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新展大观】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开幕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刘勇

《簪花仕女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等唐代名迹、中国书画史上巨作同时现身 。 10月7日上午 ,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 。 此次展览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以唐代书画呈现大唐风韵的展览 。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图片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

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片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盛世画卷 浩荡书风// //

万岁通天帖(局部) 图片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 , 唐代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 , 一千多年来始终以其开放、包容以及惊人的开拓创造 , 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 成为后世观照中华文明史的一块高地 。 文以载道 , 诗以采风 , 唐代书画 , 正是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 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 展出的100件国宝展品中有38件国家一级文物 , 其中56件为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 其余44件展品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旅顺博物馆、朝阳博物馆 。

展览分为“盛世画卷”和“浩荡书风”两大部分 , 以唐代有关的珍贵绘画和书法展品形成两条主线 , 辅以唐代金器、三彩器、木器、雕塑等多种品类文物 , 全面展现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民族融合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 再现“大唐盛世” 。 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福海表示 , 今天的中国 , 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 从没有如此之近 。 对大唐书画超越时空的亲切感 , 正是基于千年未变的心理结构和情感基因 。 “又见大唐”展览 , 释放的是中华儿女期盼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永恒的情感密码 。

与以往所见以唐代为主题的展览相比 , 本展览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传世书画来呈现唐代的缤纷绚丽 。 绘画作为图像呈现的最佳载体 , 书法作为记述文字的真实载体 , 除反映艺术层面的多彩多姿外 , 更能充分呈现唐代社会的诸多方面 , 如政治生活、宫廷生活、贵族生活、音乐舞蹈、文学创作、对外交流、宗教信仰等等 , 丰富世人对盛世大唐的广泛认知 ,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展览的不足 。

回眸千年前的大唐 , 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绘画名迹 , 组成缤纷多彩的盛世画卷 。 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宜人风景 , 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 , 锦绣的山河成为国家的屏障 , 多彩的画卷带我们走进大唐的社会生活 , 感受那时的富裕生活和兴盛国运 。 唐代是中国古代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 唐代仕女画一改前人风貌 , 呈现出以“丰肌为美”的审美特征 , 以张萱和周昉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 周昉“初效张萱 , 后则小异 , 颇极风姿” , 继承前代艺术风格并发展创新 , 创作出《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独具特色的仕女画 , 使丰腴圆润的仕女形象达到极致之美 。

在1972年重新装裱时发现《簪花仕女图》原非整幅 , 而是数幅直绢拼接成的 。 据此有人推测此图原为唐代屏风画 , 北宋之前被拼接成横卷 , 且有补画填笔 。 近年来对《簪花仕女图》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 , 对于该作是唐代作品基本达成一致认同 。 杨仁恺先生曾分别讨论了唐代贞元年间服饰的变化 , “短眉”“蛾眉”“八字眉”的形状;贞元间妇女喜施“红妆”做高髻;簪花与步摇的佩饰;西域猧子的饲养;牡丹花在长安地区的种植与流行;江淮地区的丝织品生产诸多方面 , 充分证明《簪花仕女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恰恰是唐代德宗贞元年间的社会风气 。 同时杨仁恺先生还从画面的赋色技术、图案绘制、花卉的画法等方面印证了其观点 。 沈从文先生认为画中人物形象、面貌、服装、妇女的蛾眉等均是唐代样式 , 但图画的题材应是“出浴”“纳凉”一类的流行主题 , 是宋元间绘画发展成熟的题材 。 他认为《簪花仕女图》“作为宋人用宋制度绘唐事 , 据唐旧稿有所增饰 , 可能性较大” 。

大唐盛世气势昂扬雍容自信 , 透过唐代宫廷、贵族和平民的生活 , 人们可以更加真切地触摸历史 , 感知盛唐的温度 。 从此次展出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 可以真切呈现出生活在长安的上层妇女所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自由、奔放、热情 。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绘有九人 , 究竟哪一位是虢国夫人 , 至今仍悬而未决 。

唐人爱马 , 狩猎之风盛行 , 马球运动风靡全国 , 也留下了众多以马为创作对象的艺术佳作 , 绘画、诗歌、雕塑、陶瓷等等不一而足 。 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到韩干笔下的壮硕骏马 , 都是唐朝社会精神的生动反映 。 奔腾骏马既烘托了盛唐气象 , 也使人感受到唐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展览中 , 画马的名画及各式唐三彩马俑引人入胜 , 以赵霖《昭陵六骏图卷》及“昭陵六骏”雕刻喷绘为中心 , 使人们知晓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军事生活和唐代的武力强盛 , 并了解到唐代众多的画马名家和普通人对马的赞颂与喜爱 , 而这昂扬奔放的精神气质 , 塑造出了缤纷的大唐盛世 。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一座丰碑 , 书家之多 , 作品之精 ,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确立了楷书范式 , 法度严谨 , 各具风格;盛唐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书家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 , 中唐颜真卿、柳公权变方整劲健为雄浑肥厚 , 展现博大雄强的盛世气象 。 展览除在书法史层面上反映出唐代书法发展面貌之外 , 通过对书法的载体文字的了解 , 也可以反映相应的思想、事件 , 如《万岁通天帖》从侧面反映了武则天的宫廷生活 , 进而丰富对唐代社会思想的呈现力度 。

唐代传世书法绘画寥寥无几 , 平常更难一睹芳容 。 此次辽宁省博物馆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而出 , 是建馆至今首次 。 书法展品顺序按照唐代书法史的脉络和书体恰当安排 , 将重要书法家及其作品一一呈现 , 以馆藏欧阳询《梦奠帖》《千字文》、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张旭《古诗四帖》四件作品作为重点解读对象 , 辅以相应碑帖拓片 , 力求使观众了解唐代书法史的大致面貌 , 通过相应图版链接也向观众介绍了唐代书法对前代的继承和对后世的影响 。

公元353年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 催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 也由此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和此后中国书法史的走向 。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近乎痴迷的推崇 , 确立了近千年“帖学”的流行 。 随着岁月流逝 , 《兰亭集序》真迹是否存世已成为千古谜团 , 今人只能通过唐摹本来领略“书圣”的风采 , 而武则天命人勾摹的《万岁通天帖》则是认识王氏一门书法绕不开的传世佳作 。 《万岁通天帖》在唐代称《宝章集》 。 万岁通天二年 , 王羲之十世孙王方庆将祖传王氏一门二十九人十一卷墨迹进呈武则天 , 武则天命人以“双钩廓填”法精心摹制留内 , 是为《宝章集》 , 真迹赐还王方庆 。 真迹不传 , 摹本在流传中也遭散失 , 今仅存七人十帖——即《万岁通天帖》 。 研究者一致认为 , 万岁通天帖中的前两帖——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是目前存世的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墨迹 。 万岁通天帖上共有王方庆七处小楷题记 , 最后一处题记明确了文献记载与眼前的墨迹的关系 。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5日 。 为方便观众参观 , 辽宁省博物馆开通网上预约参观平台 , 海内外参观者需要携带身份证件入场 。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08日 09版)

[ 责编: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