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杨修 , 聪慧绝伦的“仓曹主簿官” 。 一个因鸡肋而丧命的墨客 。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

表面上看也许是违了曹丞相的军令 , 深一点看也许是“数遭曹操之忌”可从骨子里看 , 是因为这个聪明绝顶的人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他卷进了帝王家的夺嫡之争 。

杨修家世代簪缨 , 原本他也可为一方郡守 。 可仅仅是为了曹操那句“千里无鸡鸣 , 思之断人肠” , 他委曲求全 , 由公卿之后变为一名小小的主簿 。

拼将一死酬知己

为了曹操的兵马钱粮四处奔波 , 呕心沥血 , 曹操对他也由赏识转为敬佩 。 原本这将是无比匹配的一对搭档 。 可文人傲骨 , 一种从党锢之祸绵延的傲气 , 又使他在尽心辅佐曹操的同时打从心地里藐视他那班所谓的“心腹将官” 。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 , 文采出众;可是他手下那班“要钱太守”、“完体将军”们 , 却在自卑的同时也在藐视着文人们 。 自卑复可怜 , 却又用极度的自傲掩盖自己 。 更令杨修心寒的 , 怕是曹操对待他们的态度 。

许攸就是最好的例子 。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

许楮受不了许攸的嘲弄 , 愤而拔剑相向 。 曹操在惋惜的同时却只是责备了几句 , 并没有深责 。 对于士大夫来说 , 脸面重于性命 。 身为建安七子的曹操 , 本身也是个文人 , 可在武将与文官之间的厚此薄彼的态度到底令杨修心寒了 。 虽然官渡之战他未曾在场 。

“天下文采若为一车 , 曹子建独占八斗 , 其余二斗为天下文士共有矣 。 ”

曹植的文采使他身边吸引了一大批文人 , 杨修也是 。 和曹植谈古论今 , 偶尔抨击时政 。 时而引吭高歌 , 时而饮酒作诗 。 一切都使杨修和曹植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 。 君臣鱼水交 。 杨修的内心 , 是希望把曹植扶上王位的 , 虽然曹操已经颇多忌疑;虽然曹丕打出的是“温良敦厚”的牌;朝中大臣犹如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摇摆不定 , 但他仍然希望党锢之祸不会历史重演 。 而一切 , 都在按他的设想实行着……

直到曹丕偷出了杨修的答教 , 直到装吴质的竹篓又装了丝帛 。 从“一合酥”到“门内有活”积下的种种已使曹操心内不快 。 直至力谏出兵 , 到“黄绢幼妇 外孙齐臼” , 被立楮折腾过的曹操已经不是官渡的曹操 , 甚至不是赤壁的曹操 。 当年志在安天下的曹操 , 会在念及赤地千里时潸然泪下;如今的曹操却只会在“夜梦杀人”这个弥天大谎中逃避责任 。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论杨修的傲骨:因“鸡肋”而丧命的文人墨客// //

于是 , 鸡肋

一个再完美不过的藉口

一个再美好不过的结局

一句“再敢有扰乱军心者 , 以杨修为鉴” , 断送了一个文人的一生 。 一个恃才傲物 , 却又悲凉慷慨的文人

一个与张松舌辩丝毫不落下风的文人

一个储位斗争中的牺牲品

一出空怀一腔热血 , 到头来却只能到阴曹放浪形骸的悲剧

帝王家的事 , 并不是那么好惹的 。

早已看透世情的杨修 , 想来终该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