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天时人事日相催 , 冬至阳生春又来 。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 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 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古人认为 ,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 , 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 是大吉之日 , “数九”亦从此开始了 。 饺子、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节令饭” , 新年的脚步 , 近了 。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

资料图:五福饺子宴迎冬至 。 韩章云 摄

冬至到 , “数九”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与夏至相对 , 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 。 此时 , 太阳到达黄经270° 。

冬至这天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 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 , 白昼达到最短 , 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

同样 , 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 , 日照时间最短 , 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 , 天气一般更冷 。 冬至开始“数九” , 每九天为一个“九” 。 等到“九九”时 , 天气转暖 , 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 , 又叫“九九艳阳天” 。

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来看 ,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 , 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 同时 , 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 。

它因何被称为“冬节”?

历来 , 冬至都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气 , 又称为“冬节”“贺冬” 。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

资料图: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沙见龙 摄

据记载 ,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 , 也就是说 , 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 。 那时 , 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 所以说 , 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

西汉时期 , 汉武帝采用夏历 , 将正月和冬至分开 。 《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 , 君道长 , 故贺……”表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 , 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 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 是大吉之日 。 因此 , 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 , 也往往出现在此时 。

魏晋时期 , 冬至又叫“亚岁” 。 这一天 , 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 唐宋时 , 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冬至:“……虽至贫者 , 一年之间 , 积累假借 , 至此日更易新衣 , 备办饮食 , 享祀先祖 。 官放关扑 , 庆祝往来 , 一如年节 。 ”

明、清两代 , 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 , 叫做“冬至郊天” 。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 , 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 。 民间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节日 。

吃饺子、喝羊肉汤……冬至习俗有哪些?

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节日 , 冬至自然会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

资料图:冬至日 , 采访人员走访重庆多家羊肉馆看到 , 店内生意火爆 , 有的店家甚至把场地从室内扩大到室外 , 搭建起临时营业点 , 场面如“坝坝宴” 。 周毅 摄

俗话说 , “冬至到 , 吃水饺” 。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 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 , 当然也有例外 , 如在山东滕州等地 , 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 , 寓意驱除寒冷 。

另外 , 在江南水乡 , 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 , 共吃赤豆糯米饭 。 相传 , 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 , 在冬至死去了 , 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 。 但疫鬼特别怕赤豆 , 于是 , 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 , 希望防灾祛病 。

有趣的是 , 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 。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 , 加入桂花酿造 。 冬至夜 , 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 , 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 , 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

“数九”开始后 , 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 , 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 , 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 , 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

冬季 , 是冬藏的时节 , 北风呼啸 , 大地冰封 。 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 , 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 , 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 。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 , 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 冬至节俗中诸多信仰、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 。 ”萧放解释 。

(原题为《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