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最赏识的是太监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 , 最赏识的是太监
01
《大明风华》新鲜开播 , 女主汤唯的老公 , 这次是明宣宗朱瞻基——这个名字大有来历 。
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 , 最赏识的是太监// //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一劳永逸 , 于是把后代子孙的名字统统安排好了 , 依“木火土金水”这样的五行顺序像愚公移山一样地排列下去 。 所以朱元璋的儿子叫朱棣、朱棣的儿子叫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叫朱瞻基、朱瞻基的儿子叫朱祁镇……一直到崇祯帝朱由检都是如此生生不息 。
而朱高炽之所以能顺利接班 , 跟他这儿子朱瞻基有很大关联 。 当时明成祖朱棣不是很喜欢性格沉静、缺乏运动的朱高炽 , 更喜欢骑射娴熟、能征善战的另一个儿子朱高煦 。 举棋不定之际 , 向负责编撰《永乐大典》的天才解缙咨询 。 解缙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于是朱棣豁然开朗——大明江山万万年 , 隔代也还好才是真的好 。
因为有朱瞻基这个好儿子 , 所以朱高炽才能顺利地接班 。 朱棣从朱瞻基十二岁开始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 , 出征的时候也常伴左右 。 经过农家时让他去见识底层疾苦 , 迎战蒙古时让他去感受铁血气氛 。 总之一句话 , 当皇帝要从娃娃抓起 。
朱瞻基确实没有辜负爷爷的栽培 , 很早就显示出了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气质 。 1424年 , 朱棣在北征返回途中去世 , 太子朱高炽第一时间派朱瞻基前往迎丧 。 朱高炽顺利即位之后 , 朱瞻基第一时间就被封为皇太子 。
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 , 最赏识的是太监// //
朱高炽在太子这个高危岗位上呆了二十多年 , 皇帝却只当了十个月就完了 。 1425年 , 四十七岁的朱高炽因病抢救无效 , 永远告别了大明天子的皇位 。 他本来已经准备把首都迁回南京 , 还派了太子朱瞻基去南京打头站作准备 。
结果朱瞻基接到消息火速赶回北京 , 第一时间即了位 , 迁都的事就此作罢 。 但皇冠还没戴端正 , 皇叔朱高煦就给他出了道难题:对不起 , 叔叔造反了 。
2
对于朱高炽接班这件事 , 朱高煦一直是想不通的 。 他自比秦王李世民 , 既然拼命出力东征西讨 , 为什么皇位不能留给自己?所以侄子一即位 , 他就忙着谋朝篡位了 。 他在自己的封地山东乐安公然造反 , 一点余地都不给侄子朱瞻基留 。
结果本来想和平解决的朱瞻基 , 决定自己御驾亲征 , 去踢不听话叔叔的屁股 。 大臣们有的说朱高煦会进攻济南 , 有的说朱高煦会南逃南京 , 只有朱瞻基说你们都错了:济南难攻、南京太远 , 他只会老老实实地呆在乐安等我去收拾 。
明宣宗不愧是明宣宗 , 朱瞻基一点都没有错 。
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 , 最赏识的是太监// //
朱高煦没有想到亲侄子竟会劳师动众地亲自前来 , 一时慌了手脚 。 朱瞻基的大军到了城下 , 只是用火铳和弓箭象征性攻一攻城 , 城里就乱作一片 。 朱瞻基再派人将只拿首恶是问、胁从统统免罪的诏令用箭射进城里 , 朱高煦越发觉得自己的众叛亲离已迫在眉睫 。
想想自首也许会获得从宽处理 , 于是虽然还有部将劝他宁死勿降 , 朱高煦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城投降了 。 一场造反的闹剧就此落幕 , 朱瞻基只不过付出了从北京到乐安的过路费 , 就摆平了皇位最大的威胁 。
按照惯例 , 朱高煦要派一名御史去数落朱高煦的罪状 。 本来是走形式的过场 , 但朱瞻基发现这名御史义正辞严 , 全都骂到了关键处 , 于是开始着意历练和提拔他 。 朱瞻基有眼光 , 这名御史正是后来指挥北京保卫战、赋诗“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一代名臣于谦——不是说相声的谦哥 。
03
不管是跟暴戾嗜杀的太祖朱元璋比 , 还是跟后来不问政事的嘉靖万历相比 , 朱瞻基都是明朝皇帝中数一数二的精品 。 他为政和缓、体恤民力、严防边患但慎于兴兵、宽厚待下但不近小人 , 不仅当时的老百姓觉得这朝天子不错 , 一直到几百年后的康熙皇帝都还很佩服他 , 不许修明史的人说他的坏话 。
朱瞻基除了平叛给力 , 吟诗作画的功力也很了得 , 堪称文武双全的一代帝王 。 在学者黄仁宇看来 , 是皇帝的不幸身份耽误了他成为一名艺术家 , “他的艺术天才与宋朝的赵佶相比 , 尚可能比赵佶更优秀 。 他的作品至今还收藏在美国麻省剑桥的福格博物馆 , 堪萨斯城的勒尔生美术馆和纽约之大都会美术博物馆等处 。 ”
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 , 最赏识的是太监// //
除了吟诗作画 , 朱瞻基还特别热爱昆虫 。 吕毖在《明朝小史》里记载:“帝酷好促织(蛐蛐)之戏 , 遣取之江南 , 其价腾贵 , 至十数金 。 ”后来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名作《促织》 , 一开篇就是“宣德间 , 宫中尚促织之戏 , 岁征民间 。 ”宣德正是朱瞻基的年号 。
想想也不奇怪 , 正常人谁没业余爱好呢——然而皇帝不算正常人 。 朱元璋是个超级工作狂 , 一天除了抄家杀大臣就是批奏章 , 为此把丞相都取消了 。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对工作没那么投入 , 于是增添了内阁这个机构 , 来为自己分担工作业务 。
到了朱瞻基这里 , 虽然跟后代的嘉靖万历比算勤政万倍了 , 但也万万没法跟开国创业的祖宗比 。 甚至在有内阁的情况下 , 他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还是太重 , 于是他首创了让内阁人员代理阅览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方案的工作流程 , 称为“票拟” 。
但票拟是不能没有制约的 , 否则还要皇帝干什么?于是票拟之后又设了一道朱笔批示的程序 , 只有通过“批红”的票拟才可以通过实施 。 从此以后到明朝灭亡 , “票拟”的权力一直都由内阁把持 。
而“批红”呢?大部分时间落到了太监手上 , 这才是朱瞻基对后代影响最深远的举措 。
04
朱元璋有鉴于汉唐两个那么辉煌的朝代 , 最后都被宦官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 于是专门立了一块碑在宫门口:“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 。 他觉得有这条铁律在 , 应该不会发生宦官专权的事了 。
朱瞻基也没有让宦官直接干政 。 但他一即位的宣德元年 , 他就设立了“内书堂” , 专门教目不识丁的太监们学文化 。 目的?为自己打造一个能够站在自己这边说话、与文官集团对抗的势力 。
皇权和相权一直以来就存在不可解的矛盾 。 朱元璋能一手遮天说一不二 , 那是因为他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精力和权力欲 。 朱棣相对要弱一些 , 于是文官势力就有所抬头 。 到了朱瞻基这里 , 就更难压制文官势力了 。
是文官势力不好吗?朱瞻基的内阁是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统统都是响当当的能吏干员 。 但也正是因为能干 , 许多时候朱瞻基觉得憋屈:自己的自由意志被大臣的意志所压制 , 说什么都容易引来一堆劝谏 , 不顺着劝谏来还不行 。
这种被摆布的感觉 , 哪个九五之尊能忍?于是朱瞻基想到了太监:他们没有家庭子女 , 除了忠于自己之外没有别的希望——历代的皇帝早就这样想过 。 只要想扶植一股支持自己对抗文官集团的力量 , 朱瞻基其实只有太监这唯一的选项可选 。
汤唯这回的亲亲老公 , 最赏识的是太监// //
于是批红权就渐渐转移到了太监那里 , 跟文官集团的内阁分庭抗礼 。 只是历代皇帝虽然委托太监代笔 , 但核心权力从来没有放松过掌握 。 所以无论是刘瑾还是魏忠贤 , 虽然得势的时候得势 , 皇帝要想清除的时候其实也很方便 。
朱瞻基只当了十年皇帝 , 就让汤唯的孙皇后成了遗孀 。 他和他爹地在位的这段时间 , 史家交口称赞 , 誉为可以跟西汉“文景之治”比肩的“仁宣之治” 。 但朱瞻基驾崩时 , 留给八岁儿子朱祁镇的政治遗产 , 除了辅政五大臣之外 , 还有一个叫王振的宦官 。 正是这个王振 , 不但移走了朱元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警示牌 , 还在十五年之后的土木堡战役中 , 葬送了大明的五十万精兵 。
因此朱瞻基去九泉之下 , 估计是准备跟朱元璋解释的:太爷爷 , 规则制订出来 , 不就是与时俱进让后代改进的嘛!太监 , 也是应该尽量争取和团结的呀!
结果他找了半天没见着朱元璋 , 朱元璋被他气得活过来了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