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摘要:从埃文河畔到江西抚州 , 从考文垂到常熟 , 穿越历史和时间 , 穿越文化和空间 , 他们形成了新的联系 , 带来了新的魅力 。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

文 | 童锋亮

1564年的春天 , 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的埃文河畔的小镇斯特拉福德 , 当地一个富裕的皮匠家里生了一个男孩 , 取名叫“威廉” 。 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 , 也没有天降祥瑞 , 因而也没有什么记录 。 没有人预料到 , 很多年过去之后 , 这个只读过几本书的孩子 , 突然因为文学而变得很有名 , 他成为英国最有号召力的人之一 , 甚至当时的英国女王也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

此后人们如痴狂了一般成群结队来到这个小镇上 , 来探寻这个孩子在小镇上的一切痕迹……有人发现 , 在1564年4月26日这一天 , 小威廉曾在小镇上的三一教堂受过洗 , 于是人们很高兴地把威廉的生日定在了4月23日 , 后来这一天也正好是他去世的时间 。 死后 , 威廉被葬在了他出生时候的教堂 , 并写下了一段奇怪的碑文:“看在耶稣的份上 , 朋友 , 切莫动底下的这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 , 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 。 ”这个让英国人疯狂的“威廉” , 他的姓氏是——莎士比亚 。

中西文学巨匠的时空相遇

在世界文学史上 , 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 它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了经典 , 从戏剧到十四行诗 , 它的作品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 , 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而著称 。 而今 , 莎士比亚的故居完整了保留其500年前的样子和布局 。 甚至其父亲的皮手套作坊 , 也依然可以在今天的故居中寻找到 。 在莎士比亚的故居中 , 隐藏着当时社会存在的许多令今人看来有些先进的家居 , 比如厨房的使用 , 婴儿床的设计 , 还有孩童的玩具 。

当走进莎士比亚故居的时候 , 行走在咯吱作响的木楼板上 , 500年前的莎士比亚成长的场景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 似乎穿越时光回到当下 。 在这座故居中 , 人们把寻找到的关于莎士比亚人生的一切 , 都留在这里 。 在二楼的客厅中 , 可以找到莎士比亚的手稿 , 他用过的羽毛笔和剩下半瓶的墨水 。 令人大感意外的是 , 在莎士比亚故居中 , 竟然还有一位中国戏剧家的玻璃半身像和作品介绍——这就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

汤显祖被人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 比较巧合的是 , 尽管出生时间相差15年 , 但这两位文学巨匠都在1616年逝去 。 他们相距万里 , 一个在戏剧、诗章中妙笔生花 , 一个则依律按韵谱曲写词;一个对人生际遇发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拷问 , 一个则在戏曲世界里冲破了传统社会对人性束缚千年的桎梏 。 五个世纪之后 , 在莎士比亚的故居遇上汤显祖 , 这像是一场意外又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 循着街道在去往三一教堂的路上 , 我们在一个小公园旁边 , 发现当地居然还伫立着一个中式的亭子 , 上书“牡丹亭” 。

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江西省抚州市 , 也是汤显祖的故乡 , 有关复建莎士比亚新宫的计划也正在筹划之中 , 以与莎士比亚故居里的汤显祖和牡丹亭形成一种呼应 。 莎士比亚新宫是莎士比亚成名之后的居住地 。 这栋建筑始建于1483年 , 建成时是斯特拉特福最大的房子 , 有超过30间房间 。 莎士比亚1597年买下这座宅邸 , 随后与家人一起生活在那里 。 1616年 , 莎士比亚逝世 。 1759年 , 这处宅邸被夷为平地 。 而今 , 两位文学巨匠在数百年后被后人通过这样的方式纪念 , 展现出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的交流 。

了解英国文化 , 莎士比亚是一扇窗 。 英国的历史从罗马时代开始正式有文字记载 , 距今两千年左右 , 但英国的历史远不止于此 。 从罗马时代到中世纪 , 英国开启了世界近代史 。 哲学家诺兰、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青霉素的发明者弗拉明爵士……在英国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有趣的故事 。 在英国的历史中 , 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对贵族(家族)文化传承 , 二是来自民间(新资产阶级)的勇气和创新 。

英式豪华背后的贵族文化

欧洲国家基本是以由贵族文化为驱动的精英阶层领导国家前行 。 英国也是如此 , 这不仅仅因为其与古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英国从被古罗马称之为野蛮人到通过“百年战争”摆脱法国控制 , 再到发起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 英国的贵族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英国人甚至相信 , 英国之宝贵不在它引领的新潮流 , 而恰恰在其古老 , 故必须保护其独一无二的遗产不被新时代抹杀 。 即便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中 , 旧贵族被削弱了权力 , 但实际上无论是从艺术文化还是工业发展中 , 都能找到对应的贵族文化符号 。

在现代的汽车产业中 , 作为工业革命起源地的英国 , 有着诸多的豪华品牌 。 工业革命仅仅是其能诞生汽车的条件 , 并不意味着必然诞生豪华汽车 。 而英国可谓是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最为成功的国家 , 这正是因为英国独特的贵族文化 , 使得其具有打造豪华品牌的先天条件 。 在一连串的名单中 , 包括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迈凯伦、MINI、捷豹路虎等都是来自英国的品牌 , 无论是哪一个 , 至今都是个性鲜明且具备独特豪华格调的汽车品牌 。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

以捷豹路虎来说 , 捷豹最早诞生在1935 年 , 由威廉?里昂斯爵士创立 , 而后其兄弟品牌路虎在1942年作为一个农用车品牌诞生 , 后转型生产军用车 。 这两个品牌的起步很平常 , 但在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中 , 它们就完成了从一个新创的品牌向豪华汽车的转型 , 并成功塑造了这种品牌形象 , 这是如何做到的?

英国的汽车生产有一些特别明显的特点:其一、在这一代汽车产生的时候 , 英国正处于国力的巅峰时刻 , 英国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是世界最前列 , 这决定了英国汽车工业具有全球竞争力 。 其次是英国的贵族文化 , 一开始汽车要取代的是马车 , 这使得汽车制造商从一开始就要对标等同于马车的豪华性 。 此外 , 英国汽车制造商崇尚手工打造 , 当下最顶尖的豪华汽车都是这样生产的 , 而不是流水线 。 这些因素决定了英国汽车品牌的豪华性有别于美国汽车和德国汽车 , 而更年轻的日本汽车更没有资格享受豪华车的地位 。

豪华性是由细节和品质来决定的 。 即便是汽车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 , 英国汽车对于细节的追求依然是极其苛刻的 。 英国知名的汽车皮具生产商bridge of weir , 他们生产皮革有16道工序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这家皮具厂从来不会自己为了皮毛而购买动物 。 他们甚至对皮毛的来源也很挑剔 , 比如他们倾向于本地皮毛 , 而不会购买美国或者墨西哥地区的皮毛 , 因为那里虫子比较多 , 畜牧场会使用带钩的围栏 , 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皮革的质量 。 bridge of weir 为捷豹路虎提供座椅等皮具用料 , 在它的客户名单中 , 还包括了阿斯顿·马丁等英国超级豪华车 。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

对自己历史的珍惜和延续是豪华的第二个关键 , 车的豪华本身只是成为豪华品牌的基础 , 只有当豪华拥有了历史的沉底和文化的因子 ,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豪华 。 在捷豹路虎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 正是如此打造品牌的 。 在捷豹路虎经典车中心 , 工程师们会收集全球各地的经典车——停产时间超过7年以上的产品 , 将这些车储存在一起 , 还有名流用过的车 , 比如英国女王的座驾 , 电影《007》系列中使用过的路虎车型 。 工程师们会按照当年生产的工艺 , 使用同样的材质来修复这些车 , 有些会保留原状 。 这些历史积淀成为了捷豹路虎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

一个企业 , 一个产品 , 就像是一座城堡的建立 。 英格兰著名的爱丁堡城堡 , 从公元6世纪开始修建 , 新建的城墙一圈一圈向外延伸 , 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 , 这使得爱丁堡历史层次分明 , 就像一场中世纪戏剧的宏伟布景 , 尖塔、城堡、峭壁和古典石柱历历在目 。 一位捷豹路虎设计师说 , 每一代车的设计都要在传承中改变 , 保留经典元素而增加新的科技 , 逻辑几乎相同 。 在捷豹路虎的电子元器件测试中心 , 这里已经从4个平台增加到19个平台 , 其中中国工程师超过一百人以上 。 这也是经典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莎士比亚故居里的《牡丹亭》:同年去世的巧合与五百年后的再聚 | 经观汽车// //

在江西抚州 , 莎士比亚的新故居正在修建之中 , 这是英国与中国融合的古典之美 。 而在距离抚州不远的江苏常熟 , 这里有捷豹路虎最现代化的工厂 , 这是英国与中国融合的现代之美 。 从埃文河畔到江西抚州 , 从考文垂到常熟 , 穿越历史和时间 , 穿越文化和空间 , 他们形成了新的联系 , 带来了新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