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宁历史人物研究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

我查阅了大量的明清历史文献 , 对洛宁历史人物明朝四川巡抚张论做了全面探讨和研究 , 整理了《明四川巡抚张论传》 , 本篇共分七部分 , 一、张论生平事迹 , 整理于2003年;二、历代地方志中的张论事迹;三、明清两代朝廷大臣对张论的评论;四、张论的兄弟及子孙;五、张论故里、故居的文化古迹:1.张论故居:①【德里村的张论故居】;②【金门寨的张论故居】;③【永宁城南宅和北宅】;2.明四川巡抚张论墓;3.张中丞祠;4.石牌坊;六、诰封圣旨;七、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 。 第二至第七部分整理于2019年11月 。

本期内容为:

三、明清两代朝廷大臣对张论的评论;四、张论的兄弟及子孙;五、张论故里、故居的文化古迹:1.【张论故居】:①【德里村的张论故居】;②【金门寨的张论故居】;③【永宁城南宅和北宅】 。

三【明清两代朝廷大臣对张论的评论】

巡抚是“代天子巡行天下 , 抚军安民” , 是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

1.赐进士第、资善大夫、户部尚书侯恂《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张论)神道碑》铭曰:

“陈师鞠旅 , 肃将天威 , 绥厥士女 。 神机密运 , 壮略丕宣 , 七擒七纵 , 维公有焉 。 重围斯解 , 危城无恙 , 歼渠覆巢 , 首功数上 。 锦江以清 , 玉垒以宁 , 公也受命 , 西蜀两平 。 帝嘉乃勋 , 赏延及世 , 节钺方膺 , 迈轴来憇 。 维公出处 , 如云在霄 , 棨戟增重 , 林泉养高 。 胡天不吊 , 典型凋损 , 平贼而全 , 御寇而殒 。 公也骑箕 , 气壮山河 , 长虹天际 , 光彩不磨 。 瞻彼高岗 , 佳气郁郁 , 维公魂魄 , 于焉窀穸 。 泽留奕叶 , 功勒景钟 , 百世之下 , 令问无穷 。 ”

2. 明太子太保、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姜逢元《通议大夫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葆一张公(张论)墓表》赞曰:

“葆一张公持按节以往 , 单骑兼程 , 冲围而入 , 因以戡大难 , 成大功 。 已而奢嘘其烬 , 纠水西安酋复炽 , 公再往抚蜀 , 所俘馘辑敉书勋者 , 亦再说者以公载莅蜀 , 土鱼凫之藜拜休羆虎天 , 锡公以宁蜀也 。 或比之诸葛武侯要之 , 武侯以相蜀彷耳!若公遇明圣 , 挈锦城玉垒之墟 , 光甸旧服 , 有延爵之赏 , 而无违律之憾 , 眎武侯尤难 。 顾以微疾归洛 , 流寇蝟指 。 公奋玘入邑城 , 而鞠躬尽瘁 , 毕手桑梓之卫 , 岂非卓然古社稷臣 , 而彪炳一代者哉!唯是 虏瞷边揭竿中沸 , 朝野间方推轂 , 公四扬抢攘之烈 , 而公竟骑箕迈矣!则又谓世所用公者未尽 。 ”

“始终毕力以殉于国 , 非烈丈夫哉!卒之日 , 哭者罢市 , 人谓公全蜀之余 , 退而全邑 , 又不有其家 , 而忘其身 。 国家迫锡之文 , 必有奉彛典而旌公者 。 ”

“盖公所好行其德 。 又让产不争 , 视裴晋公、富正公之筑堂闢圃 , 以娱于里 , 似又过甚 。 顾公虽功名显 , 而位不极三事 , 爵不极五等 。 或天之啬公 , 而厚铨部 , 以券其后耶!余又惟张之先概多伟望 , 公两定蜀乱 , 大似忠定 , 其守永似睢阳 , 而公规竖较远即史最重魏公 , 公志略或相似 , 而成就过之 。 其子敬夫德宇弘粹要以竟 , 铨部所树未敢望曦谷而测景焉 。 其富平之七侯 , 河东之三相 , 与公之肇裔 , 而三乎 。 而公又经学行谊 , 道德气节 , 一门绍求 , 卒未有兼微而方懿者 , 且茁胤而贤张之为张 , 未有艾也 。 或曰:公生于永宁 , 而锄芟蔺酋 , 出定永宁之域 , 此其值亦不偶者 , 余既详述公而要尤著 , 其大者如石公 。 ”

3.明进士出身、文林郎、山东道监察御史邢绍德在《通议大夫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葆一张公(张论)行状》中高度盛赞张论云:

“蜀亮渡泸而七擒七纵 , 著绩非专 , 武烈有以服其心也 。 公两秉钺 , 而两戡蜀乱 , 南人不复反者 , 公与亮揆一也 。 ”

“嗟乎!箕尾天上 , 气壮山河 , 公已耶 , 公未已耶 。 公盖始终以王事殒 , 两定蜀难 , 几濒於危 , 而竟以力捍强丸 , 破家以殉之不恤 , 与蜀亮(诸葛亮)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殆与亮揆一也 。 余固谓公而武侯 , 武侯而公 , 其先后身也 , 不然何迹之似也!”

4.明詹钟玉《张中丞传》论曰:

“大臣任封疆之寄 , 岂不难哉!方蜀事之殷也 , 公以一书生授事行间 , 卒能歼夷剿敌 , 克复危疆 。 至于大功既成 , 而奸人之侧目者众矣 。 当奢安授首时 , 有黔弁恃奥援 , 欲冒蜀将功 , 公弗是也 。 或以利害怵公 , 公不为动 。 其人恚甚 , 思欲甘心于公 , 一旦窃印以去 , 印失 , 而公归 。 公归 , 而功罪混淆 , 遂无不可倖冒者矣!窃怪先帝英明 , 公又有大勋绩 , 当事者何不引汉封长罗侯事 , 破格请公留蜀 , 而必去公 , 以快奸人之志乎?至公功所在 , 口有碑 , 舆有诵 , 史册有书 , 蜀父老人人能言之 , 数十年如一日也 。 天生是人 , 以终始蜀事 , 捍御乡邦 , 丰功伟绩 , 殆与武乡比烈矣!”(清 顺治十年《永宁县志》卷七 人物志 勋业) 清 康熙三十一年《永宁县志》卷五人物志 勋业)

5.王铎《都御史张公传》赞曰:

“太史氏曰:异哉!公生时 , 母梦绯衣人乘梁木向西南蜚 , 公之功名 , 竟以抚蜀终于西南天墜间 , 孰谓鬼神之道懵懵邪 。 公之始以铁面立朝 , 其卒也 , 文武为宪 , 前后疏凡二百余上 , 可不谓国家梁木乎?而厥子又以名进士为都谏 , 直言被謪 , 克世其业 , 是父是子 , 公殆死而不死也 , 然曾不得假公大年 , 而究竟少时澄清天下之志 , 以贼遗天下 , 悲夫!”

6.明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张中丞公崇祀专祠序》赞曰:

“余考公尝为大行 , 则为名大行;为御史 , 则为名御史;为督抚 , 则为名督抚 。 盖四牡骙骙 , 为天子使 , 四国是式 , 嘉言孔彰省方者 , 古所谓明辟同律 , 加地三帛五玉 , 黜幽陟明甚钜典也 。 至节钺出镇 , 旗纛舒舒 , 固谓司百度之所总也 。 录徽玄幕之所寄也 。 将陛戟而进人於庭 , 迤戛而避人於途 。 而况巴蜀险固 , 沃野千里 , 锦江剑阁 , 以为四塞 , 褒斜子午 , 以为外蔽 , 筇筰封略 , 冉駀魋结 , 蔺酋不轨 , 实费戎索 , 苟非信以道之功 , 以定之仁 , 以噢之义 , 以正之惠 , 以怀之其将奚 , 以上锦城方略 , 而障王垒 。 公自起家 , 以至宦成 , 其申词令 , 而飞白简之霜 , 歼小醜而懋世及之赏 , 又章章如是矣!及角巾归第 , 适值潢池弄兵 , 金山云擾(扰) , 公昼夜登陴 , 复庀徙众修墙 , 幹筑之削之登登冯冯以聚训 , 此斗大孤城 , 城赖以全 。 凡公之功德 , 言其生平 , 大节不尽在是然 。 其章章固如是矣!煌煌武功 , 蜀有岘碑 , 圪仡金傭 , 邑有畏垒 , 维兹滬滨 , 诛茅除址湧地 , 树楹为门庑 , 庙貌翌翌然也 。 而春秋泮泽 , 荐公牢醴秩然也 。 泸水之阳美哉!轮焉奂焉!又鼎鼎然也 。 忆余初與公所盱衡擊节 , 仰止德功 , 言三不朽者 , 公盖有之 。 余於是复瞿然曰:“嘻!虽然是悉足尽公 , 公固有不朽者存耶!””

7. 明兵部尚书张风翼《叙功疏》称赞云:“以蜀功言之 , 原任四川巡抚张论 , 谋运机先 , 功收事后 , 方飞檄驱车之日 , 叛逆早已魂销 , 迨建牙画策之秋 , 反侧因而志戢 , 应加升荫以示酬庸云云 。 ......”

8.明崇祯十年永宁县知县刘鸿业《都御史张公祠记》赞曰:

“夫经文纬武是曰真儒 , 急病让夷 , 斯云达节 , 空疏误世 , 终惭六艺之称 , 拳勇无成 , 究属一人之敌 , 是以树无前之烈 , 必籍智名勇 , 功闢非常之原 , 允资英谋 , 雄断所为 , 勋在社稷 , 德被乡邦 , 作一代之宗臣 , 崇千秋之祀典 , 则我中丞张公其人也 。 维公丰伟魁梧 , 敦大严重 , 金门钟其秀气 , 玄滬表其清标 , 经术醇深 , 先辈交相引重 , 文章尔雅 , 后贤多所裁成 。 始自大行 , 擢登柱史 , 皂囊白简 , 人谓风鸣朝阳 , 绣衣豸冠 , 屡见虎争殿上 。 天启中 , 釁(衅)起蠶(蚕)叢(丛) , 氛迷鱼复 , 盗窃名字 , 几同李特之披猖 , 割据方州 , 有甚勇闿之虣逆 , 钲鼓沸锦江之水 , 旌旗蔽玉垒之云 。 公以巡方之役 , 兼视师之寄尔 , 乃请九重之帑藏 , 总七萃之貔貅 , 犒士禡旗 , 陈师鞠旅 , 按剑而疮痍尽起 , 援抱而勇怯齐应 , 大破群醜 , 遂复全疆 。 迨公奏凯还朝 , 闻丧归里 , 贼乃乘我备之单疏 , 纠水西之遗孽 , 进窥蜀永 , 扰动西南 。 天子于是授公节钺之权畀 , 以封疆之任 , 公谓以逆返顺 , 是贼夭亡之期 , 用寡击众 , 乃我成功之日 。 蠭气朝乘 , 俨临淮之壁垒 , 锐师齐进 , 识顺昌之旗帜 , 风驰霆击 , 鱼烂土崩 , 枭彼二渠之首 , 谓奢崇明、安邦彦 , 覆其十万之众 。 孔明泸水之师 , 竟收功于五月;安石淝水之战 , 果告捷于八千 , 海内始知我永之有人 , 朝廷益嘉公功为第一 。 比公甫解疆场之任 , 将寻泉石之盟属 , 寇轶中原 , 祸延永邑 , 井堙木刊 , 痛孤城之垂陷 , 烽举燧燔 , 悲外援之断绝 , 公尽散家产 , 召募死士 , 枕戈待旦 , 速沮凶锋 , 擐甲乘陴 , 屡歼醜类 , 墨守弥坚 。 等盱眙之将吏 , 黄巾自溃 , 识皇甫之威名 , 邑以解严 , 人有攸底 , 公积劳瘁 , 遂捐馆舍 , 可谓以身勤至死不变者矣!昔韦南平久镇西川 , 张益州再靖蜀畔 , 皆能垂名竹帛 , 著绩旂常 , 然止耆定于边陲 , 未必敉宁于邑里 。 公文武兼资 , 智勇辐凑 , 中外倚重 , 勋伐烂焉 。 故能以造蜀者造永 , 且以保国者保乡 , 娇娇乎其卓冠一代 , 而彪炳千秋 , 岂虚也哉!”

铭曰:“绛灌少文 , 隋陆无武 , 军国异容 , 夷险安睹 。 烈烈张公 , 折冲樽俎 , 起家经术 , 建牙开府 。 始繇星使 , 晋持绣斧 , 时维逆梁 , 称兵肆侮 。 进逼锦城 , 至于江浒 , 公也视师 , 左桴右鼓 。 歼渠获醜 , 复我疆域 , 公当在蜀 , 羌髳率从 。 殆公还朝 , 名高景钟 , 洎乎读礼 , 盗孽恣兇 。 纠合水西 , 进窥我墉 , 蜂屯蚁聚 , 四面环攻 。 公秉节钺 , 再奏卢功 , 有羆有虎 , 如雷如风 。 八千克敌 , 与淝水同 , 孙卢授首 , 方虎书庸 。 比解戎机 , 拂衣归里 , 西土即宁 , 中州寇起 。 岌岌孤城 , 一时风靡 , 公倾厥家 , 散金募士 。 九攻虽迫 , 一剑自矢 , 馘斩屡闻 , 贼迹旋徙 。 我井我闾 , 绥我妇子 , 尽瘁维公 , 遂乘箕尾 。 公身虽殁 , 公邑获全 , 维此邑人 , 涕泗载言 。 公功在民 , 公神在天 , 请建专祠 , 祝史告虔 , 堂皇翼翼 , 寝成孔安 , 廊庑攸餙 , 庖湢备焉 。 洁我粢盛 , 烝我牲牷 , 以阴以阳 , 水潏山颜 。 风马云骈 , 往来其间 , 明德馨香 , 垂千万年 。 ”

9.张鼎延《先中丞葆一府君蜀事小传》赞曰:

“ 呜呼!先大夫金门山下一儒耳,触大挡,挠虎吻,类祃以张濯灵,敦琢矫持,不顾利害,身冒矢石,亲履行阵,卒安巴蜀,以殿疆场大事,全乡邑,以保闾党,拯生灵,亦庶几经济竭蹶,矢石匪懈与 。 既不谓之鞠瘁,王臣蹇蹇?乃以蔽翳其伐,可乎?不可乎?乡先生有功德,则祀乡社,先大夫在国在野,视罔上饰虚, 苟邀战功为何如耶? ”

10.清顺治十三年永宁县知县章平事《都御史张公祠记》赞曰:

“余小子事自垂髫时 , 便闻父师与诸乡达称中州永宁有葆一公论其人者 , 两平蜀乱 , 首忤权珰 , 诚近今未易人豪 , 于时辄知嚮往云 。 ”

“查先生功烈在西蜀最著 , 说者较武侯羊叔子不啻过之 。 有人如此虽论功难挽其已逝 , 而核实何惭于配享 , 蜀有名宦 , 里有乡贤 , 未足尽也 , 此天下后世事所不敢及 。 事治永论永年来 , 得家祝户诵先生者甚悉 , 谓赋归之后 , 值癸酉冬 , 寇薄城下 , 几陷 , 先生露宿城头七阅月 , 捐资募士 , 备极捍御六七载 , 得留此一块土 , 翳谁之力 , 以故邑西门内有众志聿成之祠事 , 春秋瞻拜间 , 无以罄仰慕之私 , 用採其碑诸口者碑诸石 , 噫嘻!公往于今二十馀载矣!河山在望 , 空怜带砺 , 谁盟桑海 , 不驚依旧 , 簪缨济美 , 今兹司马玉调公为之象贤 , 户部蓝孺公、谏议越青公为之绳武 , 衍身后于未艾 , 将与日星并垂 , 元会共绵矣!区区一片石 , 敢谓足不朽先生耶!事生也晚 , 未得游门墙 , 而瞻道范然 , 使后之人指贞珉以相谓曰:若邑令犹得依末光而淑世泽者 , 讵非余小子一厚幸 , 而于早岁默祝之志 , 庶几可少慰也夫 。 按公生于明隆庆五年辛未四月初四日卯时 , 卒于明崇祯七年甲戌六月初八日戌时 , 寿六十四岁 。 功名著蜀疆 , 口碑在天下 , 万世永邑专祠之建 , 始于崇祯九年二月 , 成于崇祯十年五月 。 盖公当日谢事家居 , 正值流寇初乱 , 破城据地之时 , 而公能以全国者全乡 , 安蜀者安永 , 宜乎名宦乡贤 , 在蜀在洛者未已也 。 而永宁又建专祠 , 又请春秋两祭 , 功德之在人心 , 三十年来愈久愈新 , 有如斯也 。 ”

11.清吴伟业《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永宁张公鼎延神道碑铭》赞曰:

“在明季启祯之世 , 蔺州土司奢崇明反 , 连接水西 , 中丞公初按蜀 , 继受任滇抚 , 克遂前功 , 先后收复四十七城 , 拓地二千里 , 五峰山桃红坝之捷 , 馘其渠魁 , 邛筰荡定 , 论功为西南第一 。 方中丞公归 , 自按蜀以清乡居里 , 负知兵名 。 ”

“流寇之渡河而南也 , 首陷渑池、卢氏 , 次及永宁 , 永山城不修 , 矿盗亦动 , 邑无真令 , 民皆摇心 , 中丞即巴渝之旧部 , 遏宛洛之严冲 , 誓众登陴 , 捐金犒士 , 天寒路止 , 离风雪 , 皲瘃之患城全身瘁 , 属疾不起 。 ”

监军道汤开远好直谏 , 追讼公曰:“永宁乡绅张论 , 以死勤事 , 不蒙优录 , 并其子锢之 , 熊耳以西有坞壁以百数 , 有不闻之解体乎?”

四【张论的兄弟及子孙】

张论兄弟五人 , 多以科名显 , 而公独举进士 , 官四川巡抚;弟张讲 , 泰昌岁贡 , 官北直唐山县知县;张讃 , 万历已酉科( 1609年)举人 , 官固始教谕 , 山东乐陵知县 , 升江南松江府同知 , 升顺天府治中 , 殉难 , 以忠义著称;张诰 , 太学生 , 光禄寺署丞;张诏 , 增广生员 , 援例京幕卫参军、京卫经历 , 流寇破城殉难 。

张论生子三:长子鼎延 , 明万历乙卯科(1615年)举人 , 天启壬戌科(1622年)进士 , 官行人司行人 , 兵科给事中 , 兵科都给事中 , 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 , 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 。 顺治元年 , 礼科给事中孟明辅、山东道监察御史傅景星先后疏荐 。 清顺治二年(1645年) 以荐征拜为吏部验封司郎中 , 调考功司郎中 , 升太仆寺少卿 , 大理寺少卿、正卿、刑部右侍郎 , 加工部左侍郎 , 调兵部右侍郎 , 诰封通奉大夫 。 著有《张玉调文集》十二卷 , 《枢垣谏草召对本末》四卷 , 《张玉调诗集》 四卷 , 《嶰谷集》四卷 , 《嶰谷巵言》四卷 , 《张氏家乘》四卷 , 纂修《永宁县志》八卷 , 与王铎共同书写镌刻《琅华馆帖》十二方传世;次子历延 , 天启元年(1621年)恩贡生 , 考阶知县 , 早卒;三子世延 , 邑廉生 , 崇祯十三年冬城破殉难 。

张论有四孙 。 张琯 , 鼎延长子 , 顺治乙酉(1645年 )拔贡 , 丙戌(1646年)以明经拨萃 , 投浙江严州府推官、癸已(1653年)授户部江西司主事 , 累迁山东兖州府知府 , 以江苏淮安府知府终 。

张璿 , 鼎延次子 , 顺治戊子(1648年)科举人 , 己丑科(1649年)进士 , 初授翰林院庶吉士 , 擢兵科给事中 , 升吏科都给事中 , 以乞养回籍 。 丁忧 , 服阕 , 补礼科都给事中 。 转湖广分巡长沙道 , 裁补广东分巡岭南道 , 裁补江南分巡庐风道 , 以病归 。 时兄琯方补户曹 , 尝以永宁荒残 , 地粮失平 , 偕计奏请存恤减征 。 语详《存真集》 。

张瑊 , 世延长子 , 增广生;

张珲 , 世延次子 ,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庚子科武举 , 候选千总 。

张论一门 , 祖孙三代 , 三世进士 , 为永宁科举世家和儒林门第 。 张氏数代名宦 , 名垂青史 。

五【张论故里的文化古迹】

1.【张论故居】

①【德里村的张论故居】

德里城:明天启年间李自成兵扰河南 , 张论修筑德里城 , 即德里村南头围寨 , 世称德里城 。 张氏先祖世代积仁积德 , 每遇灾荒之年 , 赈灾放粮 , 救济百姓 , 以故乡人感恩 , 称北里村为德公所居之里 , 故称“德里” 。 明朝嘉靖年间 , 皇帝诰封为“德里村” , 并下圣旨建坊旌表 。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廿二日张霦、张霨、张震 等《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云“咸丰七年(1857年)张仁台新摄永篆 , 阅邑志 , 见生先祖中丞士益散粮赈饥 , 活人甚广 , 金邑侯(明嘉靖年间永宁知县金汝砺 , 常熟举人 。 )建坊于村 , 旌为德里 , 循例免其子孙各杂派 , 设祀乡贤 , 并祀忠义 。 ”

德里村由南寨和北寨两个古寨组成 。 南寨 , 为明天启年间四川巡按张论所建 , 即世称德里城 , 清朝相继重修 , 至今南寨西崖根犹称“城后头” , 遗迹尚存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民国六年(1917年)《洛宁县志》卷一《补续古迹》云: “张中丞故宅: 张中丞讳论 , 字葆一 , 明天启时(1621--1627年)官四川巡抚 , 遗宅在金门川德里村 。 村南有古柏一株 , 大十数围 , 高四丈许 , 周身螺纹 , 枝叶亦然 , 青葱蓊蔚 , 奇特异常 , 传闻系中丞手植 , 四方好古之士 , 每盘桓树下 , 流连不能去云 。 ”

张中丞故宅在今德里村南头 。 南寨之南隅有张论故居 , 三进院落 , 故宅之东为花园 , 花园西为养鱼池 。 张论故居相传被李自成农民军烧毁 , 故居东南有花园和养鱼池 , 遗迹尚存 。

1993年夏我在德里北寨调查采访时发现一奇石 , 经考证 , 此石为张论故宅遗物 , 应为故宅大门石鼓底座残石 。 德里村也有人称为“上马石” 。 这块残石为立式 。 在其底部基座 , 雕刻精类 , 工艺考究 。 残石上面有文字 , 曰:“明万历四十年 , 本宅兵部观政 , 安石铭曰:…质惟琮尔 , …阀阅邛颙 , … 以介子”之语 。

德里南寨有菩萨庙一所 , 由来已久 , 相传为张论母亲段夫人顶礼膜拜和祈祷之所 。

村北有关帝庙一座 , 为明四川巡抚张论所建 , 庙中原有一张五色石贡桌 , 相传为张论从四川运来 。

②【金门寨】:明崇祯初年李自成三下河南 , 德里城被攻破 , 张论、张鼎延父子在德里村东二里许涧河东岸原头修筑金门新寨 , 世称金门寨 , 亦称莲花寨、新寨、张家寨 。 张论、张鼎延故居在金门寨中心位置 , 坐北向南 , 为三进院落 , 有三重院落组成 , 有东西两院为客厅 。 正宅前面为空地 , “拴马石”原竖立于张论故居大门西侧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金门寨俯瞰图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张论故居“拴马石”残石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张论故居喂马石槽

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一【补续古迹】云:“德里村东二里许 , 有金门寨焉 , 明崇祯时 , 中丞(指明朝四川巡抚张论 , 通常称巡抚为中丞)家居避乱筑此 。 上有奇石峙立 , 高八九尺 , 青蓝色 , 全体玲珑 , 上广下削 , 中有四空 , 前大后小 , 天然无斧凿痕 , 相传运自四川来云 。 ”

此石张氏世称“拴马石” 。 “拴马石”原竖立于张论故居旁 , 即今金门寨石头街东北处 , 为张论拴马所用 。 解放后移到家庙后院枯井上 , 1978年拴马石断为两节 , 掉到枯井中 , 泥土淤积覆盖 。 2005年 , 村民挖出 , 置于枯井旁 , 后被不孝子孙卖掉 。

张论故居位于全门寨东北隔 , 遗址尚存 , 其故居之东至今尚存有客厅二处,西侧客厅一处 , 即故居旧址.故居院中存有鱼盆 , 为明末遗物 。 故居东为花园遗址 , 西为张氏家庙 , 村西北隅有魁星楼 , 村北门外和村南城墙内各有关帝庙一所 , 皆张论、张鼎延所建 。 张论、张鼎延退居永宁休养之际 , 大多在全门寨著书立说 , 吟文赋诗 。

金门寨至今尚存客厅四处 , 石槽、鱼盆 , 拴马石等均系中丞故宅遗物 。

张氏南学院在金门寨东南隅 , 为张氏家族族学所在地 。 世传为先祖张论所建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金门寨南学院

明朝四川巡抚张论画像 , 原保存于金门寨张氏家庙内 , 张氏子孙每年春秋祭祀瞻拜 。 1966年 , 在“除四旧”运动中 , 下落不明 , 有云被烧毁 , 也有可能被人藏起来 。

明朝四川巡抚张论执事原保存于金门寨张氏家庙 , 1999年春被磨头村张氏后裔卖掉 , 原存洛阳市民俗博物馆 , 现存洛阳市匾额博物馆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明朝四川巡抚张论执事

③【永宁城南宅和北宅】

明朝天启年间张论在永宁城建造南北两宅 , 北宅在洛宁文庙以东 , 永宁县衙以西 , 东西大街以北 。 北宅为张氏会客厅及街房 。 北宅会客厅是张家接待官方来往人员的场所 。

南宅在今洛宁县老城南街 , 明清时期 , 在永宁县衙以南 , 即东至金龙巷 , 西至文昌路 , 南到南街 , 北到东西大街 。 南宅 , 分为东院、正宅(中院)、西院三重院落 。 各院均分为前院、中院、后院组成 。 后世所称张鼎延故居 , 为中院前院 , 即张氏过厅院 , 为张鼎延长子张琯及其后裔居住之所 。 1987年公布为洛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张兵部讳鼎延 , 字慎之 , 号玉调 , 清顺治时官至兵部右侍郎 , 其故居位于洛宁老城南街世称“南宅” 。 重修于清朝初年 , 建筑宏伟古迹颇多 。 张家南宅原有厅堂、楼阁、花园 , 建房一百多间 。

正宅分为南院、中院、北院 。 大门系砖木结构 , 四间一过道 。 大门口有青色石狮一对 , 昂首见尾,其形凶悍,大门上方原悬挂有“岱云淮雨”匾额一面 , 相传系王锋真迹 , 今存张氏后裔家中 , 保存完好 。 南院有南屋四间 , 南屋后墙临街悬挂有匾额五面 。 东厢房有三间 , 北屋五间为过厅 , 过厅檐前有四根明柱 , 房上原有五脊六兽 , 后来脊兽残缺不全 。 过厅前面全是木格扇门 , 系明清建筑 , 张家称为“过厅院” 。 过厅之北中院原有转角楼一座 , 北为五间 , 东西各为三间 , 自东而北可以转到西边 , 故称“转角楼” 。 转角楼基层十一间 , 上层十间 , 全是格子门 , 历代诰命妻女尽住其间 , 流传十二世 , 抗日战争时期 , 被日军飞机轰炸 , 遗址尚存 , 1960年转角楼尚存西边三间 。 北院有临街房五间 , 东西厢房各一座 , 均为三间 。 南宅之西西院为车马院 , 内有四厢房;南宅之东为东院 , 原是张家花园 。 张家南宅由于年代久远 , 年久失修 , 世事变革 , 历尽沧桑 , 现今仅存正宅大门 , 过厅仅存东山墙;西院、东院各存一座北屋三间 。 余皆不存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作者简介:张泽武 , 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 , 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 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 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 , 任副秘书长 。 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