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父 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我 的 父 亲
1975年的农历八月十三日 , 这一天我的天塌了 , 我亲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父亲罹患胃癌晚期 , 倒床只四十几天就匆匆离开了人世 , 终年不过五十八岁 。 那年的大哥29岁 , 二哥21岁 , 我16岁初中刚刚毕业 。 大哥与二哥彼时都已成家 , 一同在生产队劳动赚工分 , 生活十分清苦(大哥一家当时五口 , 二女一男 , 侄儿也就是这年二月刚出生 , 后来又添了小女儿 , 负担很重;二哥则刚结婚 , 儿子还没出生) 。 父亲的离去 , 使得我与母亲、奶奶(与叔叔每家轮流赡养一个月)还有二哥 , 生活一落千丈 。
出殡的日子定在八月十八日 , 停灵五日五夜 , 而今每每想起父亲 , 他生平的一切便不断在我脑海浮现……
我 的 父 亲// //
父亲名叫李在华 , 字友蓬 , 别名黄华朕 , 生于1918年农历十一月初八 , 属马 , 可谓一生马命一世辛劳 。 家中兄弟二人、姊妹六人一共八个 , 其排行老二;大姐未满周岁就被送予他人做童养媳(从小被人抱养 , 长大当儿媳) , 此后的二妹、三妹与四妹同样都被送人;更为悲惨的是五妹甫一出生长辈就想把她活活冻死 , 当时年仅十一岁的父亲和九岁的叔叔彻夜立于奶奶床边哭泣着为其求情 。 幸好我五姑命大 , 经过三天三夜最后才把她抱上床留住性命 , 却也让五姑的屁股上因此留下了伤疤 。
这并不是我奶奶残忍 , 相反我的奶奶无比慈祥与善良 , 长得也十分美丽端庄 , 是标准的贤妻良母(听我母亲讲 , 奶奶年轻时非常漂亮 , 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 , 这从她留存的相片里就能看得出);也不是家中条件差养不起 , 因为那时候的爷爷很能干 。 我曾从上一辈亲戚的口诉中得知 , 祖上曾有一女孩儿成年后因婚姻不顺让家人烦恼甚至是蒙羞 , 导致曾祖母不肯让家中再留女孩 , 哪怕头胎是女娃也不例外 。 曾祖母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让我奶奶心在滴血 , 可是在那个女人都要缠脚的封建时代 , 奶奶又有什么办法呢?
曾祖母去世之后 , 六姑也出生了 , 最小的两位姑姑(也就是细姑与嫩姑)是幸运的 , 她们可以在家里无忧无虑的长大 , 然后风风光光的出嫁 。 当时爷爷的家庭是较为富裕的 , 土改时被评为富裕中农(那时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才能不被评富农) 。 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 , 他只读了两年私塾 , 懂得一点粗字 , 平日里记账也能够使用苏州码子(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
父亲与叔叔从小就一起跟着爷爷种田 , 并将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造红酒粬 , 再把红酒粬用扁担挑到罗源、连江与省城福州一带售买 , 然后带回一些海产品和日用品等 。 父子三人通过辛勤劳作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和酿粬师傅 , 他们有时也会帮着别人酿点粬 , 赚点工资 , 再慢慢的添置田产 。
而在家里头 , 婆媳与妯娌三人(我的奶奶、母亲和婶婶)至勤至俭、同心同德 , 闲时做家务女工 ,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齐上阵 。 虽然我母亲出生书香门第 , 但慢慢的也学会一些田间劳动 , 诸如砌地瓜米、晒谷子等等 , 一家人的日子平淡而幸福 。
随后的1949年 , 私有制改革为公有制 , 我们家的田地和耕牛也都被收归为集体所有 , 两代人数十年的辛劳随之化为泡影 。 爷爷从此一直郁郁寡欢 , 并于1966年得胃癌去世 , 亨年六十九岁(爷爷和奶奶同岁) 。
我 的 父 亲// //
解放后 , 父亲和叔叔加入了农业社 , 在生产队里都是好把手 , 虽然父亲身材弱小 , 挑不了很重的担 , 但他的手脚非常灵活 , 农活干得漂亮 , 犁、耙、播样样精通 , 因此他从来都是评十成满分的工资 。 同时 , 每天生产队的工作安排 , 比如明天谁去干什么 , 需要几个劳动力 , 这些队长都会请教父亲 , 因为父亲的统筹才能非常的强 , 任何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 也因此 , 我们队每年分红都居全村二十六个小队前列 。
父亲的勤劳是出了名的 , 除生产队劳动以外还替集体兼养着一头耕牛 , 每天披星戴月 , 天还没亮就到田间加班割牛草 , 父亲喜爱养牛 , 他养的牛又肥又壮 , 社员们都相当的满意 。 另外 , 生产队出工他也从不比别人晚 , 除了下雨天以外 , 父亲每年的出工率都有二百七十天到二百八十天左右 , 加上兼养一头耕牛可额外获得一百五十天 , 合计一年出工四百二三十天 , 也就是四千多工分 , 年底时一般可获得七、八百元收入(每十分换算为工资为一元七至一元八角左右) 。 此外 , 父亲还利用下雨天生产队无活可干的时间段 , 开荒种杂粮 , 如地瓜、油菜等等 , 一年总会多好几百元的收入 , 合计不下千元 。 正如父亲的“奶弟”(小时侯吃着我奶奶的奶水长大的 , 他在省城福州工作 , 因地主成份被下放农村参加劳动) 对他开玩笑地说:华哥 , 你的工资比县长还高 。 因为当时乡镇一级(当时叫公社)干部的工资四十多元 , 县委、县长基本也就每月八九十元吧 。
我的大哥十四五岁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 刚去的头一两年工分评的很低 , 每天也就三四分 , 二哥小学毕业后父亲也不让他继续念书 , 转而进入生产队 , 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的主流 观念即是:读书无用 , 远不如赚一分钱是一分钱来得实在 。 我从念小学起到初中 , 家庭生活条件在当时对比于其它人算是比较好的 , 所以学校里减免学费通常都没有我的份 。 我之所以没有早早的参加生产队劳动 , 可能是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体质差 ,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原因 , 所以才不会被父亲叫去生产队劳动 。 随着父亲突然的撒手离去 , 我在伤痛之余更是迷茫 , 往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父亲离去的那段时间最悲伤的便是奶奶 , 她数次的哭晕 , 醒来后又是不停的哭泣 , 茶饭不思 。 当时奶奶已是七十八岁高龄 , 古语道人生凄惨事莫过于少年无父、中年丧偶、老来失子 , 更何况父亲是少有的孝子 。 父亲对奶奶从来都是温声细语 , 嘘寒问暖 , 每日收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候母亲:晚饭吃了没有、吃得多不多 , 若发现身体不适 , 吃的少了点 , 就会去街上买些糕点塞给奶奶 , 而后奶奶又把那些糕点偷偷给了我 , 我不说 , 奶奶不讲 , 固守同盟 。 生产队里偶尔改善伙食 , 如面条或者馒头米糕之类(那时候面条 , 馒头等在逢年过节才吃的到) , 父亲总是把它端回来分给我们兄弟和奶奶吃 。 当时我还小 , 有吃的自然都高兴 , 奶奶实在扭不过父亲就像征性的吃一点点 , 而父亲自己就在厨房泡一碗“半米半地瓜”填肚子 , 现在每当想起 , 心里总是酸溜溜的 。
我 的 父 亲// //
父亲一生亏待自已 , 一根纸香烟要分成三段吸 , 但对周围的人却从不吝啬 , 他孝顺父母 , 八个兄弟姐妹终生团结 , 更没因财物等红过脸 。 曾经听九十多岁高龄的四姑回忆 , 细姑出嫁时我父亲特意赶了一群牛去福州售买 , 用来添置嫁妆 , 风光嫁妹 。
父亲也爱热于助人 , 同时也得到别人的爱戴 , 在他病重期间 , 亲朋好友探病的络绎不绝 。 去年我在大坂种田的时候听到了父亲生前同队社员李仰文念及 , 赞颂他: 华叔当年处处帮助我 , 困难时他照顾我 , 是难得的好人 。 前些年我从三明回家偶遇父亲当年同小队的社员李先宝 , 他拉住我的手道: 谋 , 你的父亲是好人 , 我青年时他帮过我很多 , 教我很多农事 , 哎!死的那么早太可惜了 。 先宝还说 , 一个人死到海里就好 , 可别死到河里 , (啥意思呢?海同嗨!河同噢! 乃杉洋方言) 意义深远 , 耐人寻味 。 先宝如今也已做古 , 但他的话我记忆犹新 。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却是很爱看戏 , 文化大革命时期除了样板戏以外 , 业余生活极其匮乏 。 父亲酷爱听母亲说书 , 而更多时候 , 他从母亲那里听来后再讲给社员们听:如《绿牡丹》里侠女花碧莲抓白猴 , 《粉妆楼》里胡奎为救罗贤弟当街售卖奸官首级 , 《孟丽君》女扮男装救夫而上京考状元 , 《八美楼》上蒋云男假女妆夏莲妹 , 还讲那大唐朝从《罗通扫北》《薜仁贵征东》《薜丁山征西》到《薛刚反唐》……父亲学说的有模有样 , 社员们也听的如醉如痴 , 有时还省了一餐午饭 。
我也很爱听故事 , 每天睡觉前都缠着父亲讲 , 可我不喜欢听那些由母亲讲的 , 适合大人们听的故事 。 所以父亲经常给我讲那些民间小故事 , 如《连中三元》、《康华瑞》、《西衣衫鹅毛扇》、以及《黄华买父》等(父亲别名“黄华朕"由此民间故事而来) 。 有时实在想不出讲什么故事 , 就教我盘诗 , 如“且字加宀字是宜 , 桃园结义人三个 , 张飞一拳击出去 , 五爪金龙现出来” , 再如:“福字刘备笑咪味 , 禄字徐赐下山来 , 寿字赵云砍六将 , 喜字诸葛亮得姜维”…… 单唱三国人物的句子我就从父亲处学会一百多条 。 夏天晚上很热 , 但那时的夏天晚上更多的是快乐 , 大人、老人和小孩都围在食堂大门口、新亭下乘凉 , 听老人讲故事 , 有时盘诗比赛 , 盘诗我总是第一 。
父亲若是多活几年就能看到他喜爱的戏剧了 , 但他走了 , 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 , 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给后代 , 唯一一张小而发黄的 , 是父亲入劳动社时的照片 , 那时候的他正当盛年 。
时光匆匆而过 , 眨眼之间我自己也六十岁了 , 这一生没赚到什么钱 , 也没家产留予后代 , 只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希望把先人们的值得追忆与学习的良好品德传承给子孙们 。
2019年10月 李奉谋手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