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某种意义上 , 墓地祭祖是中国传统宗教关于民众争取直接面对祖先神的宗教改革 。

原文 :《一幕争取“祭祖权利”的历史长剧》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 李宏利

年终岁杪 , 冬至将至 。 国人每逢“冬至”“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岁时节日一般都要 上坟祭祖 , 即 墓祭 。 祭祖不仅关乎信仰 , 更承担着规范人伦秩序的实际功能 , 在传统社会意义重大 。 然而 , 墓祭曾经历了数代的浮沉 , 由“古不墓祭”的“前世”演变到“今唯墓祭”的“今生” 。 梳理浩瀚文献可以发现 , 墓祭不仅折射出传统文化中“魂魄”的哲学内涵、“缘情制礼”的实践理性 , 更演绎了 一场争取“祭祖权利”的历史长剧 。 在某种意义上 , 墓地祭祖是中国传统宗教关于民众争取直接面对祖先神的宗教改革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古不墓祭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遵循礼经之义 , 古代祭祖一般在庙寝进行 。 古代宗庙分两部分 , 前曰庙 , 后曰寝 。 前面祭祀之地为“庙” , 后面停放神主与先人遗物之处叫“寝” , 合称“庙寝” 。 按照周制(后演变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礼制) , 祭祖共分五个等级 , 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及庶人 。 这五个等级的祭祖场所、建庙数量、祭祖代数都有不同的规定 。 庶人不可建庙 , 一般在房屋的正厅摆放灵牌祭祖 。 显然 , 在正式的祭祖礼仪中不包含墓祭 。 因为依照古代阴阳学说 , 人由阴阳二气构成 , 魂为阳气 , 构成人的精神灵魂 , 归于天 , 永生不死;魄为阴气 , 构成人的物质体魄 , 归于地 , 有生死之分 。 祭祖的对象是永生不死的祖先灵魂 , 而非归于尘土的祖先体魄 。 墓地本为安葬逝者骨肉之所 , 并非安置灵魂的庙寝 , 所以按照“魂魄”学说的哲学规定性 , 也就不需要墓祭 。 如宋代理学家程颐指出:“葬只是藏体魄 , 而神则必归于庙 。 既葬则设木主 , 既除几筵则木主安于庙 , 故古人惟专精于庙 。 ”(《程氏遗书·卷十八》)

但在历史实践中 , 早期墓祭确实成为丧祭之礼的必要补充 。 一方面 , 墓祭成为“奔丧”“去国”两种特殊情况下的非常之礼 。 另一方面 , 在儒家礼经确立之前已有祭墓习俗 , 而这种习俗尤其适用于民间庶人群体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礼仪墓祭的确立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根据文献记载 , 被主流文化认可的礼仪墓祭起始于秦始皇 。 汉以后承袭了这种祭祖方式 。 汉代在墓地祭祖的不仅有君臣 , 还有民众 , 所谓“行之者 , 上自天子 , 下及臣民” 。 由此可见 , 原来宗庙的功能开始转移到墓祠上 。 由于庶民不得在宗庙祭祖的限制 , 礼仪墓祭便为普通民众祭祖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 尽管墓祭获得了主流文化的认可 , 但墓祭多仿效庙寝祭祖之礼 , 大众庶民依然没有具体的仪礼可循 。 就此而言 , “礼不下庶人”不是对普通民众的礼仪放任 , 更表现为对其祭祖权利的限制 。

祭祖礼仪直到宋代才实现了突破 。 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制定的 《家礼》成为古代祭祖礼仪的分水岭 。 在祭祖礼仪方面 , 朱熹勇于创新 , 对从前庶人祭祖祢于寝和士大夫立家庙两种做法进行革新 , 创设了祠堂制度 , 祠堂设在正寝之东 , 可祭高、曾、祖、祢四世 , 该制适用于一般士庶之家 。 《朱子家礼》曰:“祠堂之内 , 以近北一架为四龛 , 每龛内置一卓 。 大宗及继高祖之小宗 , 则高祖居西 , 曾祖次之 , 祖次之 , 父次之 。 ”有关祠堂可祀四代神主的主张 , 实际是将“五世则迁”的“小宗”之祭落实到民间社会 。 尽管朱熹把始祖及先祖排除在祠祀之外 , 但在墓祭方面又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 朱熹认同以墓祭的形式举行“百世不迁”的“大宗”之祭 。 《家礼》中对各种祭祖类别作了明确的规定 , 甚至包括祭祖用语 , 简约而易操作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在《朱子家礼》的影响下 , 明嘉靖宗庙祭礼改制推动了明代社会祭祖礼仪的变革 , 始祖祭祀取得合法性 。 清代以“礼以义起” , 肯定民间祭祀始祖 , 突破朝廷只祭高曾祖祢四代的限制 。

墓祭之所以获得礼制的认可并获得祭祀始祖的权利 , 主要由于传统庙寝祭祖逐渐走向衰落 , 同时佛道教对民间祭祖所提供的服务对传统儒教形成一定压力 , 此外 , 也因为墓祭的方便性以及由来已久的习俗 。 墓祭对“魂魄”观念也作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 , 加上对“缘情制礼”实践理性的运用 , 使墓祭获得了理论思想基础 。 朱熹主张“魄”与“魂”一样都能与祭祀者人心感通 , 所以既主张庙祭也认可墓祭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今唯墓祭

随着现代社会的建立 , 宗庙、祠堂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 。 如今每逢“冬至”“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岁时节日 , 扫墓祭祖已然成为各地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 然而 , 各地祭祖风俗存在一定差异 , 如 江南地区在冬至保持“祭始祖”的习俗广西北海在祭祖活动中保留“祭后土”的仪式华北地区特别重视“十月初一”寒衣节的祭祖活动等等 。 各地民俗保留着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 不同地域的祭祖习俗可能还原完整的祭祖礼仪 。 当然 , 除了墓祭 , 人们也会通过一些其它的方式祭祖 。 如冬至日 , 上海一些人会选择在道观祭祖 , 这也是历史上寺观立祠祭祖的延续 。 还有在春节、元宵节、中秋等传统节日 , 一般人也会在家里供奉先祖 , 祈求家人团圆、幸福安康 , 这些可谓传统祭礼中“祭于寝”的现代表达方式 。


冬至祭祖,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冬至祭祖 , 争取“祭祖权利”的长剧绵延千年! | 社会科学报// //

可以说 , 敬天尊祖的传统中国宗教最具人文关怀 。 祭祖不仅具有神圣性 , 更有对现实伦理的规范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 曾子曰:“慎终追远 , 民德归厚矣 。 ”祭拜先祖就是不忘根本 , 不忘初心 。 对先人的追念就是在教化后人知进退、朴道德 , 只有这样 , 社会才会淳朴和谐 。 “事死如生”的传统理念在现代墓祭中依然得到延续 , 如十月初一寒衣节的“送寒衣”即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 它反映出中国古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 “送寒衣”让生命更有温度 。 如今 , 城镇化使公墓成为祭祖的主要场所 , 与传统相比 , 虽然在祭祖时空、仪式、内容方面有许多变化 , 但其所携带的传统文化基因依然鲜活地存在 , 始终是大众百姓的精神寄托之所 。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86期第8版 ,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本报立场 。