、“主权在民” , 而非“主权在君” 。 将一系列十分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赋予日本国民 , 实行“象征天皇制” , 天皇的权力和作用受到十分严格的限制 , 废除辅佐天皇的枢密院、贵族院及天皇制的支柱——军部;

二、放弃战争;

三、废除对天皇负责的“敕命内阁” , 建立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 , 总理大臣由国会确定 , 一般由在众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总裁担任;

四、建立体现国家主权的国会 。 战前的国会只是“协赞”天皇立法的橡皮图章 , 战后的国会成为体现国家主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 取消了贵族院 , 设众议院和参议院 , 两院均由20岁以上男女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 国会权力包括:制定法律 , 批准条约和国家预算 , 通过宪法修正案 , 调查国政 , 选举和罢免内阁总理大臣 , 质询内阁官员 , 弹劫法官等 。

日本出台的宪法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 , 它实际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物 。 天皇降到只是国家象征的地位 , 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立 。

国家驱动力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 , 都需要驱动力 。 有的国家的驱动力是内生的 , 有的是外源性的;有的源自内部国民的要求 , 有的源自外患 , 有的则是对外扩张的需要;有的是追赶驱动 , 有的是竞争驱动 , 有的是自我超越的驱动 。

这些驱动力中 , 包含着一个国家的使命、欲望、利益、实力、权衡、价值判断 , 以及机会的抉择 。

近代日本从“民志划一”和“一君万民”中获得了应对外来压力的动力 , 因此而崛起;而此后 , “七生报国 , 效忠天皇”的痴信 , 加上“日本是大地最初生成之国 , 乃世界万国之根本 。 若要体现此根本 , 当使全世界悉为皇国(日本)之郡县 , 使万国君主皆为日本之臣仆”的扩张欲 , 纠缠在一起 , 使日本陷入了将侵犯他国“一统五洲”当作“国务”的歧途 。

但是 , 一个国家的驱动力并不是不可以调节与引导的 。 这种调节 , 有时依靠自我的反思 , 有时只能依靠外部因素的矫正 。

在21世纪的今天 , 我们以日本为例探讨大国之师 , 希望得到的结论 , 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国家 , 以及孰优孰劣 。 以天下为师博采众长 , 以文明为师反思不足 , 以人民为师兼听则明 , 这大概是恰当的选择吧 。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我也以此文祝愿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 , 既拥有绵长浩荡的力量 , 也拥有以人为本的健康理性 。 祝她生日快乐 , 和她一起进步成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 , 有删节

责编:任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