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耳居外而安”:谈谈刘备谋夺荆州的野心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从“重耳居外而安”:谈谈刘备谋夺荆州的野心
《后汉书·刘表传》中记载:刘琦向诸葛亮请求自安之术 , “亮初不对 。 后乃共升高楼 , (琦)因令去梯 , 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 , 下不至地 , 言出字口而入吾耳 , 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 , 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 , 阴规出计 。 会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 , 琦遂求代其任 。 ”
从“重耳居外而安”:谈谈刘备谋夺荆州的野心// //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抽梯问计”故事的原形 。 然而 , 细细想来 , “抽梯问计”之中是否还掩盖了更深一层的内容呢?笔者不才 , 愿试做评论 。
建安六年 , 曹操南击据守汝南的刘备 。 刘备自知不敌 , 弃汝南而奔荆州 。 荆州刘表率众“郊迎”刘备 。 从此刘备归于刘表部下 。
刘备归附刘表后驻扎于新野 。 随着刘备的声名日盛 , 荆州的不少豪杰纷纷前来归附 。 这样就引起了刘表的注意 , 所以就有了“表疑其心 , 阴御之”的记载 。 由此可看出 , 刘表厚待刘备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 而心怀疑虑乃是其真实的心理状态 。
刘表防御刘备的措施有两点:一是将刘备调离临时根据地新野 , 使刘备驻扎于博望一带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将刘备调离原来的根据地的同时还能让刘备为自己守卫边疆 。 不久 , 刘备于博望打败曹操名将夏侯敦 。 虽然战果不是很大 , 但由于对手是中原名将 , 所以这一战 , 大大提高了刘备的声望 , 同时也是刘表进一步感觉到了刘备的威胁 。 所以刘表又使出了自己防御刘备的第二个措施 , 就是将刘备羁縻与襄樊一带 。 这样做可以把刘备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 , 进而更加方便地观察并监视刘备的一举一动 。 对于刘备而言 , 这自然不是刘备所希望的 。 这就是刘备寄居荆州时刘备与刘表的大致关系 。
从“重耳居外而安”:谈谈刘备谋夺荆州的野心// //
建安十二年以后 , 迫于曹操 , 孙权在外部的威胁以及内部刘备的胸有城府 , 虚与委蛇 , 刘表与刘备的关系在表面上开始更加“融洽” 。 而对刘表而言 , 此时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刘备在内部的威胁亦或曹操 , 孙权在外部的威胁了 , 而是荆州内部所出现的严重危机 。 所谓的“危机”正是指刘琦与刘琮之间的继承权之争 。 无庸质疑 , 这二人都是平庸无能之辈 。 而刘琮 , 相对与其兄长而言 , 无疑更得刘表夫妻的喜爱 。 刘琦失宠 , 十分恐慌 ,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刘琦“抽梯问计”的一幕活剧 。
然而 , 仔细想来 , 诸葛亮“重耳在外而安”之策对于刘琦而言 , 绝非良策 。 用这种方法 , 刘琦固然可以保住性命 。 但这样也会使刘琦失去争夺继承权的机会 。 就像袁绍临终前 , 其长子袁潭在外地镇守 , 结果就失去了争夺州牧的机会 。 这一点 , 以诸葛亮之智 , 必然是很清楚的 。 既如此 ,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很显然 , 这是刘备 , 诸葛亮故意所施的分裂荆州的计策 。 因为刘琦在外 , 刘表死后刘琮必继承其位 。 届时刘琦必然不服 。 一旦动起干戈 , 最后鱼翁得利的还是刘备一方 。
从“重耳居外而安”:谈谈刘备谋夺荆州的野心// //
后来的事情发展确实如此 。 刘表死后 , 刘琮即位 。 刘琦只得了一个“成武侯”的头衔 。 结果刘琦大怒 , 将印绶“投之于地” , 并立即调动军队赶赴襄樊 , 打算在趁奔丧之际“作难” 。 刘备与诸葛亮的离间之计 , 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已经奏效 。 只是刘琦“作难”的计划未及发动 , 曹操的大军便已到达新野 。 刘琦只能退回江南 。 可以想到 , 如果不是曹操大军到达的话 , 刘琦与刘琮很有可能会大战一场 , 最终得利的必然是刘备 。
据史书记载 , 刘表临终之前 , 对刘备曾经有过“托国”之语 。 即劝说刘备继承荆州 。 笔者认为既然刘表与刘备之间没有真正地信任 , “托国”之语也只能作为刘表为了稳住刘备从而让荆州平安地过度到其子手中而耍的政治花招而已 。
也许有人会不明白:刘表的“托国”虽然是花招 , 但刘表确有其言 。 刘备为何不以此言为名趁刘表新亡而直接占领荆州呢?原因有三 。 第一 , 当时荆州的大权掌握在蔡瑁 , 蒯越等人的手里 , 这些人是断然不会把荆州的大权交给刘备的 。 第二 , 像蒯越等一类人对刘备商有疑虑 , 甚至曾经试图谋害刘备 。 第三 , 荆州的掌权者中有一股非常大的亲曹势力 。 这些人宁归附曹操而坚决不会归附刘备 。 综观以上三点 , 刘备不敢遽取荆州而要费力去离间刘琦 , 刘琮二人的原因也就很明显了 。
从“重耳居外而安”:谈谈刘备谋夺荆州的野心// //
后来刘琮举州降曹 , 并没有像演义中说的那样被杀 , 而是做了一个虚职谏仪大夫 。 刘备前功尽弃 , 败走江陵 , 惨败当阳 , 一路丧尽锐气 , 落荒而走 。
这就是刘备在荆州的始末 。 从其中可以看出 , 刘备并不是演义中说的那种仁义道德之人 。 他不取荆州 , 完全是因为没有机会 , 也没有能力 。 嘴上所说的不忍心夺取荆州 , 不过是一种无耻的托词而已 。 演义中反而将其过度地渲染 , 扩大 , 用以显示刘备的仁义道德 。 实在是误人子弟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从蒯越相马说起,刘备为何不夺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