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定远舰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重寻定远舰


重寻定远舰

重寻定远舰// //

山东威海湾停靠着的定远纪念舰 。


重寻定远舰

重寻定远舰// //

考古队打捞出的沉舰残骸 。

郑超

2019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 。

从辽宁舰 , 到001A型航空母舰、055大型驱逐舰 , 人民海军由弱到强 , 如今的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 。 而回望来路 , 125年前甲午海战的屈辱血泪史仍不能遗忘 。

甲午沉舰的水下考古工作 , 近几年一直在进行当中 。 在山东威海湾 , 考古人员锁定的目标是刘公岛东村外的甲午沉舰遗址 。 据史料记载 , 这里是北洋旗舰定远舰坐沉水域 。

在繁琐冗长的水下考古中 , 一块铁甲的发现打破了平静 。

由一块铁甲发现的甲午沉舰

“这是一块长2.8米、宽2.6米、厚30多厘米的装甲板 , 它是实心的 , 约有十几吨重 。 根据北洋水师船舰编制 , 只有比较大型的船舰才有这么大的单块装甲 。 经过对照发现它与当年设计建造合同的要求基本吻合 , 这成为此次考古调查推断的重要依据 。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王泽冰对媒体采访人员说 。

7月20日 , “2019·山东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在威海刘公岛启动 。

百年前 , 清政府花费近170万两白银向德国订造的一艘一等铁甲舰定远舰 , 是当时世界海军中罕见的大型铁甲舰 , 1894年 , 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主动开炮迎敌 , 其主炮威力与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在海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 在后续的威海卫保卫战中 , 不幸被日军鱼雷艇偷袭而中弹受损 , 紧急移船到刘公岛东村外搁浅 , 不久战局崩溃 , 定远舰被下令炸毁以免资敌 。

威海卫是中日甲午战争终战之地 , 为逐步探明威海湾内北洋海军沉舰分布情况和保存现状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 ,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 , 自2017年开始开启了威海湾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 并于2018年夏 , 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 。

据王泽冰介绍 , 今年重点要探查水下有没有沉舰完整的残骸 , 两侧的船舷是否保存较好 。 残骸掩埋于泥下大概3米深 , 最浅的地方也将近一米 , 考古队员们大量的工作是抽泥 。

抽泥位置大概在水下6米多 。 水下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 而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 “水炮一冲 , 搅起大量的泥和悬浮物 , 强光手电放到眼前只能看到一点光亮 , 和闭着眼干活一样 , 靠摸 。 ”

每摸到一件文物 , 就令人十分振奋 。

本次调查区域发现并提取出水文物157件 , 其中有不少船的构件 。 如长2.7米、直径40多厘米的圆铁管 , 以及大量零散的残钢板、木构件 , 周边散落大量凝结物 。 还发现了炮弹引信 , 不同型号的子弹壳和木弹匣等 。 此外 , 还有大量煤块 , 这些煤块很多都是精煤 。

然而 , 水下考古队在底部没有发现连续船体 , 也没有发现存在两边船舷的迹象 , 残骸都呈零散状散落在泥里 。

“如果没经过暴力破拆 , 船起码能保留得完整点 , 或者被完全打捞没了 , 不可能留下大型钢板、圆铁管 。 ”王泽冰推测 , 所发现的大装甲板 , 可能是日本破拆战舰时 , 不慎掉落 , 掉到海床上的 。

“我们只揭露了一小部分 。 ”王泽冰说 。 明年将继续开展第二期工作 , 进一步扩大抽泥范围 , 泥下还掩埋较多残钢板、木构件、大量凝结物、煤以及大块钢板 , 这次并没有完全揭露出来 。

9月2日 , “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举行 。

经专家论证 , 历经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 , 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灭位置 , 并出水一批沉舰遗物 , 这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

甲午沉舰遗址调查项目队长周春水说 , 对暴露的沉舰舰体按照考古操作规程和标准开展测绘、影像、文字记录等水下考古工作 , 力争找到标志性证物 。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认为 , “定远舰”的发现 , 有利于深入推进甲午沉舰调查与研究工作 , 对于甲午海战史、海军史、舰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

曾经辉煌东亚的北洋舰队

1894年中国农历甲午 , 由干涉朝鲜的一场农民起义为导火索 , 中日两国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

同年9月17日 , 著名的黄海海战在中国黄海北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爆发 , 也叫中日甲午海战 。 在这场中日海军的巅峰对决中 ,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输的一败涂地 。

9月17日深夜 , 一队步履蹒跚、浑身伤痕的战舰 , 在黄海上黯然行进 。 身后留下了他们的殉难战友以及整个国家的海军梦想 。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 , 这些军舰在背后的那片海上 , 参加了被称为世界海军史上首次蒸汽铁甲舰队会战的黄海海战 。 月冷星稀 , 借着海面波光折映 , 隐约可以看到这队军舰的桅杆上 , 飘扬着绘有飞龙的旗帜 。

海战初起时 , 定远、镇远二舰作为主力迎敌 。 旗舰定远号在6000米的距离上率先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炮 。 不幸的是 , 开战不久定远号就被日军火炮击中望台 , 提督丁汝昌受伤 , 定远丧失指挥能力 。

据《日清战史》记载 , 在日军5艘军舰的合围攻击下 , 定远舰身中百弹 , 甲板部位起火 , 但仍丝毫没有沉没的迹象 。 以至于松岛舰上一名日本水兵临死前哀叹道:“定远舰怎么打不沉啊?”

黄海海战后 , 死里逃生的定远舰驶进了威海卫 。 在随后的刘公岛保卫战中定远号被日军鱼雷艇击中无法修复 , 只得自爆殉国 , 管带刘步蟾同时自裁殉国 , 实践了其生前“苟丧舰 , 必自裁”的诺言 。

1895年3月17日 , 日军在刘公岛登陆 , 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海军对于国家的意义 , 第一次变得如此触手可及 。

说起中国海上武装的历史 , 可以追溯千年 , 但真正拥有现代意义上的海军 , 已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

1860年开始 , 在隐操政权的慈禧太后支持下 , 清政府破天荒地主动打开国门 , 推行洋务运动 。 受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浮海而来的惨痛教训 , 国防自强、尤其是海防自强 , 成为重点建设目标 。

1888年 , 花费近30年光阴 , 2000余万两白银后 , 中国终于拥有了称雄亚洲的近代化国家海军——北洋海军 。

北洋舰队是清末建立的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 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成立 , 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 , 排水量4万多吨 。

彼时 , 中国的海军实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七 , 亚洲之首 。 然而 , 由于清廷的腐败没落 , 这支中国海军引以自豪的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 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洋务运动可以说是被列强的坚船利炮给轰出来的 。 北洋海军的建军历史 , 也充满了这种被动性 。

昔日“亚洲第一巨舰”

说起“定远舰” , 应当说它凝聚了当时造舰技术和工业文明的精华 , 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装甲、武器、动力等方面 , 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 。

定远舰是清政府在1881年签署合同、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一等铁甲舰 , 排水量7355吨 , 最高航速14.5节 。

打造定远舰的伏尔铿船厂位于19世纪末的德国城市斯德丁 。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 , 斯德丁划归波兰 , 现名什切青 , 船厂也经历多次拆分、重组 , 资料散逸多处 。

定远舰的建造受到当时德国最高层的重视 。 据称 ,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就清政府造舰作出“重要批示” , 强调要做好这一军火大单 , 展现工业实力 。

1885年“定远舰”从德国出发 , 经直布罗砣、地中海、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台湾海峡 , 历时3个月的漫长航程 , 最终到达天津大沽 。

至此 , 清政府花费170万两白银向德国定造的“定远舰”编师入军 。 “定远”这个词的意思 , 有各种解释 。 有人怀疑 , “定远”可能是跟安徽定远县有关系 , 但其实“定远”不是地名 , “定远”就是希望我们的远方能够安定 , 我们的海疆能够安定 。

当年 , 北洋大臣李鸿章发电报告诉外交官李凤苞:国家已经给第一号铁甲定好了名字 , 叫做“定远” 。 据称 , 实际上“定远”这个名字 , 是李鸿章自己命名的 。

北洋海军每一艘主力战舰的添置 , 几乎都可以找出一段血泪斑驳的背景故事 。 在外力压迫下 , 李鸿章等清政府主事人员紧追世界潮流 , 所购买的军舰几乎都代表了同时代世界驰名的概念性设计 。

由定远舰开始 , 北洋海军的军舰出现一个传统:军舰的舰名都叫做某远 。 致远、靖远、来远、威远等 , 形成了一个以“远”来命名军舰的传统 。

除此之外 , 定远舰也开创了很多个第一:第一条我们自己独立去欧洲采购定合同的军舰、第一条德国生产出口的铁甲舰、远东国家购买的第一条铁甲舰 。

在那个时代 , 定远舰相当于航空母舰 , 中国有了真正的坚船利炮 , 这让国人兴奋不已 。

有意思的是 , 定远舰在回国的途中 , 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居然提前报道了这件事 , 说商船在海上遇到定远舰试验探照灯 , 照耀海面如同白昼 , 何等威武 , 何等雄壮 。

然而 , 这艘巨舰并没有改变北洋水师的命运 。 1895年 , 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 包括定远舰在内的多艘军舰沉于威海湾内 , 书写了一段何其悲壮辛酸的历史 。

沉入海底的“定远舰”依然没有逃脱劫难 , “定远舰”沉没后 , 日军对其战舰残骸进行打捞、拆分 , 大部分残骸被运往日本国内 。

如今在日本的一些私人住宅里 , 会看到锈迹斑斑、千疮百孔的战舰残骸 , 有的拆解作为地板台座、支柱用 , 有的作为房屋摆设用 。 日本人以其彰显甲午战争的胜利 , 日本海军的实力 。 而我们却要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来反思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原因 。

勿忘“定远”

如今 , 在山东威海湾 , 停靠着一艘定远纪念舰 , 按照定远舰原貌1:1复制 , 外观与原舰完全相同 , 舰上各种武器装备齐全逼真 , 于2005年起开放参观 。

定远纪念舰上常设一个关于定远舰历史的展览 。 展览结尾有一段题为《勿忘“定远”》的总结词:

“定远舰是近代中国兴办海防的产物 , 其成军时的辉煌 , 体现出国家民族海洋意识的苏醒和萌动 , 其消亡时的悲壮 , 折射出那个时代海洋意识所存在的局限 。

定远舰以其不平凡的生涯 , 昭示着巩固国家海权的重要 , 阐述着面海而兴、背海而亡的历史真谛 , 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航程中的一座独特的航标 。 ”

如果说定远舰的沉没 , 见证了中华民族深陷危机重重、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 , 那么今天对甲午沉舰的探寻 , 正是中国展开建设“海洋强国”的新航程 。

今年 , 在山东半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上 , 海水滔滔 , 舰阵巍巍 。 这既是对历史的告慰 , 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

责编: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