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传驿铺庵递千年

田丰 图/文

传驿与铺庵是古代交通线上信息传递的接力补给站 ,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 但也衍生了许多弊端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进步 , 其功能及作用被新生的社会分工模式所替代 , 传驿铺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 但其递传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仍值得我们认知与借鉴 。

诸侯的邮亭

在诸侯分封制时代 , 国王的政令和四境边情的传递 , 主要由“传”来递送 , “传”即邮车 。 邮 , 原字写作“郵” , 左“垂”右“邑” , 按六书属会意字 , 《说文解字》释文“郵 , 境上行书舍 。 ”意即国境上传接书信的房屋 。 邮路沿途有供邮车停靠和休整的邮亭 , 邮亭两侧立有高大的望柱 , 高悬地名牌 , 远远就可望见 。 邮亭只是作为标志性建筑 , 邮亭之后设有梯级标准的接待站 。 当时每十里有庐 , 提供饮食;每三十里有宿 , 可供过夜住宿;每五十里有候馆,可休整并补给 。 这些接待场所设施齐备 , 直接为王室服务或王室的差役所专用 。 旅途上的商旅行人不准进入邮亭 , 长途跋涉中 , 旅客只能风餐露宿 , 偶尔能依栖于民间修建的没有后勤补给保障的路亭 , 就算很侥幸了 。 路亭即民谣所唱:“五里一短亭 , 十里一长亭 。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皇朝的呼吸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古楼驿_文保碑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古楼驿故址(古楼威惠庙)

秦汉实行郡县制 , 疆域幅员数十倍增大 , 信息传递相应提速 , 邮车改为单骑传递 , 传递路线就是驿路 , 沿途设有接力传递的驿站 , 驿站之间距离不等距 , 视路线重要与否 , 有三十里一驿 , 有五十里一驿 , 有百里一驿 , 甚至有二百里一驿 。

唐代 , 朝廷于四境设驿六千六百三十九所 。 要道(干线)每三十里设驿 , 分陆驿和水驿 。 陆驿配马 , 水驿配船 。 驿站有驿长一名 , 驿卒若干人 。 次道(支线)不等距设馆(次舍)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诗中表达的正是在驿站的送别情景 。 唐代漳州设有漳浦驿 , 唐李德裕《次漳浦驿楼》诗:

嵩少心期杳莫攀 , 好山聊复一开颜 。

明朝便是南荒路 , 更上层楼望故关 。

当年杨发、常衮两位过路官员都有唱和之作 。

宋代 , 漳州东驿路有迎春驿 , 在朝天门(东门)外 , 向东行四十五里有通源驿 。 向南一百里外的漳浦县有仙云驿 , 再往南一百九十里设临水驿 。 西驿路往龙岩县途径设驻车驿、登龙驿和仁会亭 。 北往长泰县途径设武安馆、使星馆 。 全州有五驿二馆一亭 。

明代 , 朝廷定制一程置一驿 , 一程为三百里(150公里) , 限一昼夜到达 。 这是条文规定 , 实际距离并非完全等距 。 漳州府设丹霞驿 , 先是在府治西 , 后迁城南 。 龙溪县置江东驿、甘棠驿 。 漳浦县置临漳驿、云霄驿、南诏驿 , 南靖县置平南驿 。 全府共七驿 。 驿设驿丞、驿吏各一人 , 驿夫若干人 , 配备马、驴及风雨器具十分齐全 , 马、驴给养有明细规定 。 驿夫选拔体健善走壮汉 , 待遇沿用历代享有免赋役杂差等优待 , 并领饷银 。 驿内为驿使及途经官员提供优厚的款待 , 进入驿站必须有官府的验符或官方文书 , 否则不得入驿 。

明漳州知府陈洪谟《宿古楼公馆》诗:

公馆依然据古村 , 肩舆再至岂辞烦 。

门前霜叶饶丹色 , 阶下寒芜褪绿痕 。

随处稻粱秋大熟 , 几家烟火夜初昏 。

劳劳尘鞅何时定?回首湘江有梦魂 。

驿路上路远驿疏 , 山空路长 , 人烟断绝 。 为及时补充人马给养 , 驿站之间有铺舍作中继 , 接力传递 , 从而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达 。 每所铺舍沿袭古代传统 , 都建有邮亭 , 作为标志性符号 。 铺内驻有铺军(铺兵) , 兵种分为节级、供申、军头、知粮、急递、步递等 。 铺中挂十二时辰转轮(犹如今天的钟表盘) , 计算公文始讫时刻 。 备《铺历》两册 , 一本记上行下;一本记下行上 。 入夜 , 铺舍通宵明烛 。 公文军情一到 , 不管白天夜间 , 一刻不停地一铺接一铺飞传 。

铺的作用 , 对于朝廷而言 , 犹如人的呼吸一样重要 , 不可片刻中断 。 “上有所传告于下 , 下有所申报于上 , 事机之来 , 呼吸颊异 , 不速则误事矣 。 ---为政君子 , 不可以铺递为末务而忽之也 。 ”(见明正德《大明漳州府志》)

古铺制-《大明漳州府志》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明沿袭宋铺制 , 两铺之间较前朝的距离缩短 , 每十五里设一铺 , 配铺兵四名 , 铺司、驿司各一名 。 在重要驿路段 , 每十里设一铺 , 如漳州府东驿路 , 首铺东铺 , 址在朝天门外(清代改文昌门 , 该地点称东铺头 , 成为经典老地名);第二铺赤岭铺(今人民广场北);第三铺鹤鸣铺(今云洞岩下);第四铺马歧铺;第五铺江东铺(江东桥西);第六铺石井铺(距城六十里 , 遗址已消失);第七铺龙江铺(距城七十里 , 遗址已消失) 。 以今天的里程来算 , 东路七所铺的间距依然是标准的十里(即5公里) 。 “铺” , 成为漳州乡民计算行程的计量单位 , 即源于此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行人的歇困庵

自古以来 , 驿铺只接待驿使和官员 , 是官吏专享的福利 。 普遍的旅行者一律被拒之门外 , 在漫长的旅途中 , 商旅行人旅况凄凉 。 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 , 漳州郡守傅伯寿体谅旅客的苦楚 , 随铺立庵 , 即依托铺兵的庇护 , 创建铺庵 , 指派僧人守庵 , 并拨田产 , 维持铺庵正常运作 , 以接待过往旅客 。 仅南驿路就设十三所铺庵 , 使沿途无数旅行者有了安全又舒适的庇护所 。 傅郡守以民为本 , 按实际需要考虑 , 附设庵甚至超过了铺舍的数量 , 可见当年郡守的良苦用心 。 后任郡守继承这一做法 , 在东路创建铺庵 , 与南驿路遥相呼应 。 东驿驿路与南驿路的走向 , 大致与今324国道漳州境内的轨迹相同 。 南驿路十三所铺庵唯木绵铺庵留存至今 , 无象庵仅留下一通明弘治年间的石碑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木棉庵-历代碑碣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木棉庵全景

木绵庵 , 是漳州仅存至今的古铺庵 , 遗留下的文物 , 多与郑虎臣诛贾似道的典故有关 。 南宋奸相贾似道被朝廷贬往循州 , 举家迁徙 。 监押官郑虎臣之父 , 曾被贾似道发配边疆 , 此次可谓冤家路窄 。 刚上路时 , 贾似道一家妻妾成群 , 乘轿而行 。 郑虎臣一看 , 命拆下所有轿盖 , 一路暴晒 , 沿途语言羞辱备至 。 行至木绵铺 , 郑虎臣下了狠心 , 说:“我为天下杀似道 , 虽死何憾!”即在厕所杀了贾似道(一说贾服泻药求死 , 虎臣见状 , 一锤毙之) 。 后郑虎臣被朝廷问罪 , 被害死狱中 。 历代士大夫对郑虎臣舍命除奸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 , 题咏很多 , 木绵庵存有明俞大猷榜书碑及历代碑刻 。 民国时期 , 龙溪官绅出资在庵前建木绵亭 , 柱联都是赞扬郑虎臣的景仰之词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盘陀岭-无象院碑(局部)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无象铺遗址(今牛上铺)

无象庵 , 在盘陀岭下 , 宋漳州郡守傅伯寿创立 。 附近有产山铺 , 明代改名无象铺 , 铺与庵相距数里 。 古代 , 漳南丛林茂密 , 象群出没 , 盘陀岭一带山民有捕象取牙的传统 , 山下设有象牙墟(今象牙村) , 周边猎获的象牙 , 在此集中出售 。 随着捕猎过度 , 致象群消失 , 潮州太守黄定路过盘陀岭 , 题写“无象庵”三字 , 挂在庵的门楣上 , 无象庵一举成名 , 由此衍生许多神奇传说 。 据《重修无象院碑记》碑文:“漳州郡守傅伯寿---立庵于县南八都盘陀岭下 , 以聚居民 , 以憩行客 。 ---至理宗淳祐癸卯年(1243年) , 改作无象院 , 主持比丘僧祖印重建 。 以为祝驿祈福道场 。 ”元末 , 无象院毁于战火 。 明成化壬辰(1472年)春 , 乡绅请开元寺僧道昱重建 。 无象庵遗址现已消失 , 留下一通明弘治九年(1496年)重修碑 。 无象铺也不见踪迹 , 只留下古老的地名 , 现书写为“牛上埔” , 是方言谐音所致 。

傅伯寿及后继太守创立的铺庵 , 多数毁于战火 , 历代屡有修复 , 到明末 , 铺庵得不到稳定的经济支持 , 逐渐荒弃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帝国的关卡

清兵入关后 , 基于种族、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 , 清廷对前朝的军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在清廷统治者的眼中 , 中原大地芸芸众生只分两类 , 一类是奴(归顺者) , 另一类是贼(反抗者) 。 孟子所言“民为本”的民 , 是不存在的 。 这种观念 , 从驿铺的改制中 , 可看出端倪来 。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 清廷废除明朝设的所有建制 , 独留驿站 。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裁撤驿丞 , 漳州府所设置的驿站 , 划归龙溪县管理 。 雍正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 驿站逐渐被废除 。 原先的铺改为塘 , 归城守营或镇标营管辖 , 塘兵专司传递公文和盘查过往行人 。 延续千年的传递网络 , 兼有济助旅客的完备体系 , 至此 , 蜕变成专门为专制集权服务、钳制百姓行动的连环关卡 。

清光绪十六年(1896年) , 大清邮政官局成立 , 邮递取代了塘递的一部分功能 。 但是 , 邮路上的信息传递仍然带有天然的皇室与官府的色彩 。 海量的商业信息和关乎民生的物品、金融、信件往来 , 几乎全由民间自创的民信局或侨批局来承办 。 即使在驿路畅通发达的鼎盛时期 , 征用天下民脂民膏建立起来的驿铺网络 , 也没有为民生需要做过一丝一毫的事 。 在清军镇压太平军期间 , 塘递速度曾创下四昼夜穿越将近1400英里(相当于每小时近14英里 , 约22.5公里) , 平均日行超五百公里的惊人纪录 。 但这样的高效运作模式 , 也没有一丝一毫地运用到民生经济中 。 直至清朝终结 , 延续几千年的邮传网络 , 依然未能摆脱官办或官督的桎梏 , 终究与现代意义的邮政失之交臂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有始无终的驿铺

明嘉靖十年(1531年) , 漳州府上奏获准在龙岩上坪置驿 , 恰好处于龙溪、龙岩两县半途 , 命名适中驿(今适中镇) 。 林魁在《龙岩县新建适中驿记》文中说道:“立政之道 , 在于便民 , 便民之政 , 此类(指驿铺)是也 。 ”实际上 , 驿铺并不是为民而是为官而设的 。 林魁清楚地看到这一弊端 , 记文中吐露其深深的忧虑:“然 , 政未有不弊者者 。 夫驿 , 传舍也 。 苟夕得其庇 , 饥得其饱 。 皆暮至朝去 , 谁能有顾惜心?”一拨又一拨的官吏 , 只是过客而已 , 谁能真正顾惜驿铺之类的民生工程呢?林魁感叹道:“呜呼!为政者 , 无传舍之心 , 则天下之民庶几矣 。 特一驿乎?”林魁仅以驿铺为事例 , 明显表露出对集权专制下 , 便民之政难得善终的预感 。

历史事实屡屡重复 , 应验林魁的话 。 驿铺建置在历代的命运是惊人的相似 , 总是有头无尾 , 难得善终 。 历史上 , 上至皇帝 , 下至小吏 , 肆意挥霍驿铺这一珍贵的公共资源 。 如唐玄宗只是为了让杨贵妃享用新鲜荔枝 , 竟然调用十万火急这非同寻常的速递系统 。 上行下效 , 历代大大小小官吏都心照不宣 , 巧立名目 , 侵用驿铺各类资源 , 驿铺制度弊病丛生 , 新的王朝刚刚建立 , 稍有整治 , 没过多久 , 又堕入腐败 。 历朝的驿铺制度 , 总归陷入这一怪圈循环 , 无法自拔 。 另一方面 , 民生信息交流和商旅交通这两大切身需求 , 官方一贯是漠然视之 。 特别是清朝廷 , 干脆裁撤驿铺了事 , 全然无视民生的切身需求 。 究其原因 , 是历代统治集团 , 视交通与传递网络为统治工具 , 而不将其当成繁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体系 。 宋代创立体现人文关怀的随铺立庵善举 , 是个亮点 。 可惜灵光乍闪 , 昙花一现 , 未能被继承下来 。 为政之道 , 不妨学学宋太守傅伯寿当年创立铺庵的理念 , 设身处地为行人着想 , 让一方民众享有宋代铺庵所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暖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ZhangZhou Library · Cultural Platform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清漳菁萃】丨传驿铺庵递千年// //

漳州市图书馆

地址丨漳州市芗城区大同路大同新巷3号

(老年大学内)林枢楼

原创:田丰

本文来源:“漳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