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金外衣是怎么“穿”上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紫禁城的黄金外衣是怎么“穿”上的

紫禁城的黄金外衣是怎么“穿”上的

博览荟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 紫禁城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 即使历经时间长久 , 紫禁城古建筑仍向世人展示其金碧辉煌的外表 。

金色是一种辉煌的光泽色 , 更是大自然中富丽堂皇的纯色 , 并产生光明、华丽的视觉效果 。 紫禁城建筑辉煌的外表除了包括黄色的琉璃瓦外 , 其木构件表面金色装饰亦为极其重要的体现 。 不仅如此 , 琉璃瓦为普通瓦表面涂一层黄色釉料加工而成 , 而木构件外表的金色装饰则不同 , 其金色的“外衣”贴上了真材实料的黄金 。 如太和殿外立面 , 其木构件表面所有的金色装饰部分全部为黄金打造 , 纯度可达98% 。

自古以来 , 黄金的价值赋予金色以华丽、高贵、神圣等象征意义 。 而古老的紫禁城始终能够绽放出金光闪闪的光芒 , 无不与黄金材料性能密切相关:黄金不仅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而且稳定性非常强 , 氧化速度非常慢 , 可以长期保持光泽 , 历经成百上千年仍然光亮如新 , 使得建筑物无论历经多长时间 , 始终金光闪闪 。 这种黄金打造的外衣 , 是紫禁城古建筑始终保持壮丽辉煌的重要科学依据 。 而黄金应用于紫禁城古建筑的做法 , 则为我国古代传统贴金技术的体现 。

所谓贴金 , 即将成色很高的黄金 , 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通常厚度约为0.12微米) 。 此时的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 , 利用特定的材料可将其贴在建筑构件的表面 , 并保持长久不脱落 。

我国古建筑的贴金技术最早可见于敦煌石窟的第263窟 , 该石窟含北魏时期的壁画 , 其中饰以贴金 。 到唐宋时期 , 出现了堆泥或堆粉贴金的方法 , 该法为后世的大型宫殿、寺庙的建造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至明清时期 , 贴金在建筑装饰上应用更为成熟 , 经过贴金装饰的建筑物也显得更加华丽、庄重和威严 。

紫禁城古建筑的贴金技术 , 多用于油饰部位(如立柱、门窗)和彩画部位(如屋檐、斗拱、檩枋) , 根据应用范围可分为浑金、片金、平金和点金做法 。 浑金即古建筑的某个构件全部都贴金箔的做法;片金即在古建彩画的某个特定纹饰贴金箔的做法 , 是紫禁城古建筑彩画常见的金饰做法 , 平金即在平面上贴金的做法 , 常用于斗拱等构件的轮廓贴金;点金即在彩画某些特定的局部位置贴金箔 , 而其它位置均用颜色来表示 。 贴金技术可使得金箔牢固的吸附在建筑外表 , 且长久保持光泽 , 这离不开黏结剂的科学应用 。 金胶油即为古代贴金的黏结剂 。 金胶油以特制加工而成的具有粘稠度的光油(即以桐树籽为主要原料熬成的油)为主要材料 , 加入适量的半干性油(如豆油)调制而成 。 选用金胶油的科学性在于 , 它可以保证金箔的亮度和适宜的贴金时间 。 金胶油的粘稠度大 , 油膜饱满 , 结膜厚 , 不会流坠 , 贴金后能保证金箔的亮度 。 此外 , 金胶油的干燥时间适当 , 在一定时间内都能保持良好的粘稠度 , 使金箔能够牢固地贴在构件表面 , 加入的半干性油则能够起到延长干燥时间的作用 。 由此可知 , 紫禁城古建筑的黄金外衣是古代贴金技术的科学应用 。

作为贴金的材料 , 金箔的加工要求极其苛刻 。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 。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十四载有:“凡造金箔 , 既成薄片后 , 包入乌金纸 , 竭力挥捶打成” 。 易知金箔是黄金薄片中厚度极其薄者 , 因而金箔在古代又称为“金薄” 。 金箔的材料要求十分考究 。 黄金本身柔软 , 强度不足 , 单纯用纯度极高的黄金难以打出极薄的金箔 , 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其它元素 , 使其合金化 , 以增加金的强度 。 由于银与金能完全互溶 , 且其延展性仅次于金 , 因此银为最主要的添加元素 , 其次为铜 。 紫禁城古建筑所用金箔多为库金 , 含金量98% , 其余2%是银、铜等其它材料 。 另乌金纸是以朝北而生的竹子为原料 , 在水中浸泡十多年后打浆烟熏制成 , 韧性很强 , 乌黑发亮 , 主要用于制作金、银、铝箔时的垫铺 。 紫禁城古建筑贴金所用金箔的厚度已薄至0.12微米厚 , 25张金箔叠起来 , 才与蝉翼最薄处相同 。 这种金箔几乎是透明的 , 能透过蓝绿色的光 , 其贴在建筑物上 , 不仅美丽华贵 , 而且有特殊的保暖、透光功能 。 金箔打造包括将金子熔化成金锭、对金锭进行反复打箔、将金箔包入乌金纸内等工序 。 值得一提的是 , 金箔没有成品率 , 没成型的金箔全部回炉重打 。 金箔生产工艺独特 , 技术要求高 , 从古至今一直为手工制作 , 其中打箔最为辛苦 , 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2微米厚的薄片 , 需要两个人面对面打上万次 。 经捶打出来的金箔 , 薄如蝉翼 , 软似绸缎 。 民间传说 , 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盖一亩三分地 , 金箔打制技艺之精可见一斑 , 亦为我国古代金属冷加工科技的体现 。

贴金后的紫禁城古建筑外表金光闪闪 , 其中亦包含着科学机理:金箔在光的作用下有很强烈的反光性能 , 贴到错落有致起伏有序的纹样上 , 大大的增加了金箔的反光面 。 这样一来 , 古建筑纹饰衬托贴金的光泽 , 金箔下又饱含纹样 , 充分辉映了图案纹理 , 使得纹饰与贴金相得益彰 , 互为作用 。 殿檐掩映下的构件上光线暗淡 , 但由于金箔的反光 , 向人们强烈的展示了金色花纹的存在 。 同时 , 在金光的作用下 , 各种颜色的亮度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增加 。 即使欣赏者距离贴金建筑较远 , 也能感触其灿烂夺目 , 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 由此可知 , 紫禁城古建筑光闪的黄金外衣是我国古代贴金技术的运用 , 其精湛的材料加工技艺及蕴含的古代科学思想 , 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