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复杂的因果报应,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 , 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 , 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

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

是佛教的根本大意

也有很多与因果相关的事件

记载在不少佛门的感应录中

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

成为中国人伦理观的重要部分

因果到头终有报 , 只争来早与来迟 。

有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 , 只见到世间有许多行善的好人 , 日子过得并不顺遂 , 而一些造恶之人却富裕逍遥便误以为因果业力是迷信 。

其实每一个事物的滋生和成长 , 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 , 虽然其中的关系极为复杂 , 但都是有条不紊毫厘不差的 , 否定漠视因果的享乐主义时 , 佛教也并非机械的因果命定论 , 业报与因果有很多种!并不是简单的1+1=2 , 但若真要简单概括 , 也就是四个字“自作自受” 。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 , 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

【 现 报 】  

现世所作的善业或恶业 , 这一世就显现出果报 , 甚至于很快就应验 , 这种当下因果即是“现报”《了凡四训》的主人公袁了凡 , 先因算命被预言命运平平 , 不仅短命绝后 , 又无功名 。 其后很多事都得到应验 , 一度接受宿命的他遇到云谷禅师 , 开导他掌握自身的命运 , 以积极的善行求得立命之道 。 逐渐得子、及第、长寿 , 他记下自己逆天改命的经历 , 留给儿子袁天启及后代 , 要如何改善这辈子的命运!哪些地方可以培福?这福田就在众生之中 , 这福田就是家中的父母 , 这福田就是出世间的三宝 。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 , 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

【 生 报 】

此生所作的善恶业 , 来生才招感到苦乐之报 , 这就是“生报” 。

例如在佛教的六道轮回中 , 若在世时多行善事受人尊敬 , 积累善业或能投身天道 。 若此生常起瞋恨之心 , 控制不住脾气甚至为害他人 , 容易感生到阿修罗道或地狱道 。

若此生吝啬贪婪 , 则加强了对饿鬼道的感应 , 但若能精进修行、念佛得力 , 心行与极乐净土日趋相应 , 往生一念蒙佛接引也是常有之事 。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 , 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

【 后 报 】 

后报的特点是 , 过去或现在所造的业 , 要等到二生或多生后受报 , 或者在后世子孙身上应验 , 或此生现报 或报在来生 , 或后后生报、或不定何生 , 报快祸福浅 , 报迟祸福深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心声 , 他幼时家境贫寒、勤奋苦学 , 入仕后衣因秉公直言数次遭贬 , 父母在世时他恭敬供养 , 母亲过世后请风水先生堪舆 , 被提醒说这块墓地不祥 , 若不迁葬 , 家族恐将绝后 。

范仲淹说既然是绝地 , 也不应该让别人去受 , 如果确该绝后 , 迁葬也无用处 。 在他出任宰相期间 , 老家苏州有块风水宝地南园出手 , 朋友都劝他将此买下作为家宅 , 以利后代的仕途和命运 。 范仲淹买下南园 , 却是用于开办“苏州书院” , 专门培养青年学子以图治国安邦 , 当时很多有志青年在此求学 , 在范仲淹的传记中 , 记载他曾以自己的收入 , 救济了三百多家困难家庭!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再复杂的因果报应 , 都不过是“自作”与“自受”// //

【 不定报 】

“不定报”是指造业之后 , 不确定在什么时候受报 , 如果因缘到了可能很快 , 也可能因为忏悔和行善 , 延迟受报或者重罪轻报 。 造下恶业好比放高利贷 , 就像利滚利、滚雪球似的 , 受报越晚危害越大!反过来说 , 如果现世做了很多好事 , 却只求立刻就能发财享福 , 固然也能如愿但福报相对要小 。 为什么会有不定报?因为所造的业有两种情况:定业和不定业 。 定业是未来必定受报的 , 不定业则有很大不确定性 , 也可能轻报或者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