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

老家婚丧嫁娶 , 过红白喜事 , 离不开大总管 , 犹如单位了离不了领导一样 。 在执事单的序列里 , 大总管位列魁首 , 依次才是招待长 , 女招待 , 礼库 , 买办 , 厨师 , 茶酒炉等 。 总管一般有3、4人组成 , 也就是领导班子 , 都干事 。 以前 , 过红事的叫大总管 , 招呼的叫“招待员”;过白事的称“旋风头” , 招呼的称“旋风” 。 现在 , 与时俱进 , 一律称“大总管” , “招待长” , 级别都提高了 。 过事 , 短暂的几天 , 虽说大总管也是个临时的“官” , 长的几天 , 短暂的也就是一天半晌 , 但也是一种荣耀 , 有的人对此也比较看重 。

小时候 , 村里有两个大总管比较有趣 , 现他们都已驾鹤仙游了 , 可想起他们所处时代的事 , 也别具一番风趣 。

老薛 , 年过六十 , 贫农出身 , 土改时在农会干过 , 人称“一杆炮” 。 刚解放斗地主 , 文革时斗“牛鬼蛇神” , 也算一位激进分子 。 他何时当大总管 , 我没考究过 。 老薛也算当地一位能人 , 身通六艺 , 不仅干大总管 , 平时给活人理发 , 给亡人剃头;还代订古乐 , 是鼓乐队一成员 。 我没见过他吹拉弹唱 , 只是敲梆子 , 拍镲 , 一手挎个大提包 , 收烟 , 收送戏迎客的礼钱 。 此人 , 有一副热心肠 , 谁家过事 , 都很卖力气 , 浑身子挺 , 颇具大总管风采 。 他会喊“大厨房、小厨房 , 张大盘的、张小盘的 , 抹桌子、洗碗的 , 烧开水 , 扫院子的 , 都听着 , 大头娘家来了 , 火戳旺点 , 桌子擦静点 , 各就各位 , 开始迎客 。 ”院里百十号人 , 一呼百应“啊!”那景象 , 仿佛像旧戏里县官一拍惊堂木 , 众衙役“呜…….”的回应那样壮观 。 那也是老薛最风光、最自豪、最得意的一刻 。

老薛经历事多 , 见识广 , 招呼客一套一套 , 有时 , 热菜已上完 , 客人还没有起来走的意思 , 下面的招呼人员又急着吃饭 , 老薛一见这阵势 , 会不慌不忙的喊道“天有早晚 , 人有忙闲 , 酒是有 , 时间没有 , 咱不能叫客人们打着灯笼走,再上点茶!”客人们一听 , 知道这是该起来走了 , “行了 , 行了!”纷纷离席 , 客走主人安 。

老薛爱听好话 , 也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 。 一次 , 村里一户人家过丧事 , 老大、老二闺女正在商量订鼓乐的事 , 老薛来了 , 一说此事 , “你们不用操心了 , 订8口鼓乐 , 一班送戏 , 一班迎客 , 头天晚上叫他们来唱唱 , 给条烟就行了 , 每口身价30元 , 定钱也不交了!”老薛说 。 老三闺女女婿是老城人 , 和县剧团的一个朋友一说 , 每口只要20元 , 8口只收150元 , 这样就能节省百十元 。 可如何给老薛说呢?想来想去 。 老三女婿上阵了 , 他先给老薛上了根大前门烟 , “薛大 , 没给你商量 , 我给鼓乐定下了 。 ”老薛笑着的脸一下子变得黑青 , “胡球弄 , 你们早点干啥来 , 青口白牙 , 这叫我咋说呢 , 马店上窑过事 , 我都没应承 , 想着我和你老丈人也是一辈子 , 风风光光给他送走 , 这几天我黑天白地给他家招呼着 , 我何苦呢!你们给你大当猴耍 。 ”老三女婿也愣住了 , 老薛是大总管 , 省钱事小 , 三个闺女一个人也摊不了多少 , 万一老薛捣事 , 村里人不去 , 老丈人这事咋过!大舅子 , 小舅子能埋怨一辈子 。 算了 , 算了!“大 , 你消消气 , 我不是给你商量吗 , 回去我给张春贤说乐队订住了 。 这头啥事能离了你招呼!”老三女婿慌忙又递上根烟 。 “老三家 , 话说到这里 , 啥也不说了 , 240元 , 拾底子 , 拿210元 , 我这30元不要了 。 ”多少年 , 在村里 , 老薛一口价 , 没人还价 , 毕竟人家是大总管 , 人家叫开劲 , 事没法过 。

“十马九回” , 村里大总管老马可是汉民 , 家族大 , 叔伯弟兄21个 , 三男四女 , 人来客去 , 娶媳妇嫁闺女 , 礼数尽通 , 回汉两教 , 黑白两道 , 都很吃客 , 也是一副热心肠 , 穷事穷过 , 富事富过 。 但爱面子 。 一次 , 村里娶媳妇 , 头天晚上起草的执事单 , 队长把老马的名字放在大总管的第二名 , 村里的写家 , 上班没有回来 , 临时叫了外地一个写家 , 不识马总管的大名 , 把马三德误写成马二德 , 村里也真有个马二德 , 是个杀羊的 , 和三德有过节 。 第二天早上 , 马三德穿着女儿买的新黑呢子大衣 , 吸着“喜梅”烟 , 手背脊梁后 , 笑咪咪 , 到了过事家门口 , 门口人一见大总管来到 , 老远处都“三大来了!”问个不停 。 老马眼一瓢 , 见执事单上大总管里有马二德 , 没有自己的名字 , 脸色一变 , 转头就回 。 门口那些明眼人一看 , “出事了!”赶快跑进去向主家说明情况 。 主家弟兄三人手拿着烟 , 飞跑上去 , 拉住老马 , “三大 , 我们办事不周全 , 名写错了 , 你大人大量 , 不要给我们一样!”这样才把老马拉了回来 , 此时 , 执事单里马二德变也立刻成了“马三德” 。

说老马穷事穷过 , 富事富过 , 也是有来历的 , 村里穷家过事杂混菜 , 他会说“不赖 , 不赖 , 事将就着过下来就行了 , 吃一顿 , 能饱一辈子!”县城当官的回来过事 , 他会说“菜弄好点 , 肉放多点 , 不能丢咱村人的脸 。 ”有一次 , 村里一家人说媳妇 , 新媳妇娘家人要过来看地方 。 宴席在家办 , 老马在场招呼 , 陪吃 。 菜上到将要结束时 , 厨师做山楂料汤 , 谁知 , 主家忘买山楂油了 。 山楂料汤、鸡蛋汤一上也就完了 , 这可咋办 , 汤不上全 , 客人久等了 , 想出毛病咋办 , 去买 , 又来不及 。 老马见半天汤上不去 , 跑到厨房才知情况 。 “哎 , 不要紧 , 给门上的对联撕一绺 , 往汤里一沾不就行了!”高!高老庄的高!事情过去几十年了 , 新媳妇的孙子也结婚了 , 这件事也流传了几十年 。

据说 , 老马干大总管前干过一段“管厨” , 颇有政绩 , 也是从那时起 , 被前任大总管看中 , 提上大总管一职的 。 以前物资紧张 , 农家过事经济有限 , 准备的东西也就是可使可行 , 少一点 , 事就过不去 。 老马那时过事任“管厨” , 手下管着厨师班 。 谁想去厨房抓点吃吃 , 那不行 , 万一上桌差一盘菜 , 怎么办 。 一次过事 , 老马沏了浓浓一杯三级茉莉花茶 , 坐在厨房一旁迷瞪 , 不料想一个给他喊“老爷”的一家子重孙 , 因舅舅在厨房做菜 , 偷着进去抓了一把丸子 , 也就是7、8个 , 弯着腰小心翼翼溜了出来 , 谁知被老马看见 , “饿死鬼托生的 , 这么欠吃!”老马吆喝着 , 孩子的父亲赶快抓住孩子的手 , 把丸子送进厨房 。 那一刻 , 孩子吓得大哭 , 他的父亲、舅舅脸红的 , 想找个洞钻进去 。 从此 , 老马落了个“包家”的大名 , 再也没人敢去厨房乱戳记了 。

如今 , 村里过事 , 执事单上的大总管数量比以前多了几倍 , 有单位的先写单位领导 , 接着是村里干部 , 后面是才真正管事的 , 名副其实的大总管 , 名单前面写着的人有时连个影也不见 , 有人开玩笑说“大总管 , 够两桌了!”席上的大鱼 , 大肉 , 整盘也没人动 , “管厨”这个机构 , 也随着机构改革 , 在执事单的序列里给精简掉了!

这世道也真是“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


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

作者简介:王嘉飞 , 王范人 , 祖籍城郊王协村 , 黄埔抗战老兵后裔 。 洛宁县卫健委职工 , 爱好文学书法 , 曾有作品在《新洛宁》、《县域经济》、《书城》、《牡丹》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